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快径前向传导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惊动国过速复发的关系。方法:对17例经系统电生理检查、RFCA证实为房室结折生心动过速(AVNRT)的患者分为三组:(1)慢径消失组,为41例慢径消融后慢径完全消失病人;(2)慢径残存组,为25例慢径消融后慢径残存, 随访中未再发AVNRT病人(3)复发组,为5例慢径消融后慢径残存,在随访中AVNRT复发病人。对以上三组病  相似文献   
142.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反复发作心悸15年,气促、黑矇3年,于2001年4月16日入院。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3肋间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并伴震颤,杂音于Valsalva动作后增强。心电图(ECG):静息时示左心室肥厚伴劳损,心动过速时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UCG):室间隔明显增厚,上段厚达33 mm,左心室后壁12 mm,可见典型的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现象,左心室流出道(INOT)至升主动脉压力阶差64 mmHg(1 mmHg=0.133 kP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80。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冠状动脉造影:左冠优势型,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无狭窄及斑块形成,内膜光滑,第一间隔支自前降支近端发出,起始部直径约2.5 mm。  相似文献   
143.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递增,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步凸显,房颤的发病率增加,其卒中发生风险明显升高。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律学会(HRS)房颤指南将持续性房  相似文献   
144.
肾移植(Kidney Tmasplantation,KT)是慢性肾衰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同种异体KT术后往往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尤其急性排异性反应(Acutrejection,AR)是同种异体移植肾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移植肾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及时准确地判定移植肾是否存在AR等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地治疗方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本院超声室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移植肾患者术后随访监测,旨在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5.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对照组是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ACEI(洛丁新)。治疗组是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比索洛尔。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房颤复发率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心功能改善、心率、血压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洛丁新联合比索洛尔作为干预药物,双重拮抗AngⅡ阻断RAAS,不仅改善了心功能,还明显减少了AF的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诊断15例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探讨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将1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临床表现、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探讨该病临床表现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果:主动脉窦瘤破裂临床难以确诊,彩色多普勒特异性强为首选检查方法。结论:只有密切结合临床并科学合理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7.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6例AMI患者,均先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结合心电图确定梗死相关动脉(IRA),对IRA血流呈TIMIⅠ、Ⅱ级者行PCI。对患者急性期康复情况及心脏事件的发生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56例IRA为:前降支35支,右冠状动脉12支,回旋支9支。全部进行了直接PCI,共植入支架66个,成功率100%,IRA前向血流均达TIMIⅢ级,其中12例合并高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忠者均植入临时起搏器。PCI后38例胸痛完全缓解,18例大部分缓解,52例可见ST段明显回落,9例高度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于手术后1~3d传导阻滞消失,2例遗留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术后2周安装了心脏永久起搏器,除1例患者手术后第2天死于顽固性心袁合并心室颤动外,其余患者住院期间均恢复良好,无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8.
Marshall韧带因其存在房颤触发灶、自主神经及毗邻二尖瓣峡部线等解剖及电生理特点,全世界不少中心开始消融Marshall韧带,发现其确实可进一步提高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成功率。针对Marshall韧带的治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导管消融和酒精消融两种策略,其中酒精消融是大多数研究者采取的策略。随着该术式的推广,我们需要客观的认识其并发症。现就Marshall韧带的解剖及电生理、在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治疗作用、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并发症及未来方向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支架植入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防治效果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AMI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术前均给予替格瑞洛,对照组术后给予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研究组术后给予替格瑞洛与西洛他唑,连续应用1年。血栓弹力图(TEG)凝血分析仪检测两组术后1 d、15 d、30 d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及最大聚集率(MPAR);随访统计术后1年期间出血事件、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狭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刻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ADP途径诱导的MP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术后15 d、30 d MPAR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5 d、30 d 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术后1 d(P<0.05),MPAR低于术后1 d(P<0.05),而术后15 d与30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出血、轻微出血及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与24.44%,P<0.05);两组术后1年内心功能恶化、非致死性AMI等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内复发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6.67%,4.44%)均低于对照组(20.00%,17.78%,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替格瑞洛有助于改善AMI病人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功能,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且有助于降低复发心绞痛及支架内再狭窄风险。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伊布利特转复射频消融术后持续性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连续42例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53.1±6.8)岁,其中男性30例,女12例,在Carto系统指导下行环双肺静脉线性消融加左心房顶部、二尖瓣环线性及复杂碎裂电位(CAFE)消融,对术后心律未转复为窦性者(31例)给予富马酸伊布利特(Ibutilide fumarate,1.0mg/次,10min内静脉注射,如无效,10min以后再以同样剂量静注)进行药物复律,给药后30min内转成窦性心律视为复律成功,未成功者,行电复律。测量冠状窦电极记录的房颤波平均AA间期和转复即刻及给药后2h QTc间期。结果 42例患者11例消融成功。31例术后仍为房颤者给予富马酸伊布利特复律,有21例转为窦性心律,成功率为67.7%,平均转复时间(13.7±6.9)min(从给药始计时);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富马酸伊布利特比用药前延长平均AA间期(257.1±39.4)ms、182.5±28.9)ms,P<0.05,给药后30min的QTc间期比转复前的QTc间期缩短(496.8±39.5)ms、(442.3±30.2)ms,P<0.05。1例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40min后恢复正常,期间未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余41例患者未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严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伊布利特转复射频消融术后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