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职业性暴露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的可能影响。方法运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82名在职加油站职工MTBE的暴露情况进行个体采样,并进行体格检查;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 GC/MS)分析血清ALT水平;以格式化调查表对ALT的可能混杂因素进行调查;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各因素的比值比(OR)。结果调查发现,加油站职工对MTBE的个体平均暴露水平为351.76±164.31μg/m3,尚未超过美国ACGIH推荐的阈限值(TLV)(50 ppm;即180 500μg/m3);以MTBE暴露水平≤100μg/m3组作为参照,暴露水平为100~300μg/m3及≥300μg/m3组的OR值分别为1.27(95%CI:0.87~1.44;P0.05)及1.41(95%CI:0.89~1.68;P0.05)。结论较低浓度的MTBE加油站职业性暴露对血清ALT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鼻咽癌 (NPC)的化学病因主要涉及亚硝胺类化合物 ,这类物质需经体内细胞色素p450 2E1 (CYP2E1 )等酶代谢活化后方具致癌潜能。我们曾单独用二亚硝基哌嗪 (DNP)体外诱导人鼻咽上皮细胞 ,获得恶性转化表型 ,而对DNP的活化过程却不明确。方法和结果 :采用RT -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了正常鼻咽上皮细胞 ,首次发现CYP2E1在鼻咽部的表达 ,提示DNP在体外作用于鼻咽细胞后可能被CYP2E1代谢活化而致细胞癌变 ,为NPC的化学病因提供了重要证据。另有研究提示在CYP2E1基因上游 5’ -侧端区调控序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建立应用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进行化学品毒性鉴定的方法。方法 将健康亲代成熟斑马鱼进行交配产卵,产卵后收集斑马鱼胚胎,于受精后6 h将斑马鱼胚胎暴露于梯度浓度的甲醛(0、0.005%、0.010%、0.012%、0.014%、0.016%、0.018%、0.020%)、乙醇(0、1.0%、1.2%、1.4%、1.6%、1.8%、2.0%、2.2%、2.4%)、三氯异氰尿酸(0、2μg/m L、4μg/m L、6μg/m L、8μg/m L、10μg/m L、12μg/m L、14μg/m L、16μg/m L、18μg/m L、20μg/m L)、甲醇(0、0.6%、0.9%、1.4%、2.0%、3.0%、4.5%),在暴露后24 h、48 h、72 h、96 h、120 h观察斑马鱼胚胎的死亡情况。结果 甲醛、乙醇、三氯异氰尿酸、甲醇暴露后,随着剂量的升高,斑马鱼胚胎在各观察时间点出现死亡明显升高,甲醛、乙醇、三氯异氰尿酸、甲醇对受精后6 h斑马鱼胚胎的96 h LD50分别为0.001 6 mol/L、0.333 0 mol/L、7.514 0μg/m L、0.401 0 mol/L。结论 斑马鱼胚胎可用于化学品暴露的安全性评价,应用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进行化学品毒性鉴定是未来可发展的毒理学替代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应用于诊断危重孕产妇发生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期间入住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96例危重孕产妇纳入研究,其中存在细菌的36例为A组,无细菌感染的60例为B组;同期选取普通产科检查的孕产妇共5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存在细菌感染的C组共32例,无细菌感染的D组共20例,所有患者入科留置样本同步检测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结果 PCT及CRP在四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0、F=4.19(P<0.05),A、C组的PCT(23.18±21.0)、(1.38±0.88)ng/ml)与B、D组(34.0±45.8)、0.3±0.2)n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则发现仅A(128.63±86.5) rg/L)与B组(25.6±47.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结果显示PCT对诊断孕产妇发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53,敏感性及特异性达90.6%和91.3%,约登指数最大值相应的PCT浓度:1.95 ng/ml为预测感染的最佳临界值;优于CRP的62.5%及68.3%(曲线下面积:0.701、15.5 mg/L)、WBC的56.3%和56.3%(曲线下面积:0.564、ll.21×l09/L).结论 PCT在危重孕产妇中鉴别诊断发生细菌感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uman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昆明小鼠的敏感性 ,建立HCMV致畸的动物模型。方法 :昆明系小鼠 4 0只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8只 )和接种病毒组 (32只 ) ,病毒感染途径为脑内注射。在接种病毒 7,1 5 ,30 ,6 0d后不同时期分别以病理学方法观察动物脑部发育特点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病毒抗原 ,PCR方法检测动物脑组织中HCMV基因。