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89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袁云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32-1833
显性遗传性脑血管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1993 年Tournier-Lasserve等人提出的一个新的脑血管病诊断名称,用于取代1977年Sourander以及其他作者报道的遗传性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此病具有显性遗传的特点,临床表现为偏头痛、中年出现的反复发作性脑梗死导致的假性球麻痹以及痴呆.MRI显示脑深部白质和灰质核团出现小的腔隙性梗死和白质脑病.病理检查证实在脑深部出现许多小的腔隙性梗死、广泛的白质脱髓鞘以及全身性的小动脉病.电子显微镜下可以发现疾病特征性的颗粒状致密沉积物出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面.致病基因位于19q12的Notch3.目前在世界各地已经发现大约400个CADASIL家族,亚洲对此病的研究主要开始于日本,2003年泰国和韩国也开始报道此病.国内对此病已经有20多篇报道,自从我院首次在国内确诊此病后,已经在国内报道了10多个家族,但临床对此病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约一半属于误报.结合我们对5个国内家族病理和基因观察回顾一下此病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2.
目的 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患者的白质高信号和脑体积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15例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患者进行常规MR扫描,统计脑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外囊、胼胝体和颞极白质受病变累及情况.利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计算标准化颅脑体积和白质高信号占颅脑体积的百分比,并与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ASIL患者的白质病变累及部位依次为:半卵圆中心(13/15)、颞极白质(10/15)、外囊(8/15)、内囊后肢(5/15)、胼胝体(4/15).白质高信号占颅脑体积的百分比为(5.7±1.4)%,标准化颅脑体积为(1602±58)×103mm3.年龄与标准化颅脑体积呈负相关(r=-0.555,P<0.05);白质高信号百分比与NIHSS、MMSE量表评分分别呈正、负相关(r=0.522,P<0.05;r=-0.679,P<0.01);标准化颅脑体积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624,P<0.05).结论 CADASIL患者的白质高信号和脑体积可以定量测量,这两种影像学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情.白质高信号的发展可能预示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393.
目的 报道在1个细丝蛋白C(filamin C,FLNC)肌病家系中发现的新的插入缺失突变.方法 该家系连续5代共有19例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在前期研究中已经作为肌原纤维肌病进行了报道.现对包括先证者在内的3例患者、5名无症状家系成员和50名健康人进行FLNC基因的测序,利用质粒将FLNC基因的第18号外显子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分离,然后进行电泳鉴定和直接测序.结果 先证者的FLNC基因的第18号外显子存在18个正常碱基缺失,同时插入6个异常碱基,导致FLNC蛋白第7个免疫球蛋白样杆状重叠结构异常,继而致FLNC蛋白结构的失稳.家系中另2例患者存在同样的突变,而5名无症状家系成员和50名健康对照均正常.结论 FLNC肌病存在FLNC基因第18号外显子新的插入缺失突变,我们发现该病可以出现在德国之外的其他种族.  相似文献   
394.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癎)患儿的病因及Alpers综合征的特点.方法 对1例Alpers综合征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外周神经、肌肉及脑组织活检,线粒体DNA、脱氧鸟苷激酶基因与多聚酶r1(POLGI)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Alper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为难治性癫(癎),应用丙戊酸钠后发生急性肝衰竭、皮质盲和精神运动倒退.脑脊液蛋白与免疫指标增高.脑电图示背景节律性慢波化及双侧枕区棘慢波、快波及θ节律发放.颅脑MRI示半卵圆中心、小脑白质及枕叶皮层病变,后期有弥散性脑萎缩.腓肠肌病理活检无异常,腓肠神经病理示有髓神经纤维减少伴轴索和髓鞘病变,以轴索病变为主.左枕叶病理活检示皮层胶质细胞增牛,神经元丢失,海绵样变性,白质部分脱髓鞘改变、胶质增生和空泡变性.线粒体DNA、脱氧鸟苷激酶基因未发现突变.POLGI基因发现一对新的复合杂合突变c.248T>c(p.L83P)和c.2662G>A(p.G888S),其父携带L83P突变,其母携带G888S突变.结论该例患儿临床、电生理、病理及POLGJ基因突变与Alpers综合征高度一致,其突出的白质病变与脑脊液免疫指标异常为首次报道.对于应用丙戊酸钠后出现严重肝功能异常的难治性癫(癎)患儿应高度怀疑Apers综国合征.  相似文献   
395.
我省使用的药品,大部份来源于省外.对外埠药品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将我所1997年送检的外埠药品质量检测情况作一简要分析。l基本情况完成检品169个品种,共370批,其中不合格检品门批,不合格率占17%。检品的来源较广,来自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合格率明显高于我所历年的抽样不合格率,明显高于我省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的不合格率。1.l按药品种类分类比较中成药282批,不合格率18%,抗生素42批,不合格率14%,化学药品46批,不合格率9%。1.2按执行的药品标准依据分类比较药典品种14批,不合…  相似文献   
396.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年半。1年半前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此后又出现双手颤动。半年前出现持续性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查体:双手指屈曲畸形,小关节肿胀。双下肢浮肿。患者反应迟钝,言语欠清。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痛、触觉正常,双膝关节以下音叉振动觉减弱。左上下肢力Ⅳ级,双手意向性震颤。左上肢腱反射较右侧活跃,左侧膝腱反射未引出,右侧膝腱反射减弱,双侧跟腱反射减弱。左侧下肢病理反射阳性。无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血沉89mm/h(正常<15mm/h)、血清类风湿因子54·3U/ml(正常0~30·0U/ml…  相似文献   
397.
肿瘤的免疫疗法在70年代已被公认,目前各种免疫疗法甚多,何种方法更好尚无定论,现将我们所用的几种方法[丹参、白蚁干粉、白细胞介素-2(IL-2)及干扰素]的疗效观察对比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79例分别经手术或/和病理检查证明的各种晚期肿瘤病人随机分为5组,见表1。  相似文献   
398.
原发型(AL)系统性类淀粉变性病是类淀粉物质在细胞外广泛沉积所致的多器官病变,与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克隆有关.此文总结其临床表现、电生理改变和病理诊断方法,以便尽早发现此病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99.
本文报道我所研制的复方氟脲嘧啶治疗中晚期胃癌的初步结果。全组26例,其中资料完整可供分析者15例,皆经病理证实为胃腺癌。每日口服复方5-Fu300mg(胶囊中尚含甘草、陈皮、鲨肝醇等药),10g 为一疗程。结果部分缓解2例(13.3%),稳定13例(86.6%)。中数缓解期4.5月。本疗法消化道副反应轻微,骨髓抑制不明显,对免疫功能影响小,多数病例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有所下降。作者认为,本方案对晚期胃癌之稳定病情、缓解症状以及作为胃癌术后辅助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00.
癌症,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本人精神,机体上受尽了折磨,心理状态是很复杂的。亲属、亲友,同志如果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就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劝慰。解放军一六一医院观察分析了二三○例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期的心理状态,归纳如下: 侥幸的心理 患者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并且已到了死亡的边缘,但是他们仍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怀着侥幸的心理,期待医生有一种妙方,能起死回生,治好自己的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