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72例对照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特征、程度。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将颈动脉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软斑、溃疡斑)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展组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斑块(51.6%)为主,且进展组不稳定斑块(软斑、溃疡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可以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42.
本例心脏移植受者为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供体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原位双腔心脏移植,随访4年结果满意。在当前供体紧缺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存在先天性缺陷的供体,适当处理后应用也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神经系统(NS)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评估HSCT后患者发生NS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提高HSCT后NS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87例HSCT后发生NS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HSCT伴NS并发症患者中,中枢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占71.3%(62/87)、外周性占28.7%(25/87)。NS并发症的原发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34.5%(30/87)、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占23.0%(20/87)、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占12.6%(11/87)、其他类型白血病和淋巴瘤占9.2%(8/87)、再生障碍性贫血占13.8%(12/8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占6.9%(6/87);移植相关因素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19例(21.8%)、半相合53例(60.9%)、无关相合15例(17.2%),分别有16.1%、69.4%、14.5%发生中枢神经并发症,36.0%、40.0%、24.0%发生外周神经并发症(χ~2=6.682,P=0.034)。NS并发症的其他相关因素中,儿童组和成人组发生率分别为26.4%(23/87)和73.6%(64/87,P=0.435);伴有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或感染患者的NS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9.0%(60/87)和59.8%(52/87,P0.05)。87例中,伴中枢神经并发症者发病时间1~726(中位数49)d,伴外周神经并发症者发病时间20~694(中位数80)d。87例患者的病死率为33.3%(29/87),其中伴中枢神经并发症者病死率占93.1%(27/29),伴外周神经并发症者病死率占6.9%(2/29,P0.05)。结论:HSCT后中枢性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外周性发病率高,发病时间短,病死率高;HSCT后NS并发症与HLA配型、GVHD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 )不同途径移植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人骨髓细胞,分离、培养、鉴定hBMSCs,细胞培养三代后用于实验.通过不同途径将Hoechst33342体外标记的hBMSCs植入大鼠壳核出血模型,移植前后用Menzies量表、粘贴片移除感觉实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于移植后14 d和28 d取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hBMSCs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向病灶周围组织定向迁移,Menzies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粘贴片移除实验结果表明:移植后5 d和14 d蛛网膜下腔移植组和同侧脑移植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至移植后28 d为止,所有移植组动物脑内未发现肿瘤组织形成.结论 hBMSCs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向病灶周围组织定向迁移,hBMSCs移植可促进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蛛网膜下腔移植和脑内移植均可显著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hBMSCs移植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有待进行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45.
急诊进修护士临床教学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科是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及时诊断,实施有效救治与监护的特殊临床科室。急诊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急诊护士业务技术水平和医院急救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为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培养符合要求的急诊护士成为当务之急。选派护理骨干到设备先进、技术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医院进修学习是培养急诊护士的方法之一。我科作为综合性三级医院的急诊科,对进修护士进行系统的临床教学,设立专科培养目标,根据进修护士的工作经验、进修目的及学习能力,有步骤的进行临床带教。现介绍如下。1熟悉进修环境,适应进修要求进修护士报到时,介绍急诊科…  相似文献   
46.
为了搜寻教学质量的外反馈信息,给我院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86年4月对我院历届毕业生做了现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来源与方法采用一时性全面调查法,将事先设计好的编码调查表,按毕业总数150%的比例,通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校友互相转送等方  相似文献   
47.
目前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病因未明,多认为主要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此文综述了IIM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各亚型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特点,以及可能与此病有关的协同刺激分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孙万平  薛群  张稷  曲静  张学光 《江苏医药》2006,32(1):9-10,T0002
目的 研究syndecan-1(CD138)在人的胚胎神经干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与AC133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分析。通过CD138、AC133直标单克隆抗体(mAb)观察神经干细胞细胞膜上CD138和AC133荧光标记阳性率;同时通过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细胞膜上共表达CD138和AC133的百分比。结果 神经干细胞上均表达CD138和AC133分子,同时,表达AC133分子的冲经干细胞约有50%左右表达CD138分子。结论 在神经干细胞的早期已有CD138分子的表达。其对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分化等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检测PD-L1分子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PD-L1在EAE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35-55)免疫C57BL/6J小鼠制备EAE模型,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对小鼠脊髓进行HE染色、Fast-Blu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组织PD-L1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动物脾细胞上PD-L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实EAE小鼠脊髓PD-L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计数、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动物脾细胞上PD-L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EAE实验组小鼠PD-L1的表达在脾细胞和脊髓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西地那非,两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心脏手术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80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0例,后天性心脏瓣膜病40例,并由此分为先心组和瓣膜组,两组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围手术期给予吸氧、强心、利尿、扩管、改善心肌重构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西地那非治疗。术前和术后第7~8天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四组患者手术后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动脉血氧分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大组中,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均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瓣膜病需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手术可明显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在心脏围手术期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西地那非,两药协同,可进一步改善肺动脉高压,减轻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症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