结果 :接种HCMVAD1 69株的小鼠脑组织在不同时期发生了病理改变和脑部发育畸形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PCR方法在脑组织细胞内检获HCMV抗原和基因。结论 :HCMVAD1 69株可引起小鼠脑部发育畸形 ,这对研究HCMV感染致畸的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检测170例原代乳腺癌细胞对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发现:①乳腺癌细胞对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C(MMC),顺铂(DDP)及泰素(taxol)的高度敏感率(HSR)明显高于其它受试药物(P<0.05);②药物敏感性与乳癌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以及雌激素受体(E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状况无明显关系(P>0.05);③环孢素A(CsA)能提高部分耐药乳腺癌对阿霉素(ADM)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采用RNA干扰技术研究在体外对人巨细胞病毒即刻早期Ⅰ基因(HCMV-IE1)表达的沉默作用.方法 根据HCMV-IE1基因表达框,设计siRNA干扰序列,重组至带U6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针对HCMV-IE1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HCMV-IE1i);经测序鉴定后,脂质体法转染HEL细胞HCMVAD169株,应用荧光显微技术、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检测分析pHCMV-IE1i对HCMV-IE1基因的表达干扰效果.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针对HCMV-IE1基因的pHCMV-IE1i构建成功;荧光显微结果表明pHCMV-IE1i转入HEL细胞后可以特异抑制细胞中HCMV-IE1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对照细胞组HCMV-IE1基因表达阳性率达60%以上,干扰细胞组HCMV-IE1基因表达阳性率仅达10%左右(P<0.05);RT-PCR检测结果发现pHCMV-IE1i能显著抑制HCMV-IE1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采用RNAi技术能有效抑制HCMV-IE1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对探讨其在防治HCMV感染疾病中的作用与意义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近年来临床医家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总结中医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优势,为今后的治疗客观化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经外周静脉用药的药物毒性。方法将受试动物分为8个剂量组,观察静脉给药后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Bliss法计算LD50,统计分析其对大鼠的外周血细胞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给予腹腔注射3次后,再皮下注射,观察其有无过敏现象发生。结果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动物半数致死量为515.5mg/kg,同时肝、肾功能的损害和心肌酶学的改变也明显减轻。20只动物进行过敏实验,观察到一只动物有过敏现象。结论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是一种很好的新型改进性药物,它经过修饰后,明显的减轻了药物对心脏,肾脏和心脏的毒性损害作用。有望批量生产,在临床上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10.
乳腺癌耐受蛋白介导的5-氟尿嘧啶耐受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乳腺癌耐受蛋白(BCRP)介导的耐受药物,探讨BCRP介导抗肿瘤药物耐受的机制,优化以BCRP表达检测结果为评价指标,为肿瘤临床化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不同浓度的抗肿瘤药物分别处理BCRP呈不同程度表达的PA317/Teton/TREBCRP细胞,经MTT法筛选出BCRP介导的耐受药物。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耐受药物在细胞内的相对剂量。采用核DNA染料Hochest33258荧光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耐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随着细胞BCRP表达的增高,PA317/Teton/TREBCRP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多柔比星、吡柔比星、依托泊苷、米托蒽醌等药物的耐药指数增高(P<0.05),而对如紫杉醇、顺铂、长春碱、丝裂霉素、长春地辛等药物均敏感。细胞的BCRP表达量与胞内5Fu浓度具有负相关性(r=-0.885,P<0.05)。随着细胞BCRP表达的增高,经5Fu处理后细胞凋亡率随之降低(P<0.05),而Ko143能显著提高BCRP表达细胞的凋亡率(P<0.05)。结论BCRP能增强细胞对5Fu所致的凋亡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