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99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2篇
  1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研究白头翁皂苷A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大鼠,其余4组大鼠均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构建STC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100、150、300 mg·kg^(-1)白头翁皂苷A,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量的0.9%NaCl,每天1次,并记录给药0、6、10、14 d的大鼠体质量变化,连续给药14 d。记录粪便粒数、湿重、干重、含水量。以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结肠黏膜及肠腺杯状细胞数量变化情况,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黏蛋白2(MUC2)、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干细胞因子(SCF)蛋白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给药14 d后体质量分别为(234.37±3.29)、(200.62±3.91)、(212.59±2.83)、(223.97±3.27)和(225.91±3.27)g,粪便含水量分别为(32.35±6.64)%、(21.98±7.20)%、(28.90±4.37)%、(29.65±7.29)%和(30.07±6.42)%,杯状细胞数分别为(141.10±10.40)、(51.10±5.30)、(62.10±6.20)、(76.80±6.98)和(126.50±7.30)个,MUC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7±0.09、0.32±0.04、0.45±0.04、0.75±0.05和0.95±0.12,5-HT含量分别为(5.14±0.54)、(3.01±0.17)、(4.13±0.41)、(4.50±0.44)和(5.13±0.50)ng·mL^(-1),c-kit相对蛋白水平分别为0.87±0.08、0.31±0.04、0.49±0.07、0.68±0.06和0.08±0.09,SCF相对蛋白水平分别为1.07±0.11、0.38±0.04、0.55±0.05、0.66±0.08和0.89±0.08。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白头翁皂苷A可能通过调控c-kit/SCF通路,调节结肠黏液屏障及肠神经递质水平改善STC大鼠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52.
目的为比较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差异。方法对9例汉族成人灌注尸头采用经鼻-蝶窦入路进行解剖,其中4例行显微解剖,5例采用内镜下解剖,在内镜与显微镜下分别对入路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进行比较。结果在蝶窦内,内镜下可以观察到更多的解剖标志以确定鞍底、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更易于向颅前窝底、鞍旁海绵窦和斜坡方向扩展。内镜与显微镜下的操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内镜经鼻-蝶窦入路鞍区及其周围的显露范围较显微镜下更大。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并探讨其诊疗策略.方法 对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价其再手术的疗效.结果 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有:诊断及定位错误2例,术后椎间盘炎2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13例,椎管内瘢痕形成和神经根粘连4例,节段性失稳5例,椎管狭窄9例,节段性失稳伴椎管狭窄2例.随访6个月~4.5年,28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8例症状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5,7%(28/37).再手术前JOA评分为(12.5±2.7)分;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为(24.3±4.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手术后恢复率为71.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较多,正确分析再手术原因,严格把握手术指征,针对不同病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仍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4.
电测法结合X线直视摄影术在根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测法结合X线直视摄影术(Radiovisiography,RVG)在根管长度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选取84颗患牙共计192个根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运用电测法结合RVG对根管工作长度进行测量,对照组仅用电测法。结果实验组根管充填的满意率达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3%(P<0.05)。结论运用电测法结合RVG插针确定根管工作长度较准确,能进一步提高根管充填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55.
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内静脉曲张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内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腹腔镜下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内静脉曲张17例。结果全部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5d,随访1~30个月,随访中位数14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很小,疗效好,恢复快,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疗效。方法:4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22)。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营养支持;治疗组除予上述治疗外,还从上机第1天始每天同时给予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8g/d),至顺利撤机或病死,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变化,观察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和存活率。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进行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住ICU的时间。  相似文献   
57.
目的用马立克氏病毒(Marak's Disease Virus-MDV)阳性鸡血清提纯IgG和MDV制备抗原,免疫BALB/c鼠,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MDV抗独特型抗体的方法.方法采集琼扩检出MDV羽囊阳性鸡血清,提纯制备IgG抗原和用MDV制备的抗原,免疫接种6~8周龄BALB/c小鼠,不同时期采集血样,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竞争抑制试验方法进行动态血清学观测.结果各个时段都出现MDV抗独特型抗体效价,效价可达10 000×以上.结论建立了MDV抗独特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58.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及时,准确的诊断PCA有很大的必要性。PSA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癌(PCA)、各种炎症都会导致PSA不同程度的升高,本文对128例PSA在4~10μg/L的患者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腹水浓缩回输治疗124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水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并发症与疗效。方法对124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215次腹水超滤浓缩后,经腹腔回输体内。结果 腹水回输相关事件32次,占14.9%(32/215);轻中度并发症56例次,占26.0%(56/215);严重并发症18例次,占8.4%(18/215);治疗后腹围(93.6±5.6)cm与治疗前(99.8±8.5)cm比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每日尿量(1 906.5±210.8)mL与治疗前(1 016.8±228.5)mL比较,明显增加(P〈0.05);但血清白蛋白无明显增加。腹水回输后3~5 d内死亡7例,15 d、1个月死亡率分别为27.6%、34.1%;3个月、1年死亡率分别为73.1%、79.6%。结论腹水浓缩回输对顽固性肝硬化腹水减轻症状有一定疗效,但不能改善患者预后,要高度重视预防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60.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表面抗原(HBsAg)与e抗原(HBeAg)定量变化规律,探讨分层次联合抗病毒治疗并争取满意效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荧光磁微粒酶免法检测710例 HBV 相关肝病患者 HBsAg 和HBeAg,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BsAg<0.2 IU/mL 61例,占8.5%;HBsAg>0.2 IU/mL~<100 IU/mL 为低水平 HBsAg组,55例,占7.7%;HBsAg >100 IU/mL~<1000 IU/mL 为中等水平 HBsAg 组,142例,占20%;HBsAg 1000~5000 IU/mL为高水平 HBsAg 组,211例,占29.7%;HBsAg>5000 IU/mL 为超高水平HBsAg组,241例,占33.9%;各型肝炎随年龄增大,HBsAg 定量值逐步下降,转阴高峰集中在46岁左右;HBeAg 阴性组(<1.0 CI)453例,占63.8%;低水平 HBeAg阳性组(>1.0 CI~<10 CI)96例,占13.5%;中等量水平 HBeAg 阳性组(>10 CI~<100 CI)55例,占7.7%;高水平 HBeAg 阳性组(>100 CI~<500 CI)23例,占3.2%;超高水平HBeAg阳性组(>500 CI)83例,占11.6%;从慢性 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到失代偿期肝硬化,年龄逐步增大,HBsAg和 HBeAg定量秩均值逐步下降,卡方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BsAg 和 HBeAg 定量随年龄增加与病情发展逐步下降,根据 HBsAg,HBeAg 和 HBV DNA定量进行分层次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争取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