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血瘀证量化诊断及病证结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瘀证量化诊断的方法和血瘀证证候实质。方法 对临床预试验血瘀证症状体征及客观指标进行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  ( 1) 182例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内皮素、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 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 ( 2 ) 170例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内皮素、一氧化氮、纤溶酶原激活物 6因素的逐步回归显示其贡献度的顺序为内皮素 >血红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 >一氧化氮 ,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未能入选。 ( 3)对 6 0 1例患者血瘀证症状体征 4 0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当F =6时选出的 18因素对血瘀证诊断贡献度最大 ,并得一回归方程。将数量化资料代入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总符合率为 94 .2 4 %。结论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试验 ,可以得出病证结合规范且量化的由症状、体征和客观指标构成的标准化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32.
从"痰瘀蕴毒"论治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c Infarction,以下简称为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以下简称为CHD或冠心病)中最严重的临床类型,威胁人类健康和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医传统理论认为AMI属于“真心痛”范畴,病机主要是由于气虚血瘀,心脉痹阻所致,治疗上主要从气虚血瘀论治。近年来对AMI治疗由以往沿袭活血化瘀和益气活血法为主的治疗思路,逐渐认识到化痰法的重要性,并在临床中得到了应用。目前,临床上对AMI的治疗分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浊内阻、痰瘀互阻、心肾阳虚、心阳欲脱、阴阳两虚等型。笔者认为,A…  相似文献   
33.
<正>胃病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原因在于我们的胃每天都在不停地干活--消化着吃进去的各种食物。众所周知,胃病是一种喜暖怕寒的疾病,天气暖和时病情往往会稍缓一些,症状也会有所减轻,而在天气寒冷时往往症状加重,病变也变得严重。胃病治疗康复的关键在于平时的养,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冬季养胃一定要记住这三点。  相似文献   
34.
武颖  衷敬柏 《北京中医药》2017,36(3):213-216
目的运用药物使用强度新标准总结衷敬柏教授治疗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证候要素、临床疗效及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105例青年高血压患者处方302张,对其辨证及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年高血压治疗有效率79.05%;治疗达标率44.76%;平均起效时间(3.07±1.99)周。辨证分型以肝阳上亢(53.33%)、阴虚阳亢(31.43%)、气阴两虚(30.48%)为主;实性证素以阳亢、气郁、瘀血等为主,累计频率达77.27%;虚性证素以气虚、阴虚为主,累计频率为90%;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累计频率达86.36%;每张处方平均用药(12.16±2.04)种,用药多归肝、脾经;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多为凉寒;药物类别多为清热药、补虚药;前10位高频用药为黄芩、葛根、地龙、柴胡、罗布麻、生麦芽、生龙骨、栀子、生甘草、茵陈。结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为虚实夹杂证候,证候要素以阳亢、气虚、气郁为主,多选用归肝脾经、性味甘苦辛药物,寒凉药在处方中的使用强度高于温热药,以清热、补虚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35.
病证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痛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衷敬柏 《中医杂志》1998,39(7):432-434
  相似文献   
36.
目的:介绍全国著名老中医房定亚教授治疗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经验。方法:作为房定亚教授的在读临床学位博士生,采取跟师临诊、学术访谈、难点答疑、导师指正学习体会等方式,在查阅中西医对绝经后骨关节炎的认识和诊疗现状文献基础上,将房定亚教授对绝经后骨关节炎的病机认识和临床诊治经验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房师认为冲任二脉经气亏虚为绝经期后骨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二仙汤是治疗绝经后骨关节炎的基础方,根据绝经后骨关节炎累及的主要病位、证型、症状的不同,尚需采取不同的加减变化。  相似文献   
37.
为使瘀血腹诊用于临床更加客观定量化,本研究从临床入手,对瘀血腹证患者的客观指标作了综合定量分析。通过对152例瘀血腹证患者主要依据相关性的统计发现,瘀血腹证与血瘀证主要依据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应用电子计算机和逐步回归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筛选出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性,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及粘附,血栓弹力图以及肌电图异常等指标。研究认为,上述指标可考虑作为瘀血腹诊的客观指标。瘀血腹证结合客观指标,将使瘀血腹诊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8.
方剂配伍理论历史发展与研究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阶  衷敬柏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01,42(8):497-500
中医方剂据有关记载达10余万首,临床有效并被广泛应用的也有数百首。这些有效方剂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阐释和发展方剂配伍理论,指导创新复方中药的研制,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使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是中医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拟通过对方剂配伍理论的发展历史、方剂配伍理论现状的考察来探讨方剂配伍理论研究的相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为考查中药有效组分与作用环节的关系,采用多组分的三七总苷(血塞通软胶囊)与阿斯匹林作对照,观察血塞通胶囊对高黏血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120例高黏血症的患者,依据随机双盲双模拟原则分为两组。血塞通(简称PNS)组和肠溶阿斯匹林(简称ASP)组各60例,治疗28天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内皮素、前列环素、血栓素、P选择素(CD62P)、糖蛋白(CD41)变化。结果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比较,PNS组总有效率86.67%,AsP组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内皮素、前列环素、血栓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l,P<0.05)。PNS组CD62P、CD4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但ASP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PNS抑制血小板活化的途径可能是多组分通过多环节实现的,这与仅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AA)代谢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ASP相比较,应有所不同。PNS具有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临床证候疗效亦优于阿斯匹林。  相似文献   
40.
105例中老年高血压病虚实分析附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05例中老年高血压虚证以气虚、阴虚、心虚、肝虚、肾虚为主,实证以瘀血为主,故对32例采用平补心肝肾,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下降,症状明显改善。提出本法具有气血阴阳趋于平衡的作用,缓解高血压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