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 探究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局部变应性鼻炎(local allergic rhinitis,LAR伴哮喘患者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6月间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LAR伴哮喘患者,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哮喘规范化治疗,观察组另给予SCIT,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12个月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评估患者症状评分、用药评分,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特异性IgG4(sIgG4)和特异性IgE(sIgE)水平,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统计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时哮喘症状总评分(total asthma symptom score,TASS)和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TASS和TNSS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与...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了解HIV合并慢性HCV感染者HCV-IgG抗体的产生情况,分析部分病人不能产生HCV-IgG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HIV/HCV合并感染者资料,分析合并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统计HIV合并慢性HCV感染者HCV-IgG阴性发生率,分析其HCV-IgG阴性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3 013例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中合并HCV感染192例(6.37%);合并感染HCV者的HIV病毒载量[(4.97±0.89)log拷贝/mL]低于单纯HIV感染者[(5.15±0.81)log拷贝/mL](P0.05);合并感染者中吸毒人数的比例(64.06%)高于单纯HIV感染者(0.92%)(P0.05)。合并感染者中13例(6.77%)HCV-IgG阴性。单因素分析显示,HCV-IgG阴性组较阳性组年龄偏大(P0.05),HCV-IgG阴性组通过性途径导致感染所占比例(92.31%)高于阳性组(31.8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通过性途径导致合并感染者出现HCV-IgG阴性的风险,为通过静脉吸毒途径导致感染者的52.669倍。结论重庆地区HIV/HCV合并感染发生率较高,静脉吸毒是合并感染的高危因素;合并HCV感染可能抑制HIV复制;年龄、传播途径为HIV/HCV合并感染者产生HCV-IgG的危险因素,其中性传播为影响HCV-IgG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3对体外培养小鼠神经干细胞 (NSCs) 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胎鼠NSCs, 使用神经球悬浮培养法传代, 特异性抗体Nestin和Sox2鉴定NSCs.采用Brd U标记法和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Rg3 (20 n M、50 n M、250 n M和500 n M) 对NSCs增殖的影响.结果 传代2次后的神经球几乎全为Nestin/Sox2免疫荧光双阳性细胞, 表明其为纯度较高的NSCs.Brd U标记法表明与对照组、20 n M组、250 n M组和500 n M组相比, 50 n MRg3组Brd U阳性细胞相对比率最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但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CCK-8法检测, 结果显示50 n M Rg3在450 nm处吸光值最高, 且与对照组 (P<0.01) 、20 n M组 (P<0.05) 和500 n M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但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人参皂苷Rg3能促进体外培养小鼠NSCs的增殖, 且其最佳浓度是50 n M.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调查上海市助理全科医生培训(3+2模式)试点学员的培训需求和对培训的评价,为完善和推广3+2模式培训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9至10月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3+2模式培训试点30名学员的培训需求和对培训的评价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30名学员完成调查问卷,其中男性5人、女性25人,平均年龄(22.6±0.7)岁。学员对3+2模式培训的总体态度均为“支持”,其中50.0%(15/30)认为“非常有必要”。在自愿参加3+2模式培训的意愿上,40.0%(12/30)表示“非常愿意”,无人“不愿意”或“完全不愿意”。在推荐同事参加3+2模式培训的意愿上,46.7%(14/30)表示“非常愿意”,6.7%(2/30)表示“不愿意”。在培训内容上,对“全科医学基本理论”表示“非常需要”比例最高(63.3%),对“其他项目”表示“非常需要”比例最低(41.1%)。学员对3+2模式培训的整体评价中,26.7%(8/30)表示“非常满意”,50.0%(15/30)为“满意”,23.3%(7/30)为“一般”。其中对师资带教能力表示“非常满意”比例最高,为46.7%(14/30);对培训内容表示“非常满意”比例最低,为26.7%(8/30)。5人完成深入访谈,“培训内容应与村卫生室的13常工作相匹配”、“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缺少实践机会”、“带教师资对全科医学不够了解”、“培训期间收入较低”是主要观点,同时学员对3+2模式培训和专升本的选择存在分歧。结论上海市3+2模式培训试点学员对培训的态度积极,参加意愿较为强烈;但培训的内容、培训方式、师资和配套政策方面均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27.
目的调查和比较上海市助理全科医生培训(3+2模式)和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5+3模式)学员的职业认知,为完善全科医生培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8月至10月问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3+2模式培训学员和6家全科培训基地的2012级5+3模式培训学员的职业认知进行研究。结果30名3+2模式培训学员[平均年龄(22.6±0.7)岁,男性占16.7%]和76名5+3模式学员[平均年龄(24.6±1.8)岁,男性占35.5%]完成调查。3+2模式学员在“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平均秩69.37比47.24,Z=-3.589,P〈0.001)、“全科医生的职业前景”(平均秩66.13比48.51,Z=-2.953,P=0.003)和“目前社会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平均秩68.17比47.71,Z=-3.261,P=0.001)三方面的总体判断均好于5+3模式学员。93.4%(28/30)的3+2模式学员和47.4%(36/76)的5+3模式学员均认为目前全科医生最急需改善的是工作收入。5+3模式学员的期望工作收入高于3+2模式学员[(8436±2963)形月比(6600±2694)形月,t=-3.087,P=0,003]。仅35.5%(27/76)的5+3模式学员毕业后首选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而39.5%(30/76)首选进入二、三级医院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户籍、毕业院校、学历、专业、培训前工作经验和预期收人与其首选就业意向无相关性。结论5+3模式学员职业认知有待提高,就业意向尚需调整,全科医生的收入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2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作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中的一个特殊亚型,约占成人AML的10-15%,其中位发病年龄约为40岁,随着年龄的增加,APL的发病率无明显增加.APL曾经是白血病中最凶险、最容易致死的亚型之一,而现在,几项临床研究进展使这一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已成为可治愈的.同时,APL也成为AML中第一个成功使用靶向治疗的白血病亚型.  相似文献   
29.
本文通过多因素盆栽试验,对不同肥力搭配下太子参抗氧化酶活性与叶绿素含量及其二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施肥对太子参生长的影响,探索适宜太子参生长的施肥水平和组合。结果表明:每盆施用尿素3g,过磷酸钙7.5g,硫酸钾1g时,太子参抗氧化酶活性最低,叶绿素含量最高。此外,在不同施钾水平下,叶绿素与CAT和SOD活性都达到极显著相关,其他处理中的叶绿素与抗氧化酶活性没有达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与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预后间的相关性,为此类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诸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诊断为LSIL的20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以及阴道镜下活检。随访1年,再次行TCT和HPV E6/E7 mRNA检测,据此将患者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包括消退组和稳定组)。结果 阴道镜活检病理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级和CIN 2级P16阴性的分别有156例(77.61%)和45例(22.39%)。两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及HPV具体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年随访,共计110例(54.73%)患者LSIL消退,69例(34.33%)仍为LSIL,22例(10.94%)进展为HSIL。消退组随访HPV E6/E7 mRNA转阴或持续阴性比例显著高于稳定组和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次性活动年龄≤20岁(OR=1.54,P<0.05)、阴道镜活检结果为CIN 2级P16阴性(OR=1.85,P<0.05)以及随访HPV E6/E7 mRNA转阳或持续阳性(OR=3.70,P<0.001)是宫颈LSIL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可能对预测宫颈LSIL病变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