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b1(Ginsenoside Rb1,GRb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讨GRb1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h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GRb1给药组(GRb1组),GRb1组大鼠在再灌注后立即腹腔注射GRb1(40mg/kg)。两组再按不同的再灌注时间(3h、12h、1d、2d、3d、5d和10d,每时间点4只)分为7个亚组。分别用HE染色、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组织病理改变、细胞凋亡、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GRb1能减轻缺血侧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12h、1d、2d和3d时P〈0.05),上调Bcl-2阳性细胞数(12h、1d、3d、5d和10d时P〈0.05)和降低Bax阳性细胞数(3h、12h、1d、2d、3d、5d和10d时P〈0.05)。结论GRb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Bcl-2表达和抑制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为腕管松解术及掌中间隙引流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例(男34、女16)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100侧手掌上,对其血管神经、腕横韧带及其位置关系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正中神经及其腕掌部分支均位于掌长肌腱尺侧与第3指蹼连线的桡侧,尺动脉位于尺神经桡侧,尺动脉终末支与正中神经平行,间距为11.2±2.3mm.有尺/正中神经交通支者占94%,有掌浅弓者占78%,在掌长肌腱尺侧缘与环指中轴的连线上,腕远纹至交通支的距离为35.5±3.5mm,至掌浅弓的距离为37.4±3.6mm,腕横韧带下缘至交通支的距离为6.5±3.2mm,至掌浅弓的距离为8.4±3.7mm.结论:在掌长肌腱尺侧缘至环指中轴的连线上,腕远纹远侧35.5mm内以及37.4mm-以下无主要血管、神经,此区域是手术相对安全区.  相似文献   
103.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常导致严重的脑损伤,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研究认为: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神经元以坏死和凋亡为主,因此,如何降低和抑制缺血引起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的程度,挽救缺血半暗带濒临死亡的神经元,激活机体内源性的修复和再生机制,促进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众多因素探索中,神经干细胞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修复中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作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GDNFmRNA表达规律及人参皂甙Rb1对其的影响。方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h再灌注3h至10d制备脑缺血模型,通过RT-PCR方法克隆的大鼠GDNFcDNA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并用质粒制备地高辛标记的GDNFcD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脑缺血模型不同时程GDNFmRNA的表达及人参皂甙Rb1对其的影响。结果:GDNFmRNA主要分布于神经细胞的突起,在纤维束处更明显。脑缺血再灌注3h后GDNFmRNA表达出现上调反应,3d达高峰,此后逐渐减弱。人参皂甙Rb1能促进GDNFmRNA的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GDNFmRNA的表达与缺血性损伤有一定的联系,人参皂甙Rb1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过程中加入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生长情况及二次传代后加入多聚赖氨酸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①分离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组织,采用原代机械吹打使其成为细胞悬液后,离心,吸去上清液,加入干细胞培养液(10g/L牛血清白蛋白、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20μg/L、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N2补充液)重悬细胞,因其是否接种在含或者不含多聚赖氨酸包被玻片的培养瓶内分为包被组和不包被组。②将上述培养的细胞悬液离心、消化后再加入干细胞培养液重悬细胞,以1×105个/mL密度接种在25mL培养瓶内。以后两三天换液一次,五六天传代一次。③取包被组二次传代后的神经球滴在包被有多聚赖氨酸的盖玻片上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情况。结果:①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细胞团数量逐渐增多,原来的小细胞团体积变大,分裂的细胞折光性更强,更透亮。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瓶内飘浮的细胞团数目更为增加,几乎都成规则细胞球。将培养细胞五六天传代一次。②在预先置入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组,培养第2天,全部的单个细胞和细胞团贴壁、分化,以后分化细胞逐渐增多,突起交织成网,几乎贴满瓶底。但在培养的第4天,瓶底逐渐出现成团细胞簇,起初数量少,后数量增多,贴壁生长。培养第7天后,细胞簇陆续挣脱瓶底,漂浮在培养液中,成为游离细胞球。细胞球体积明显小于不加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玻片组,即使增加培养时间,也未见细胞团继续长大。将二次传代后的神经球,继续加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玻片,细胞生长状况同原代。结论:①在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传代过程中加入促有丝分裂因子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和增殖。②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神经干细胞生长的速度和大小均小于不加入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外源性巨噬细胞来源。方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2h再灌注0.5~48h制成脑缺血模型,凝集素GSI-B4组化法观察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在脑组织的分布、免疫组化观察室管膜细胞增殖及分化。结果:再灌注0.5h,可见大量形态各异的GSI—B4阳性的小胶质细胞与巨噬细胞,随后下降,12~48h数量持续增高,并呈不同的形态。各实验组,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层有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强阳性细胞。杏仁核、杏仁皮质核、视前区及其软脑膜有PCNA强阳性细胞和GSI-B4强阳性阿米巴样巨噬细胞。再灌注24h组,有PCNA与白细胞共同抗原45RB(leukocyte common antigen,CD45RB)双标阳性的细胞。结论:缺血再灌注时,不同损伤区域小胶质细胞形态呈明显的异形性,外源性巨噬细胞可能来自脑膜巨噬细胞和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层的增生、浸润和迁移。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学科在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效果。方法:于2004-09/10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武汉工业学院在校大学生45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专业分为工科和医科。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应进行应对方式调查,问卷有62道题目,回答“是”或者“否”,当回答“是”时则要接着选择应对方式“有效”,“比较有效”或“无效”。评分方法是采用分量表统计记分的形式,分量表分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项积极应对方式和自责、退避、幻想3项消极应对方式,各分量表前没有“-”者,选“是”得1分,有“-”者,选“否”得1分。结果: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合格问卷423份,有效率达94.0%。①医科学生与工科学生应对方式无明显差异。②不同性别学生“解决问题”项目中,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8.88±2.77),(7.79±3.24),P<0.05];在“求助”项目中女生得分高于男生[(5.78±2.43),(4.88±2.40),P<0.05];而3项消极应对方式自责、幻想、退避比较均无统计意义。③在分量表“解决问题”和“求助”中应对方式有效(36.2%,32.5%)与比较有效(52.6%,53.6%)总人数比例超过85%;“合理化”中应对方式有效(36.2%)与比较有效(44.8%)总人数比例超过80%;分量表中积极应对方式有效的人数比例明显超过消极应对方式有效的人数比例,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无效的人数比例也高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无效的人数比例。结论:不同学科在校大学生采用应对方式差别不大,男生多用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女生则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运用积极应对方式有效的人数比例高于运用消极应对方式有效的人数比例。  相似文献   
108.
袁琼 《中国校医》1991,5(2):64-65
<正> 1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国当代大学生有强烈的价值意识与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冲突”“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自择社会位置的倾斜”;“强烈的理想追求与心态上的徬徨迷惘相矛盾”的特点,他们离开家庭过集体的校园生活,但又未真正步入社会,他们有知识,有理想可又受到种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他们在中学时代一般是佼佼者,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宠爱,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既有憧憬又有矇眬的陌生感,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方面训练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渐进性康复训练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行内固定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渐进性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干预12周时的徒手肌力分级(MMT)、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2周时自我管理能力。 结果 观察组MMT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时,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渐进性康复训练可改善肌力分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功能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0.
<正>缺血性脑卒中(IS)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涉及能量代谢障碍、氧化应激损伤、炎症反应、细胞内钙超载、自噬、血脑屏障破坏、细胞凋亡等[1]。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环状RNA(circRNA)在IS发生、发展及预后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circRNA概述、circRNA与IS相关性及circRNA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在急性IS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