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1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评价SITA鄄FAST视野阈值程序在开角型青光眼检查及视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umphery视野(POAG)计的SF程序与FT程序对正常人、早、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及可疑患者进行检查,将两种检查时间、图形、视野指数(MD、PSD)及视野缺损点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SF程序检查时间仅为FT程序的1/3,P<0.01;②可疑POAG组中SF程序所得MD值、PSD值及早期POAG组中SF程序所得MD值均比FT程序低,P<0.01;③在正常组、POAG组中二种程序所得视野指数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在可疑POAG组中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青光眼筛查、POAG患者的视野检查中SF程序可取代FT程序,在可疑POAG患者的诊断中最好采用FT程序。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治疗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PRK)后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作用。方法:对54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PRK,随机分为4组,术中一次性应用0.008%丝裂霉素C(I组),术后给予0.02%丝裂霉素C点眼(Ⅱ组)及0.1%塞地米松点眼(Ⅲ组),术后平衡盐液点眼作为对照(Ⅳ组),并行裂隙灯,角膜内皮镜,光镜,电镜检查,结果:术后4周,8周,Ⅰ组haze最轻(与对照组比较P<0.01);Ⅱ组与Ⅲ组角膜haze程度相同(P>0.05),均较Ⅳ组为轻(P<0.05),但较Ⅰ组为重(P<0.05)。光镜及电镜检查表明:Ⅳ组术区角膜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前基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纤维排列明显紊乱;Ⅰ、Ⅱ组及Ⅲ组上皮细胞和前基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以及胶原纤维合成均受抑制,纤维排列较整齐,其中以Ⅰ组最为明显,纤维排列整齐。结论:丝裂霉素C减轻PRK术后角膜haze,且无明显副作用,可望成为防治角膜haze的一种新药。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低氧对体外培养的人ARPE-19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诱导作用,以及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荧光比值来表示bFGF的表达,半定量分析低氧处理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bFGF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以及Gen对低氧诱导的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有低水平bFGF蛋白的表达,随着低氧处理时间的延长,荧光比值在1h达到高峰。Gen(50,100,200μmol/L组)与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相比,均可明显抑制低氧诱导的bFGF的表达,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Gen可抑制低氧诱导的ARPE-19细胞bFGF表达,提示Gen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潜在的预防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4.
刘琍  袁志兰  李健 《江苏医药》2005,31(8):623-623
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性角膜溃疡,以及重症眼部烧伤导致角膜基质坏死,角膜移植是治疗及复明的有效手段,但由于不稳定的眼表环境,常常会因排斥反应、新生血管的形成等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自2003年10月至2004年5月利用甘油保存的板层角膜及羊膜组织进行板层角膜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22例(22眼)角膜溃疡患者,随访3~6个月,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ECCE+IOL)术对角膜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对18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行ECCE+IOL术,选同期住院的具有健康角膜的白内障患者18只眼做对照,术前和术后3月观察CEC的变化和角膜移植片透明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的CEC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明显减少,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增大,但术后其CEC的损失率(13.5%)与对照组(11.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角膜移植片全部透明.结论此类白内障行ECCE+IOL术安全可行,CEC损失小,可维持角膜移植片的透明.  相似文献   
36.
对47只豚鼠94只眼以紫外线照射6~8个月后形成豚鼠白内障动物模型。随机取7只接受紫外线照射眼的晶体作光镜、电镜检查,证实了晶体纤维呈明显肿胀、纤维间隙明显增宽等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7.
患者 ,女 ,2 5岁。以左下睑复发性皮下肿块 2年来诊。 2年前患者发现左下睑皮下肿块 ,在当地医院就诊 ,以“霰粒肿”行手术治疗。术后不到半年原处复发 ,再次行“霰粒肿”手术 ,未作病理检查。以后近一年半内两次原位复发 ,在当地医院仍诊断为“霰粒肿”并行手术治疗 ,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38.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我院眼科2007-01/2008-01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晶状体眼(198例)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3例,高眼压性浅前房1例,术后低眼压2例,术后眼压药物控制不良需二次手术1例。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经典手术,不需要特殊设备,不需要特殊技术,但是需要极其精细轻柔的操作,抗代谢药物恰到好处的应用,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检查与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Ⅲ)测量盘沿面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POAG患者25例(25只眼),可疑青光眼患者25例(25只眼),正常对照组25冽(25只眼),分别进行HRT—Ⅲ及P-ERG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异常率,并分析HRT-Ⅲ盘沿面积与P-ERG N95振幅的相互关系。结果在早期POAG组,P-ERG、HRT—Ⅲ检测异常率分别为72%、32%,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可疑青光眼组,HRT-Ⅲ、P-ERG检测异常率分别为20%、60%,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HRT-Ⅲ、P-ERG检测异常率分别为20%、12%,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在早期POAG组,盘沿面积与N95波振幅在颞上、鼻下、鼻上区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78、0.418、0.444;可疑青光眼组,盘沿面积与N95波振幅在颞下区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496;正常对照组,盘沿面积与N95波振幅在鼻上,鼻下区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49、0.438。结论在POAG的早期诊断中,P-ERG的检测异常率明显高于HRT-Ⅲ,且盘沿面积与N95波振幅存在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查将更有助于POAG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应用在兔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的抗瘢痕化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10只,双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每只兔随机选取一眼术中联合6mm×6mm羊膜移植于巩膜瓣下。结果:术后第7天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可见弥散隆起的滤过泡;第14天时,实验组滤过泡存留有5只眼;对照组仅有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滤过区纤维组织形成明显减少,术后14天仍有空腔存在;对照组滤过区见大量纤维瘢痕组织形成,术后14天滤过腔基本消失。结论:羊膜组织对免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有抗瘢痕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