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分析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组织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39例SPT组织蜡块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HSE)、突触素(SYN)、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CD_(56))、神经内肽酶(CD_(10))、巢蛋白(Nestin)、波形蛋白(Vim)、S100收集组织蛋白(S100)、a1抗糜蛋白酶(a1-ACT)、a1抗胰蛋白酶(a1-AT)、上皮膜抗原(EMA)、抗广谱细胞角蛋白单抗(AE1/AE3)、角蛋白多肽(CK19)的表达.结果 SPT组织病理特征为假乳头结构形成和区域性坏死,无腺泡结构.39例SPT中,NSE表达率达97.4%,CD_(56)和CD_(10)的表达率均为84.6%,Nestin和Vim表达率分别为64.0%和87.0%,S100的表达率为79.5%,a1-ACT和a1-AT的表达率分别为82.1%和79.5%,而SYN的表达率仅12.8%,EMA、AE1/AE3和CK19等表达很少,呈弱阳性反应.结论 SPT典型病理特征是由于肿瘤组织不同区域相对缺血、缺氧所造成的退行性变的结果,SPT表达多种组织来源的抗原,反映其可能来源于胰腺干细胞及与其发育密切相关的胚胎神经嵴的神经前体细胞,且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分化不成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2.
52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AP)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2例SCAP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统计,并随访其中20例。结果:52例SCAP患者中女44例(84.6%),男8例(15.4%);平均年龄59岁;有临床症状者33例(63.5%);肿瘤位于胰体尾部者36例(69.2%)。SCAP呈囊性,囊壁内衬扁平、立方上皮细胞,胞质透亮,细胞无异型。按WHO标准分类,52例中属浆液性微囊性腺瘤者45例(86.5%),浆液性寡囊性腺瘤7例(13.5%)。肿瘤细胞PAS染色阳性。52例肿瘤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AEI/AE3)、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9(CK19)全部阳性表达;CA19—9、CEA部分阳性表达;胰岛素、MIB-1阴性。2例电镜超微结构显示肿瘤细胞腔面有微绒毛,胞质内含有糖原。20例患者经4个月到8年不等的随访,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SCAP好发于老年女性患者,肿瘤多位于胰体尾部,近2/3的患者有临床症状。SCAP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为良性肿瘤,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13.
哮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其病理改变是以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本研究主要是观察左旋西替利嗪对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左旋西替利嗪在改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和拮抗气道变应性炎症中的效应,并进一步了解左旋西替利嗪治疗哮喘的药理学机制。1对象和方法7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病学会哮喘学组于2002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中的轻度间歇性哮喘的标准,随机分为左旋西替利嗪组和对照组,左旋西替利嗪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32.2±10.4岁,治…  相似文献   
114.
过敏原也称变应原,是一组具有诱发过敏性疾病的抗原,主要分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两大类。吸入性过敏原主要借助空气传播,其致敏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多糖,主要诱发呼吸道和五官过敏,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过敏性鼻-支气管炎、过敏性结膜炎、喉头水肿和过敏性咽炎,也可以诱发全身过敏。食物过敏原主要诱发全身过敏,包括荨麻疹、湿疹、口腔过敏综合征、喉头水肿、哮喘、过敏性肠炎,甚至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类肝素酶(Heparanase)成为一种预判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存档石蜡标本27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10例(良性组),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组)。另取5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Heparanase-1的表达情况。结果:Heparanase-1在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最高(76.5%),在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30.0%),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组与良性组及恶性组与正常组之间Heparanase-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paranase-1有望成为预判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16.
目的: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27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以探讨两种方法检测HER-2状态的符合率。方法:用IHC和FISH法分别检测27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表达和HER-2基因状态,以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和准确率。结果:IHC和FISH检测HER-2的总符合率为83.9%,Kappa系数为0.650(P〈0.001)。130例IHC标记HER-2结果显示为++的病例中,44例(33.8%)Fish为阳性,54例结果1HC为阳性或+的病例中的5例(9.3%),经FISH检测证实HER-2基因有扩增。而94例IHC结果显示为+++的病例中,有3例(20.2%)FISH结果为阴性。在130例IHC显示++的病例中,3例FISH结果为模棱两可。结论:IHC和FISH检测HER-2的符合率为83.9%,对IHC标记HER-2结果为++的病例,用FISH检测大多能得到满意结果。对极少数HER-2基因扩增为临界状态的乳腺癌病例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比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及地塞米松(Dex)对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差异,探讨HDAC调控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A)组、哮喘对照(B)组、Dex治疗(C)组和TSA治疗(D)组。B、C、D组小鼠通过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经鼻滴注激发造成哮喘模型,C、D组小鼠每次激发前30 min分别予Dex 1.5 mg/kg(0.2 mL)和TSA 1 mg/kg(0.2 mL)腹腔注射。末次激发24 h后测定肺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和左肺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4及干扰素(IFN)-γ水平,对血细胞及BALF沉淀中的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观察右上肺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B组比较,C、D组小鼠的哮喘症状明显减轻,气道阻力显著降低(P值均<0.05),肺顺应性显著升高(P值均<0.05)。C组血液中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显著低于B组(P值分别<0.05、0.01),C组及D组BALF中EOS计数显著低于B组(P值均<0.05);D组血液中淋巴细胞计数及BALF中EOS计数显著高于C组(P值均<0.05)。C组及D组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显著低于B组(P值分别<0.01、0.05),B、C、D 3组间血液及BALF的IFN-γ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SA及Dex均能显著缓解小鼠的哮喘症状,改善气道高阻力及肺顺应性。TSA抑制BALF中淋巴细胞增生的作用弱于Dex。Dex及TSA均能显著抑制哮喘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2型细胞因子IL-4的分泌,但都缺乏升高IFN-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目的:研究肾上腺手术标本的组织学类型和病理诊断的主要问题。方法:收集本科1980—2002年间全部肾上腺手术标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0)内分泌肿瘤组织学分类(1999)标准进行病理分析。结果:肾上腺病变共1166例,其中肿瘤913例(78.3%),非肿瘤性病变253例(21.7%)。肿瘤中良性881例(96.5%),恶性32例(3.5%)。占良性肿瘤前三位的依次是肾上腺皮质腺瘤634例(72.0%)、嗜铬细胞瘤196例(22.2%)和髓性脂肪瘤30例(3.4%);恶性肿瘤32例中肾上腺皮质癌22例(68.8%),恶性嗜铬细胞瘤5例(15.6%)。非肿瘤性病变中肾上腺皮质增生206例(81.4%),皮质萎缩13例(5.1%);原发性色素性结节状肾上腺皮质病7例(2.8%)。肾上腺髓质增生8例(3.2%)。结论:①肾上腺病变占送检标本的0.32%,其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②肾上腺皮质病变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为皮质腺瘤和皮质增生。③髓质病变中93.8%为嗜铬细胞瘤。④肾上腺间质病变以髓性脂肪瘤最常见。⑤肾上腺恶性肿瘤非常少见,主要为皮质癌。因此,外科病理中的主要问题是皮质腺瘤与皮质结节状增生的鉴别,皮质癌的诊断应参照Weiss组织学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