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89篇
特种医学   18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脂肪累积肌肉病的病理和肌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肪累积性肌肉病和线粒体脂肪累积性肌肉病的肌肉活检病理改变和肌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例肌活检确诊患者的肌肉病理改变分为单纯脂肪累积性肌肉病和线粒体-脂肪累积性肌肉病两组,对比两者肌纤维内脂肪沉积的程度以及肌电图改变的差异。结果33.3%为线粒体-脂肪累积性肌肉病,66.7%为单纯脂肪累积性肌肉病。前者肌纤维内脂肪沉积程度显著,7例出现小组样分布的小角状萎缩的肌纤维,后者脂肪沉积的程度相对轻,只有3例患者出现小角状萎缩的肌纤维。在前者81.8%的患者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18.2%为混合性损害、45.5%合并周围神经损害。在后者59.1%的患者出现肌源性损害、13.6%出现混合或神经源损害、27.3%肌电图正常、22.7%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结论和单纯脂肪累积性肌肉病比较,线粒体-脂肪累积性肌肉病的脂肪滴沉积程度更显著以及更多的患者出现肌纤维萎缩,更易导致骨骼肌的电生理改变以及合并周围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382.
质子磁共振波谱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在线粒体脑肌病中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例临床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的患者行常规磁共振及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分析其谱线特点.结果 2例患者行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均有明显的乳酸峰出现,1例在常规磁共振成像上显示正常的区域也有小的乳酸峰.结论 质子磁共振波谱可以早期反映线粒体脑肌病的异常代谢,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83.
目的 报道7例糖原累积病Ⅱ型(GSDⅡ)的临床表现及α-1,4葡萄糖苷酶(GAA)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2003-2011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肌肉活检的患者中有7例诊断为GSDⅡ.其中婴儿型1例,其主要症状为生后出现全身力弱、心脏扩大、呼吸困难和肝脏肿大;晚发型患者6例,发病年龄在1~29岁,主要表现为进展性肢体力弱,其中2例有呼吸肌受累.7例患者均伴随CK升高,5例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1例为神经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均发现肌纤维存在嗜碱性空泡,电镜检查发现大量膜性包裹的糖原.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患者进行GAA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突变检测.对发现的新突变位点在10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筛查.结果 7例GSDⅡ患者均存在GAA基因突变,共检测出11种点突变和1种缺失突变,其中p.P361L、p.P266S、p.R437C、p.R600C、p.W746S和p.W746*为文献已经报道的突变,p.R168Q、p.R168P、p.E521V、p.R594H和c.827_845del为尚未报道的新突变类型.除p.R168Q在2例正常对照中检测到外,其余新突变均未发现正常携带者.7例GSDⅡ患者携带的突变各不相同,仅p.P361L和p.W746 *出现在两例患者中.结论 我国GSDⅡ患者存在较多新发突变,提示该病可能具有较多个体化突变.p.P266S、p.P361L和p.R437C突变可能与临床晚发型的GSDⅡ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4.
中枢神经系统瘤样炎性脱髓鞘病(tumor-lik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TITD),又称炎性假瘤或炎性脱髓鞘假瘤,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一种少见类型,影像学上病灶为孤立或多发,与脑肿瘤类似[1-3];病理改变特点是血管周围灶性炎细胞浸润,伴随局部的脱髓鞘改变;其临床表现多为缓慢发展和进行性加重的偏侧肢体感觉障碍和无力,伴随言语不清、记忆力减退和抽搐等症状.尽管在手术后40%的患者可以出现复发[1],但手术前出现缓解复发病程的病例尚无报道.我们报道1例具有缓解复发病程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假瘤.  相似文献   
385.
目的 报道2个缝隙连接蛋白B1(GJB1)基因新突变导致的X连锁腓骨肌萎缩症(CMT1X)家系的临床、电生理以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两个家系的先证者行神经电图和腓肠神经活检,对先证者及家系中部分成员和100名健康人行GJB1基因测序.结果 2个家系先证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中度减慢,腓肠神经活检可见有髓神经纤维中度减少、薄髓纤维、轴索变性及再生簇等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在神经内衣及神经束衣可见CD68阳性细胞.在先证者和家系患者中分别检测到GJB1基因c.379A>T(I127F)和c.533A>G(D178G)突变,家系正常人和100名健康对照无此突变.结论 GJB1基因的I127F和D178G突变导致典型的CMT1X,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免疫因素可能参与了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386.
潘春玲  袁云  郑友贞 《中外医疗》2012,31(10):120+122-120,122
目的了解首次化疗病人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对其影响的程度。方法对30例本科室首次化疗的住院病人进行面对面晤谈及临床观察,了解其心理想法,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患者能较全面地了解化疗的含义,能认识到采取自我预防护理措施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对首次化疗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这样还可提高患者就医的依从性,有效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敌对的情绪。  相似文献   
387.
