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湖北产鲜艾与陈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C-MS研究鲜艾与陈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艾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两种艾叶挥发油中初步鉴定了共53个化合物,其中15个为共有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为:桉叶油素(13.8%~14.7%)、冰片(3.9%~6.6%)、4-甲基-1-(1-甲乙基)-[1S-(1α,4β,5α)]-二环[3.1.0]-庚-2-酮(15.7%~20.2%)、石竹烯氧化物(6.7%~9.2%)等.其中,还初步鉴定了文献未报道的25个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总量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挥发油中多数烯类、部分醇类与醛类化合物的含量也逐渐降低,而各化合物相应的醇、酮、酸等氧化产物的含量则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双表达人Dickkopf 1(DKK1)表位序列和IL-10功能序列的核酸疫苗载体,检测其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段免疫原性较高的片段并与T细胞表位片段连接,将此基因片段与IL-10的功能片段克隆至pCMV6-XL5载体中,得到pCMV-DKK1/IL10双表达核酸疫苗载体;用此质粒DNA转染COS7细胞并肌肉注射BALB/c小鼠,分别检测核酸疫苗在细胞和小鼠体内的表达;用核酸疫苗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体内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制备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模型,评估核酸疫苗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pCMV-DKK1/IL10双表达核酸疫苗载体,DKK1重组蛋白和IL-10能够在COS7细胞和小鼠肌肉组织中成功表达;免疫后4周即可检测到高滴度的DKK1抗体;核酸疫苗可以减轻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的炎症症状和骨破坏的程度。结论:pCMV-DKK1/IL10双表达核酸疫苗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该研究结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不同剂量过敏原对滴鼻制备小鼠急性和亚急性哮喘模型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剂量卵清蛋白(OVA)25μg、50μg、100μg连续滴鼻,建立急性和亚急性小鼠哮喘模型。使用有创小鼠肺功能仪测量各组小鼠肺功能参数;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计数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取其肺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伊红染色(HE)、刚果红染色、马松染色和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沉积、黏液分泌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实验第20d和24d,100μg与50μgOVA激发组小鼠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小鼠肺泡、管腔、管壁及伴行动脉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支气管粘膜皱襞增多、延长,管腔内存有大量黏液性痰栓;支气管管壁及其伴行动脉周围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增加;气道粘蛋白染色成强阳性反应,较25μgOVA激发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有明显差异。结论:采用不同剂量OVA滴鼻,成功建立了程度不同的急性和亚急性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过敏原剂量对模型建立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哮喘的发生机制和药物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HSP70肽段对CIA小鼠Th17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抑制CIA小鼠炎症损伤的机制。方法:将DBA/1小鼠随机分为HSP70肽段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结核菌素(PPD)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小鼠用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关节炎。通过关节评分和病理改变评价病变程度。取外周淋巴结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的数量,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h17细胞相关调控因子。结果:注射HSP70肽段的CIA小鼠其Th17细胞数量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PPD对照组,促进Th17细胞分化发育的相关因子IL-6、IL-23、TGF-β1、RORγt的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PPD对照组(P<0.05)。结论:HSP70肽段可调节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因子,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进而减轻CIA小鼠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5.
莪术油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温郁金C.wenyujin Y.H.Chen et C.Ling或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的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含有β-榄香烯(β-elemene)、莪术醇(curcumol)和莪术二酮(curdione)等消炎、抗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复方莪术  相似文献   
16.
余晓  涂艺声  叶丽婻  黄倩  袁慧慧 《中草药》2019,50(12):2950-2958
目的分析不同石杉碱甲(Hup A)含量蛇足石杉叶状体(离体培养物,分别为株系A、B、C)的蛋白差异,探究可能与Hup A积累合成的相关酶。方法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技术对不同株系蛇足石杉叶状体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检测和鉴定,再对差异蛋白进行GO和KEGG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株系B的Hup A含量最低,株系C的Hup A含量最高,是B的2倍,株系B和C两者有78个差异蛋白,且差异蛋白GO富集分析,分子功能(MF)所占比例为28.75%;通过不同株系间蛋白质差异表达的比对,分析得到这3个株系在以氨基酸为起始的生物碱代谢通路中共有2种差异蛋白(P93541、Q8RXU4)。P93541蛋白在Hup A低含量的株系B中表达下调,在相对高含量的株系A和C中均上调;而Q8RXU4蛋白在低含量的株系B中表达上调,在相对高含量的株系A和C中均表达下调。结论 Hup A含量差异与蛋白表达差异呈正相关,分析得到2种可能与Hup A积累相关的酶P93541、Q8RXU4,为Hup A生物合成生物信息学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艾叶醇-水体系的提取工艺,采用比色法测定其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的含量,得到不同因素对总黄酮和总多糖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以化学发光法测定各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艾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张景岳对崩漏的辨治思路及方药应用。[方法] 通过研读《景岳全书》中有关崩漏的论述内容,分析张景岳论治崩漏的病因病机认识,总结其治疗本病的治则治法、遣方用药,并以验案加以佐证。[结果] 张景岳以阴阳为总纲,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阴虚阳搏”“先损脾胃,次及冲任”,以阴虚为主,辨治过程中需明辨五脏虚实、气血,以治血为要;重视温补脾胃,不忘寒凉又不妄投寒凉;强调情志致病,应调情志、疏肝郁;治疗时还应考虑年龄,异期异治,顺应天时。遣方用药体现“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如阴虚有火者常用保阴煎等滋阴清热止血,营气虚无火者择五福饮、四物、四君类益气凉血,血脱甚者予举元煎急以固脱等。所附医案以张景岳治疗崩漏思想为指导,采用其方保阴煎加减,以疏肝健脾、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为法治疗崩漏淋漓不尽,临床疗效确切。[结论] 张景岳治疗崩漏不止理法方药完备,师古而不拘泥,对后世崩漏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莪术油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温郁金C.wenyujin Y.H.Chen et C.Ling或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的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含有β-榄香烯(β-elemene)、莪术醇(curcumol)和莪术二酮(curdione)等消炎、抗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复方莪术  相似文献   
20.
艾叶挥发油和多糖联合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简称RSM)优化联合提取艾叶挥发油和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水料比为影响因素.根据中心组合( Box - Ben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方法,以艾叶挥发油和多糖提出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结果 根据模型分析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为3h,提取时间6.9h,水料比为18.3.在此条件下,艾叶挥发油和多糖的提出率分别为0.429 9%和2.716%,与理论预测值0.447%和2.753%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8%和1.3%.结论 该工艺具有可行性,不仅可以降低能耗和减少耗时,同时为艾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