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氯气中毒所致微循环改变的研究国内报导甚少。96年5月我们诊治氯气中毒6例,甲襞微循环检测发现6例患者微循环管径、流速、红细胞聚集、总积分有明显改变。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6例患者为96年5月本院住院病人。均为工人。男性,年龄19~29岁,平均264岁。其中轻度中毒2例,中度中毒3例,重度中毒1例。方法按照甲疑微循环检测常规进行。结果6例患者的微循环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特别是在管径、流速、红细胞聚集等项有明显改变。通过加权积分可见,中毒程度与积分成正比,中毒越重微循环改变越重。突出改变为管径明显扩张,中度红细胞聚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选72例首次确诊单纯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入院7d内多个时间点抽血查C-反应蛋白以及心肌梗死后3个月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根据即刻值与峰值分组分析C-反应蛋白浓度与左室重塑的关系。结果C-反应蛋白峰值浓度与EDVi、ESVi、EF无相关性,入院即刻hs—CRP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9,0.852),与LVEF负相关(r=-0.634)。结论入院后即刻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AMI后左室重塑和左室功能不全强有力的预测因子,是影响预后的指标,C-反应蛋白易于临床检测,可以为心肌梗死危险分层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1岁,因上腹部疼痛5小时入院。患者入院前无诱因上腹部疼痛,呈痉挛性、阵发性发作,伴有恶心,无呕吐,疼痛不向他处放散,于当地静点“头孢哌酮”等药物,疼痛缓解,出现胸闷、心悸、大汗,伴有尿失禁,无意识丧失,无胸痛,既往体健,未曾测量血压。入院时体检:神清,精神萎靡,体温35.4℃,血压71/46mmHg(左臂),40/30mmHg(右臂),睑结膜苍白,贫血貌,左下肺叩实音,右肺叩清音,左下肺呼吸音减低,心界无明显扩大,HR15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14.
15.
<正>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主要危害是导致心房功能丧失,心室充盈不足,心室每搏输出量减少,从而导致患者运动耐量下降,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而永久性房颤的上述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AD)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D)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是否具有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427例,应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臂踝PWV(Brachial-Ankle PWV,baPWV)和ABI及相关参数。结果 CAD患者仅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四肢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左、右两侧的baPWV和ABI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CD患者年龄、四肢SBP、MAP、除左下肢外DBP和左、右两侧的baPWV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而ABI无统计学差异(P0.05)。ICD组年龄、四肢SBP、MAP、DBP和左、右两侧的baPWV较CAD患者更高(P0.05),而ABI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aPWV测量可以定量地反映老年人血管损伤,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baPWV数值上存在显著差异,临床治疗可能需要差异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PP)40~60mm Hg组(PP1组)60例、脉压(PP)>60mm Hg组(PP2组)60例,并测定2组患者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比较2组24h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尿β2-MG、尿mAlb、血BUN、Cr。结果PP2组上述肾功能指标较PP1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随着脉压的增大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变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洛沙坦对这些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46例肝硬变患者,男32例,女14例,肝功能A级12例,B级15例,C级19例.用化学比色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其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内皮素水平.内镜下测定食管静脉曲张程度.32例患者用洛沙坦治疗4wk,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变患者血浆NO与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56.18±18.80vs18.25±3.10;89.98±25.38vs49.62±9.07,t值分别为8.92和6.89,P<0.001),且两者水平变化呈正相关(r=0.41,0.005<P<0.01);随着肝硬变程度的加重,血浆中NO,ET浓度逐渐升高,C级患者血浆中NO浓度与A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ET浓度在三组中任意两组比较均有差异(P<0.001);治疗组治疗后各级NO与ET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A,B级患者NO,ET浓度下降较C级明显,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NO,ET浓度变化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相平行.结论洛沙坦能显著降低肝硬变患者血浆NO与ET水平,降低门脉压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心室电风暴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是指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风暴或是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症候群.其来势凶险,瞬息多变,犹如风暴.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及遗传性心律失常时.  相似文献   
20.
韩艳华  薛润发  张秀峰 《河北中医》2010,32(12):1858-185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配合拜阿司匹林治疗下肢动脉疾病(P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PA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2例予疏血通注射液配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94例单用拜阿司匹林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BI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增加(P0.05,P0.01),PWV均降低(P0.05,P0.0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增加ABI,降低PWV,改善PAD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