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特点都有显著的异质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多重PCR技术在DLBCL患者骨髓BCL2/IGH及BCL6/IGH等融合基因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利用多重巢式PCR技术对80例初治DLBCL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BCL2/IGH及BCL6/IGH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表明,80例患者骨髓标本中携带目的融合基因共12例,阳性率为15%;其中BCL2-IGH阳性患者为6例,BCL6-IGH阳性患者为6例。DLBCL患者携带不同的融合基因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结论:运用多重PCR方法对DLBCL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改善方法,使之对融合基因能做定量或半定量分析,这对于DLBCL患者的诊断、协助分期、预后评估、微小残留病变的估测,指导临床治疗DLBCL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薄剑  王全顺  李红华  赵瑜  靖彧  于力 《天津医药》2008,36(4):273-275
目的:探讨MAOP方案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特点。方法:比较分别用MAOP方案和DOLP方案治疗的36例和32例初治ALL的缓解率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MAOP方案组29例达完全缓解(CR率为80.6%),2例达部分缓解(PR率为5.6%);总有效率为86.1%。该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以及轻度肝功能异常等,无严重不可逆的脏器功能损害发生。与DOLP方案组比较,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平均持续时间方面要短(P<0.05)。结论:MAOP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缓解率高、骨髓抑制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可作为诱导缓解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备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评价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基米松)和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基米松)两种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副作用。有27和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别入组PAD和VAD治疗组,各组分别采用PAD和VAD方案治疗3—5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副作用的类型、程度及发生时间。结果表明:在治疗过程中,皮疹是PAD组中特有的现象。两组患者共同的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感染、疲乏、恶心、便秘、皮质激素相关副作用(血压增高、血糖增高、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痤疮)等,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血栓形成。虽然统计学分析显示,仅血小板减少在两组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从发生率上看,PAD组患者在白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疱疹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方面高于VAD组。从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上看,皮疹、便秘、周围神经病变和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在第1疗程治疗中即可发生,而其他不良反应多数在3个疗程治疗后出现。终止治疗的主要原因包括感染和不能耐受的周围神经病变。对后者而言,虽然两组均有发生,但只有PAD组的2例患者在3个疗程后中止治疗。结论:PAD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副反应发生率可能更高。并有可能因此而中断或延期治疗,因此在治疗中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4.
头孢吡肟(马斯平,cefepime)是第四代头孢菌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活性极佳,对β-内酰胺酶有高度稳定性,生物利用率高,细菌耐药形成机会少,临床取得了很好疗效。本文报道利用头孢吡肟作为首选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28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确诊并住院治疗的19例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例。结果19例患者中以年龄<60岁人群为主,初诊时多未见贫血发生,月经状态无特殊,超过70%的患者无典型症状且无大型肿物,Ann Arbor分期主要为ⅣE期,检出12例;原发或受侵部位以卵巢为主,检出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其主要病理类型,检出13例;11例患者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stic Index,IPI)评分多为中高危。诊断方法中,13例患者为手术确诊,6例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案包括R-CHOP或CHOP、EPOCH、MINE、ESHAP等,其中7例同时给予阿糖胞苷+甲氨喋呤+地塞米松鞘内注射预防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3~20个疗程化疗,其中9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例病情进展。5例患者化疗后接受放射治疗,1例接受内照射治疗。随访时间为7~60个月(5年),中位随访时间为205个月,19例患者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47%、7059%和5833%。19例患者在治疗期间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进展;5年总死亡12例。结论女性原发性生殖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较罕见,发病后无典型症状,确诊时多为晚期,手术、化疗、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5年内生存率相对较低,临床应重视该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移植前肺部感染对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12年3月我院21例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例,1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肺部感染均为深部真菌感染或混合感染,抗真菌治疗后病灶消失或缩小至稳定时进行移植,肺部还有残存病症移植期间持续抗真菌治疗,病灶消失的预处理后给予抗真菌次级预防。结果 21例移植后28 d骨髓均增生活跃,骨髓像完全缓解,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体均为100%供者型。移植后14例未出现新的肺部感染,其中1例因白血病复发死亡;7例肺部感染加重,考虑为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经抗真菌治疗1~2个月后痊愈2例,显效3例;肺部感染恶化死亡2例,其中1例白血病复发。结论肺部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经有效抗感染治疗,依然可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肺部真菌感染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旨在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因素及对健康供者的影响。181例志愿健康供者应用G-CSF5-10μg/(kg·d)动员,10例应用G-CSF3.3-4.9μg/(kg·d)动员,12h1次,连续动员4-5d;采集、检测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MNC)数与CD34+细胞数,并观察供者动员及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与动员前相比,动员后(采集前)供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平均升高7倍(P〈0.01);血小板数明显下降(P〈0.01);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性。动员第4或5天采集效果无差异。男性供者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高于女性(P〈0.01),高体重供者采集的MNC、CD34+数高于低体重供者,年龄对采集效果无明显影响。G-CSF剂量与采集效果无线性关系。供者不良反应轻微。结论:G-CSF可以有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8.
为了探讨MIME的改良方案——IEMAD(异环磷酰胺、VM26或VP16、甲氨喋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难治性和(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用该方案治疗了25例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患者,其中难治性NHL11例,复发性NHL14例。结果表明:6例难治性和(或)复发性NHL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率为24.0%),7例达到部分缓解(PR率为28.0%),总有效率为52.0%,中位生存期13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8个月;IEMAD方案治疗的毒副作用较轻,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不适及骨髓抑制,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MIME的改良方案IEMAD对于部分难治性和(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疗效。且毒副作用较轻,病人耐受良好。可用于其他治疗方案无效的难治性和(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9.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作用。16例预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及对照组(rhG—CSF动员),两组均在动员性化疗后血象下降至最低值有回升迹象时应用rhIL—11及rhG—CSF;rhG—CSF5μg/(kg·d)动员中位时间5.5天,rhIL—1150μg/(kg·d)动员中位时间4天;动员后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CFU—GM集落数的变化;按常规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观察粒细胞及血小板植活时间及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动员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以及干细胞采集物单个核细胞、CD54^+细胞及CFU—GM集落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5天,对照组中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2.5天(P〈0.05)。实验组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1.5天,对照组为13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5天(p〈0.05)。实验组输注单采血小板中住数为3.5单位,对照组为5单位,实验组比对照组减少1.5单位(P〈0.05)。实验组使用动员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低热、乏力、感冒样症状、食欲不振、头晕、肌肉酸痛等,对照组仅出现低热,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以耐受,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rhIL—11联合rh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安全有效,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较快,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少。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热带地区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8例A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L患者IFI发生的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4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