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黄芩素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近年来有发病年轻及发病率上升的趋势,转移是晚期患者的最终阶段和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传统术后放化疗普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从天然物质中寻找毒副反应小、安全有效的抗乳腺癌药物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黄芩素是一个广泛使用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本文主要简述黄芩素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综合阐述其对乳腺癌转移作用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1 53 Sm EDTMP和伊班磷酸钠联合控制乳腺癌骨转移疼痛和病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7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分别用1 53 Sm EDTMP及联合伊班磷酸钠治疗 ,观察骨痛缓解及骨转移灶控制情况。结果1 53 Sm EDTMP组止痛有效率 80 .0 0 % ,骨转移灶控制率 1 5 .0 0 % ;联合治疗组止痛有效率 94 .4 4 % ,骨转移灶控制率 4 4 .4 4 % ,具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5 )。结论 1 53 Sm EDTMP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安全有效 ,联合伊班磷酸钠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3.
乳腺癌术前化疗后微血管计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 90例行术前化疗的乳腺癌和 76例未行术前化疗的乳腺癌病例术后标本经F - 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 ,进行微血管计数 ,并结合 5年无病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化疗组微血管计数 ( 48.86± 14 .2 0 )低于未行术前化疗的对照组 ( 5 9.95± 2 4.32 ) ,差异具有显著性 ( t=3.78,P<0 .0 1)。术前化疗组 5年无病生存率为 74.44 % ( 67/ 90 ) ,高于对照组( 45 / 76,5 9.2 1% ) ,差异具有显著性 ( χ2 =4.37,P<0 .0 5 )。术前化疗组低微血管计数病例所占比例为 77.78% ,高于对照组 ( 44 / 76,5 7.89% ) ,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 =7.5 7,P<0 .0 1)。提示 :术前化疗降低肿瘤血管数 ,降低肿瘤转移、复发可能 ,提高 5年无病生存率。且可用于筛选高危患者 ,对于高微血管计数病例 ,尤其是化疗后微血管计数仍较高者 ,应加强治疗 ,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4.
进展期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8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意义. 方法:2000-01/2004-12应用CEF方案对86例Ⅱb-Ⅲ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 环磷酰胺(CTX) 500 mg/m2, d1, d8;表阿霉素(EPI) 50 mg/m2, d1, d8;氟尿嘧啶(5-Fu) 500 mg/m2, d1, d8. 28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完成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 结果:35例(40.7%)降低了临床分期;4例(4.7%)获得完全缓解(CR),37例(43.0%)部分缓解(PR),全组无疾病进展(PD)者,总有效率(CR PR)为47.7%(43/86). 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后有24例(28.9%) 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总有效率为61.4%(51/83). 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和脱发等,患者均可耐受. 结论: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原发肿瘤和腋窝淋巴结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变化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2/2006收治住院的96例Ⅱb~Ⅲ期乳腺癌患者应用CEF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CEF 方案:环磷酰胺(CTX) 500 mg/m2,d1,8;表阿霉素( EPI) 50 mg/m2,d1,8;5-氟尿嘧啶(5-Fu) 500 mg/m2,d1,8.28 d为1 个周期,所有患者完成2 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于治疗前1 d及治疗2周期后各采外周静脉血2 mL,用光电比色法检测血清TSGF水平.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48%(46/96),其中38例(40%)降低了临床分期,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9例,无疾病进展者.96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TSGF阳性率为73%(70/96).TSGF阳性组和阴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9%(34/70),46%(12/26),无显著性差异(χ2=0.044,P=0.833,>0.05).化疗前血清TSGF水平为(71.1±6.5)×103 U/L;化疗后为(58.6±7.2)×103 u/L,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临床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血清TSGF水平化疗后较化疗前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而病情稳定患者血清TSGF水平较化疗前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TSGF水平不足以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但新辅助化疗前后TSGF水平变化对疗效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6.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附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乳头发育不良(乳头内陷加分叶状乳头)74例(59.64%);临床表现为炎性肿块型66例(53.23%),无痛性肿块型38例(30.65%),慢性瘘管型20例(16.13%);误诊为急性细菌性乳腺炎13例(10.48%),乳腺癌7例(5.64%);手术切除病灶120例(96.77%),其中术后7例(5.65%)切口感染。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肿块形成时极易误诊为乳腺癌;伴有细菌感染时又极易与一般的感染性乳腺炎混淆;乳头发育不良可能是引起该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PPARγ对人胰腺癌细胞中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IM: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TEN gene and the expression of PPARgamma, and the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PANC-1 were cultured in vitro. METHODS: The effects of rosiglitazone and GW9662 on the expression of PTEN gene and PTEN protein in the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PANC-1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percentage of the expression of PTEN protein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TEN gene and PTEN protein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PANC-1 were al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ed with rosiglitazone. While those were markedly reduced in GW9662 treated groups, and it has a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PTEN gene were parallel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PPARgamma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PANC-1,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its inhibitory effects on pancreatic tumor cells.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uP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3例三阴性乳腺癌、56例非三阴性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疾病标本中uPA的表达,并对其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uPA在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26%、55.36%和10.00%,统计结果显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23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组uPA阳性表达率为93.33%,而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为50.00%(P<0.05);组织学分组中,G1级组uPA阳性表达率为33.33%,G2级组为71.43%,G3级组为92.31%,阳性表达率随着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PA表达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uP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可以作为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9.
本报告12例乳腺叶状囊肉瘤,占周期诊治乳腺恶性肿瘤的1.9%,根据肿瘤局部切除后极易复发的特点,指出乳腺单纯切除术或保留乳头的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0.
Ezr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zr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Ezrin的表达,所有实验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zrin异常阳性表达率在乳腺普通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21.4%、25.0%、44.4%、70.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普通导管增生组(21.4%)与不典型增生组(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管内癌组(44.4%)与浸润性导管癌组(70.3%)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增生组(23.1%)与乳腺癌组(64.6%)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浸润性导管癌中,Ezrin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同时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多,Ezrin异常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结论:Ezrin高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等预后指标有关,提示检测Ezrin可作为判定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