袁云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32-1833
显性遗传性脑血管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1993 年Tournier-Lasserve等人提出的一个新的脑血管病诊断名称,用于取代1977年Sourander以及其他作者报道的遗传性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此病具有显性遗传的特点,临床表现为偏头痛、中年出现的反复发作性脑梗死导致的假性球麻痹以及痴呆.MRI显示脑深部白质和灰质核团出现小的腔隙性梗死和白质脑病.病理检查证实在脑深部出现许多小的腔隙性梗死、广泛的白质脱髓鞘以及全身性的小动脉病.电子显微镜下可以发现疾病特征性的颗粒状致密沉积物出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面.致病基因位于19q12的Notch3.目前在世界各地已经发现大约400个CADASIL家族,亚洲对此病的研究主要开始于日本,2003年泰国和韩国也开始报道此病.国内对此病已经有20多篇报道,自从我院首次在国内确诊此病后,已经在国内报道了10多个家族,但临床对此病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约一半属于误报.结合我们对5个国内家族病理和基因观察回顾一下此病的研究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8.
以转氨酶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隐匿性肌肉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杏芝  袁云  秦炯 《中国医刊》2006,41(4):42-44
目的持续的转氨酶升高常被认为是肝脏疾病所致,由于其他系统损伤所导致的转氨酶升高却较少引起重视。我们拟通过对6例以持续转氨酶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肌肉病患者的回顾,探讨转氨酶升高与隐匿性肌肉病的关系。方法对6例肌肉病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肌肉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男5例,女1例),4例在幼儿园或学校常规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2例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ALT和AST水平分别为58=760U/L、128~560U/L,被诊断为肝病并接受保肝治疗无效。6例患者来院后均除外了肝脏疾病,4例患者曾有双下肢乏力,四肢肌力略差,2例无异常症状与体征。6例患者血清肌酶水平显著升高(7021-30531U/L),肌电图显示为肌源性损害,其中4例患者行肌肉病理检查。6例患者中5例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例为多发性肌炎。结论持续的转氨酶升高可能是隐匿性肌肉病主要或惟一的早期临床表现。详细的病史调查及血清肌酶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必要时应进行肌肉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89.
目的 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患者的白质高信号和脑体积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15例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CADASIL的患者进行常规MR扫描,统计脑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外囊、胼胝体和颞极白质受病变累及情况.利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计算标准化颅脑体积和白质高信号占颅脑体积的百分比,并与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ASIL患者的白质病变累及部位依次为:半卵圆中心(13/15)、颞极白质(10/15)、外囊(8/15)、内囊后肢(5/15)、胼胝体(4/15).白质高信号占颅脑体积的百分比为(5.7±1.4)%,标准化颅脑体积为(1602±58)×103mm3.年龄与标准化颅脑体积呈负相关(r=-0.555,P<0.05);白质高信号百分比与NIHSS、MMSE量表评分分别呈正、负相关(r=0.522,P<0.05;r=-0.679,P<0.01);标准化颅脑体积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624,P<0.05).结论 CADASIL患者的白质高信号和脑体积可以定量测量,这两种影像学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病情.白质高信号的发展可能预示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390.
目的 研究携带A3243G突变的线粒体脑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患者及其母系亲属的外周血、尿、毛囊、唾液和部分患者的肌肉组织A3243G基因突变率,找到用于检测突变率更敏感的组织,建立更佳的、无创性的检查手段.方法 收集25例MELAS患者及其母系亲属33例的外周血、尿、毛囊、唾液和部分患者的肌肉组织提取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织中A3243G突变,根据酶切产物电泳条带密度值问的比例计算突变型线粒体DNA的含量,比较各组织A3243G突变率的差异.结果 25例患者外周血、尿、毛囊、唾液均榆测到A3243G突变,尿液中A3243G突变率(62%±9%)明显高于外周血巾的突变率(36%±10%)(t=-11.13,P<0.01).5例患者进行了肌活检,肌肉突变率44.9%~75.1%,尿液中A3243G突变率和肌肉中A3243G突变率存在正相关,(r=0.900,P=0.037).33例母系亲属中有28例在至少一种组织中检测到A3243G突变,尿液中A3243G突变率33.0%(5.O%-70.4%)明显高于外周血中的突变率8.0%(0-33.3%)(z=-4.197,P<0.01).患者及其母系亲属唾液和毛囊组织中A3243G突变率与外周血相比筹别均不大.结论 在MELAS患者及其母系亲属巾,尿液中A3243G突变率均明显高于外周血,尿液A3243G突变率分析可能是优于外周血线粒体分析的一种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