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98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453篇
内科学   148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89篇
综合类   950篇
预防医学   21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63篇
  2篇
中国医学   257篇
肿瘤学   7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髌股支持带平衡术治疗伴有解剖异常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32例。术前Q角20°或CT测量TT-TG值20mm。采用改良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MPFL)双束重建术。术后随访1年。检查髌骨恐惧症、最大屈膝角度、Kujala评分、膝关节CT检查并测量髌骨倾斜角和锚钉-髌骨间距。术前、后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32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28例在6周后最大屈膝超过120°,能够完成深蹲;4例在2~4周后的锻炼中出现屈膝超过70°后的髌骨痛,于6周后最大屈膝度达90°,12周达130°完成深蹲,12~20周后屈膝位髌骨痛消失。Kujala评分由术前(77.34±8.64)分增加至术后1年后的(96.25±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髌股关节匹配正常,髌骨倾斜角由术前(20.06±2.77)°显著减少至术后1年时(9.25±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锚钉尖-髌骨外缘间距术后1 d和1年时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髌骨不稳症状消失,髌骨恐惧症阴性。[结论]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平衡术治疗解剖异常的复发性髌骨脱位能够明显改善髌骨稳定性,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不留置尿管与尿管留置不同时间对尿路感染及排尿困难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中文数据库,并辅助其他检索方式,纳入比较剖宫产术不留置导尿管及尿管留置不同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尿路感染排尿困难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2 731例患者。在尿路感染方面,4~6 h拔管与6~12 h拔管、12~24 h拔管,>24 h拔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排序结果显示,4~6 h拔管的尿路感染发生概率最低,其后依次为不留置尿管,术后即刻拔管,6~12 h拔管、12~24 h拔管,>24 h拔管。在排尿困难方面,不留置尿管与其他5个时间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排序结果显示,4~6 h拔管排尿困难发生的概率最低,其次为术后即刻拔管,6~12 h拔管,12~24 h拔管,>24 h拔管,不留置尿管。结论基于网状Meta分析结果和概率排序结果,剖宫产术后4~6 h拔除尿管可降低尿路感染及排尿困难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7年1月,收治上唇皮肤恶性肿瘤17例。男3例,女14例;年龄35~82岁,平均57岁。其中鳞状细胞癌5例,基底细胞癌12例。病程4个月~11年,平均20个月。肿瘤范围1.4 cm×0.3 cm^3.1 cm×1.4 cm。术中扩大切除肿瘤后,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形状及超声多普勒探查血管情况设计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以穿支动脉所在位置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及部分供区,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2 cm^7 cm×3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0.5~1.0 cm,平均0.8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3例皮瓣远端出现青紫,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上唇形态良好,供区无明显瘢痕,无口角畸形、嘴唇歪斜、鼻翼偏移,张、闭口口裂基本对称,面部无紧绷感,鼻腔通气无影响。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末次随访,患者自评满意度达非常满意13例、满意4例。结论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具有血供好、旋转幅度大、色泽与受区相似、供区损伤小等优点,用于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不仅能恢复良好功能,还能实现理想的美学修复。  相似文献   
994.
1990年以来,采用胃窗显影剂在B超下行胃部检查,在胃癌的诊断和定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明确的定位对术前准备、术式选择和确定切除范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晚期较难切除的胃癌可避免不必要手术。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5.
我院2001年3月-2004年3月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无水酒精治疗卵巢囊肿30例36个囊胂,现状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缓解、减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前焦虑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准备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并给予层流室参观、观看录像、音乐疗法等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焦虑状况进行测评。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存在,SAS得分均值与常模总分均值比较,明显高于正常人常模(P〈0.01),干预后2组患者SAS得分均值之间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干预组焦虑情绪术前1d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宫腔镜用于稽留流产清宫术的价值.方法总结52例稽留流产患者在宫腔镜下清宫的临床资料,比较传统的清宫方法与宫腔镜下清官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妊娠物残留、再次清宫例数及发现畸形子宫例数.结果宫腔镜下清宫方法与传统的清宫方法在住院时间、术后出血时间、术后妊娠物残留、再次清宫例数及同时发现畸形子宫例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宫腔镜下清宫能缩短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出血时间,未出现术后清宫不全,能及早发现畸形子宫.结论宫腔镜可视下清宫用于稽留流产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8.
蛛网膜下腔注入阿片类药物用于术后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阿片类药物与布比卡因配成重比重溶液用于单纯脊麻 ,观察阿片类药物的术后镇痛时间。方法 :选择ASAI~II级 ,适用于单纯脊麻的手术病人 6 0例 ,随机分为三组。各组麻醉药物 :对照组 (C组 ,n =2 0 )布比卡因 15mg ;芬太尼组 (F组 ,n =2 0 )布比卡因 15mg 芬太尼 2 5 μg ;吗啡组 (M组 ,n =2 0 )布比卡因 15mg 吗啡 5 0 μg。于术后随访病人镇痛情况 ,并记录不良反应。疼痛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有效镇痛时间 (DEA)为从注药时到病人术后VAS评分≤3。结果 :有效镇痛时间C、F、M组分别为 3.0 4± 0 .5 0h、8.2 5± 1.71h和 10 .5 0± 1.6 8h。F、M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各组不良反应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入芬太尼 2 5 μg或吗啡 5 0 μg均有明显的早期术后镇痛作用 ,而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为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乌司他丁,5万单位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病死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9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呼吸频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乌司他丁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ASV)在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102例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51)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观察组患者(n=51)给予ASV模式;待两组患者呼吸平稳30 min后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呼吸力学指标,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主观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71. 5±5. 3次/min vs. 72. 4±6. 2次/min)、平均动脉压(78. 3±10. 5 mm Hg vs. 77. 8±9. 8 mm Hg)、p H(7. 40±0. 1 vs. 7. 42±0.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9. 8±2. 8 mm Hg vs. 40. 2±2. 84 mm Hg)、动脉血氧分压(85. 7±5. 5 mm Hg vs. 83. 6±4. 2 mm 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每分钟通气量(8. 43±0. 65 L/min vs. 8. 39±0. 80 L/min)、潮气量(446. 8±14. 6ml vs. 442. 9±14. 65 ml)、呼吸频率(17. 58±2. 27次/min vs. 19. 58±2. 93次/min)、气道峰压(15. 33±1. 80 cmH2O vs. 15. 93±1. 64 cmH2O)、平均气道压(5. 34±0. 45 cmH2O vs. 5. 28±0. 49 cmH2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优于对照组(2. 7±1. 3分vs. 6. 5±1. 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ASV治疗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的效果与SIMV基本相同,但ASV的舒适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