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8例ACS患者中,男23例,女5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6例,非Q波心肌梗死2例。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根据造影结果对“罪犯”病变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结果 本组患者多存在多支病变,PCI治疗成功率高,达100%;随访3~24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缓解。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是ACS老年患者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联合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因AMI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52例,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前予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负荷量后,以维持量持续静脉泵入48h,观察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出血血栓并发症及1~3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靶血管再次重建术)和出血发生。结果52例患者PCI均取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出血并发症,无急性、亚急性血栓及慢血流发生。治疗无死亡,无再发心梗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围手术期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结论欣维宁联合药物洗脱支架行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不增加出血危险性,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及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3.
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常用的途径[1~2].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因其具有血肿发生率低,无需卧床等优点,在临床运用越来越多,然而,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鲜有报告.  相似文献   
114.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房室结慢径终点、快径前向传导功能与心动 过速复发率的关系。方法:对76例经系统电生理检查、RFCA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tachy- cardia,AVNRT)的患者根据消融终点分为三组:①A组,为44例慢径消融后慢径完全消失病人;②B组,为17例慢 径消融后慢径尚残存,但无心房回波病人;③C组,为15例慢径消融后慢径残存且有心房回波病人。对以上三组 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慢径消融终点、房室结快径传导功能及复发率三者关系。结果:①A组和B组,慢径 消融后其快径前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随访期间无心动过速发作;②C组,慢径消融后其快径前 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不明显,随访期间有5例复发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双径路是彼此关联的两 条径路,功能慢径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快径的传导功能;AVNRT慢径消融最好达到慢径消失,若慢径残 存,亦应消融到无心房回波和快径传导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5.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运  袁义强  于力  王瑞敏  孙俊华  黄琼  陈丰毅 《医学综述》2009,15(14):2220-222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后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评价欣维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且急诊或择期行PCI。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PCI术前或术中给予欣维宁。观察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心肌灌注分级(TIMI0~3级),术后出血事件及血小板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4周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9%vs23%,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在PCI围术期应用欣维宁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研究不同射频导管消融(RFCA)策略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4例PAF患者分成两组:①肺静脉电隔离组(PVI)21例,应用Ensite3000 Navx系统和Lasso电极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终点消融为:若房颤发生,在消融过程中房颤终止,且肺静脉电位(PVP)消失,或房颤未终止,但PVP消失 若在窦律下消融,PVP消失.②PVI联合左房线性消融(PVI+LALL)组23例,除完成PVI外,进行左心房顶部线和峡部线的消融并达到完全阻滞.结果 ①PVI组21例PAF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9~267 min,X线暴光时间24~51 min,17例患者术中出现房颤,其中9例在消融过程中房颤终止且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另外8例消融过程中房颤未终止,但肺静脉完全隔离.4例患者在窦性心律下完成了肺静脉电隔离.随访期间发现3个月后有67%的患者房颤消失或明显减少.②PVI+LALL组23例PAF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4~297 min,X线暴光时间29~55 min,19例患者术中出现房颤,其中14例在消融过程中房颤终止且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另外5例消融过程中房颤未终止,但肺静脉完全隔离.4例患者在窦性心律下完成了肺静脉电隔离.左心房顶部线全部达到完全阻滞,峡部线有5例未能达到完全阻滞.随访期间发现3个月后有86.9%的患者房颤消失或明显减少.与PVI组比较,PVI+LALL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房颤消融后的随访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环肺静脉电学隔离联合左心房线性消融可以明显提高房颤RFCA后的随访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评价其应用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病情好转28例,无效改有创通气4例,有效率达87.5%。28例患者应用NIPPV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肺部口罗音减少,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指标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对常规无效的患者及时应用NIPPV治疗,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低氧血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8.
导管消融已成为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主要治疗方法,肺静脉隔离是最常用的治疗策略。与应用于心房颤动消融的热能相比,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是一种非热替代方法,在细胞上施加高压场以诱导细胞膜发生改变,产生纳米孔,从而损害细胞的完整性和生存能力。纳秒脉冲电场消融(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 Ablation,nsPFA)具有通过IRE产生跨壁连续病变的能力,传输到心脏组织的热量较小,并且心肌细胞对电场有超高敏感性,因此,其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总结了nsPFA治疗心房颤动的基本原理和当前的科学证据,并将其与最近的实践建议进行结合,讨论新兴技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9.
1998年Dilaveris等首次提出了P波离散度(Pd)的概念,认为Pd反映心房非均质性电活动的离散程度,认为该指标能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及房颤。本研究旨在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对P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直接PCI术的AMI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依据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PLR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术中发生无复流情况、住院及随访期间的MACCE发生率。结果对入选的121例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和PLR间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168.83预测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4.67%和85.54%。根据PLR截断值分为高危组32例(PLR≥68.83)和低危组89例(PLR168.83),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高危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LVEF)明显低于低危组,而肌酸激酶(CK-MB)峰值明显高于低危组,住院期间的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术后随访8个月~6年,高危组的MACCE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危组的无全因死亡生存率和无MACCE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高危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高PLR和NLR均是预测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LR和NLR均是预测AMI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和术后发生MACCE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