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00篇
  4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肝切除围手术期使用地塞米松保护肝功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本科施行肝切除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成治疗组131例(使用地塞米松)和对照组125例(未用地塞米松),治疗组于手术当天,麻醉前静推10 mg地塞米松,术后1~3 d,每天静推10 mg地塞米松.在肝切除术前后不同时期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3、7 d,治疗组的AST、ALT、TBIL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组,术后3、7 d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胸水、腹水等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肝切除围手术期使用地塞米松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耳垂缺损的不同方法修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不同方法行耳垂缺损再造修复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1995年1月-2006年7月共收治耳垂缺损患者45例,根据耳垂缺损的大小及对侧耳垂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修复再造。对于18例缺损面积较小的耳垂缺损采用耳轮滑行推进皮瓣法修复,15例中等程度缺损患者采用耳后皮瓣法修复,12例完全缺损,或虽不是完全缺损但健侧耳垂较大的患者采用皮肤扩张术 自体肋软骨移植法修复。结果45例患者分别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再造修复后,耳廓、耳垂形态良好,随访4个月-8年,效果满意。结论对于不同程度的耳垂缺损畸形,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修复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对于耳垂完全缺损或虽不是完全缺损但对侧耳垂较大的患者,应首选皮肤扩张术 自体肋软骨移植法,以获得形态良好而持久的再造耳垂。  相似文献   
13.
颈腰综合征是指脊椎退行性变所致的颈椎病与腰椎病合并存在的病病[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胸段骨折、脱位前路减压、钛网、Codman/Slimlock钢板内固定重建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行颈胸段前路C7、T1、C6,7或C7~T1椎体次全切除、钛网及Codman、Slimlock锁定型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植骨均在3~4个月内完全融合,15例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1例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结论颈胸段前路减压、钛网、Codman、Slimlock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脱位行之有效的手段,有助于植骨节段融合,重建和稳定颈胸段脊柱。  相似文献   
15.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骨化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症术后骨化进展情况.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95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2例,女23例;年龄40~73岁,平均56.3岁;随访时间1~6年,平均3.1年.颈椎前路手术36例,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固定手术57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X线、CT及MR影像学资料对骨化进展情况进行测量,并通过统计分析性别、年龄、涉及C3OPLL、伴胸椎OPLL、骨化类型、随访时间、手术方式、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及改善率与骨化术后进展的关系.结果 95例颈椎OPLL术后随访患者中,术后骨化进展39例,男28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41~71岁,平均55.9岁;年龄≤49岁12例,50~59岁12例,60~69岁12例,年龄≥70岁3例.颈椎OPLL后路手术后骨化进展有35例,而前路手术后骨化进展仅4例.以骨化物长度和(或)厚度进展≥2mm为标准,单纯骨化长度进展4例;骨化长度、厚度均进展33例;单纯骨化厚度进展2例.骨化长度进展2~20 mm,平均(7.74±4.71)mm;骨化厚度进展2~6 mm,平均(2.67±1.51)mm.在术后1~3年内骨化进展速度呈下降趋势,4~6年骨化则有部分加速趋势.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在术后3年内达到最佳值.统计结果 显示颈椎OPLL术后骨化进展与患者年龄、手术方式以及涉及C3OPLL明显相关.结论 颈椎OPLL术后骨化进展有相当的发生率,涉及C3OPLL、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手术、年轻的颈椎OPLL患者其骨化进展率相对较高.在中短期(1~6年)随访时间内,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受骨化进展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股骨远端骨折 一、流行病学概述 股骨远端骨折通常指股骨远侧15 cm内的骨折,包括干骺端及关节面骨折,约占股骨骨折的4%~6%[1-2].骨折在不同人群中呈双峰状分布,15~50岁的年轻患者中,以高能量创伤(交通伤、坠落伤和体育运动损伤等)多见,男性为主;而50岁以上的患者,多为低能量创伤(跌倒摔伤等)所致,常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以女性为主[2],股骨远端骨折中年龄50岁以上者占85%以上[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MCT基因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中是否存在差别.方法 采集未经治疗的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各20例,应用免疫荧光组化对MCT的表达进行定位,应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进行mRNA基因水平的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MCT主要集中在瘢痕组织的胶原纤维柬之间,以瘢痕组织浅层分布较多;实时荧光PCR相对定量结果显示MCT基因在瘢痕疙瘩中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皮肤(P<0.01),瘢痕疙瘩中MCT基因表达量约为增生性瘢痕的2.5倍,皮肤的5.4倍.结论 MCT在瘢痕的形成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 Celecoxib) 对正常Wister 大鼠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无创测动脉血压,观察血压变化。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室功能的改变。左心室组织切片苏木精- 伊红( HE) 染
色观察大鼠心室结构的变化。ELISA 法检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 α) 、白细胞介素- 10
( IL - 10) 、前列环素( PGI2) 、血栓素A2( TXA2) 的含量; TUNEL 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Celecoxib
用药2wk 后射血分数( EF) 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FS) 显著升高( P < 0. 05) ,血浆中TNF - α 显著降低
( P <0. 05) ,心肌组织中PGI2显著增加( P < 0. 05) ,TXA2显著减少( P < 0. 05) ; 用药4wk 后CO 显著升高( P < 0. 05) ;
PGI2减少,血浆中TXA2显著升高( P < 0. 05) ,IL - 10 显著降低( P < 0. 05) 。结论: Celecoxib 可使大鼠左心室收
缩功能有所提高,可以调节心脏局部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的比例平衡,同时调节整体TNF - α、IL - 10 含量。  相似文献   
19.
1 对象与方法(图1) 解放军452医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48岁.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3例,V级2例.动脉瘤<10 mm 16例,10~25 mm 2例.所有病人行3D-DSA检查(GE公司Innova 3100),并模拟手术入路指导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均采用常规翼点入路手术.  相似文献   
20.
正Lower body weight or body mass index(BMI)has been known to be higher risk of developing osteoporosis and low-energy fractures via mechanical loading and other factors in both men and women[1].Recently,there have been new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ody composition and bone health.However,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regarding the relative effect of body composition on bone mass yielded inconsis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