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马超  孙璐  赵瑜  薄剑 《转化医学杂志》2020,9(6):378-383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合基因捕获技术检测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中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IgH)重排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治疗的15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病例,包括1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滤泡性淋巴瘤,2例边缘区淋巴瘤,1例边缘区淋巴瘤伴局部弥漫大B转化淋巴瘤。采集其初诊时的组织样本与血浆样本,通过NGS检测IgH重排,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组织样本中,平均检出11 212条唯一的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3,CDR3)序列,范围从515到41 476条;在血浆样本中,平均检出1 689条唯一的CDR3序列,范围从238到6 499条。在73.3%(11/15)的患者组织中检出特异性寡克隆扩增,在其对应的血浆样本中,72.7%(8/11)存在组织中的特异性寡克隆,并且二者的比例显著相关(Spearman rho=0.803,P=0.003)。另外,存在特异性寡克隆的组织样本中,克隆指数显著高于没有特异性寡克隆的样本(P<0.05),表明存在特异性寡克隆的样本的IgH重排多样性较低。现有数据尚未发现克隆指数及组织中特异性寡克隆数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通过NGS检测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患者的IgH重排,可以有效获得具体量化的CDR3序列,全面评估克隆多样性,并在大部分样本中得到特异性寡克隆序列。血浆检测结果与组织中的结果显著相关,可用于后续微小病灶残留的检测与复发监测。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动员过程中对健康供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T细胞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受体和Tac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双色荧光标记和三色荧光标记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rhG-CSF动员前CD4^+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比例的中位数为26.34%,动员后为25.24%,动员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G-CSF动员使CD4^+T细胞CD62L的表达率显著下降(P<0.01),动员前的表达率中位数为42.72%,动员后为4.82%.动员前后CD4^+T细胞CD44和整合素LFA 1表达率均为100%;动员前VLA-4表达率的中位数为84.49%,动员后为85.66%;动员前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率的中位数为84.78%,动员后为86.34%;动员前CD25表达率中位数为29.72%,动员后为26.24%,rhG-CSF动员对CD4^+T细胞LFA-1、CD44、VLA-4、CXCR-4和CD25的表达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rhG-CSF动员造成CD4^+T细胞CD62L的表达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3.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分析非体外去T细胞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我院于2010年10月-2013年3月对2例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患儿进行了非体外去T淋巴细胞的父亲2个HLA位点不合的HSCT。2例在病程4个月内用环孢素A(Cs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无效,有活动或重症感染,输血依赖,无HLA全合的同胞供者或非血缘供者。移植前预处理用福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y)+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物为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和骨髓(BM)。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用CsA+骁悉(MMF)+短程甲氨蝶呤(MTX)。结果2例患儿均达到100%供者植入,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 d、18 d,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7 d、26 d。2例均出现I度急性GVHD(aGVHD),1例发展为可控制的局限性慢性GVHD(cGVHD)。2年随访期间,2例患儿保持稳定的100%供者植入并有免疫功能的重建。结论:小数量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在没有同胞HLA全合供者或非血缘HLA全合供者时,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儿童SAA是适宜的选择,总体生存率(OS)的提高还有待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浆巨细胞病毒(CM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cMV感染的诊断监测和指导抢先治疗的I临床作用及特点。通过回顾性统计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14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及cMV检测数据并随访至移植后180d,分析患者特征、RQ-PCR检测结果、CMV感染及治疗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患者CMV感染和CMV肺炎发生率为81.5%和2.9%,主要发生在移植后2个月内。发生CMV感染后63例患者接受单药更昔洛韦、6例接受单药膦甲酸钠抢先抗病毒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8%,并表现出不同的疗效反应模式。女性、预处理中使用ATG或巴利昔单抗以及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患者更容易感染CMV。使用ATG或巴利昔单抗以及发生急性GVHD的患者中CMV感染发生的时间更早(P〈0.05)。急性GVHD、病毒DNA最大负荷量、阳性次数及治疗疗程与疗效有关(P〈0.05)。结论:allo-HSCT患者的CMV感染发生率仍然很高,RQ-PCR检测血浆CMV-DNA与临床转归有很强的相关性,是监测allo-HSCT患者CMV感染情况并指导抢先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进一步了解非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病理确诊的非胃MALT淋巴瘤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男32例、女25例,中位年龄58(14 ~86)岁,常见发病部位为肺及支气管(17例,29.8%)、肠道(16例,28.1%)、涎腺(8例,14.0%)、眼及附属器(7例,12.3%)等.临床分期为Ⅰ~Ⅱ期者35例(61.4%),Ⅲ~Ⅳ期者22例(38.6%),淋巴结受累者26例(45.6%),多个结外器官受累者7例(12.5%).56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66.0%,总反应率85.7%.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患者5年总生存(OS)率和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1.6%和77.7%.单纯手术组、单纯化疗组、手术+化疗、手术+化疗+放疗组5年OS率分别为87.5%、100.0%、90.2%和100.0%,5年PFS率分别为62.3%、80.0%、90.2%和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手术者复发率高(22.3%).结论 非胃MALT淋巴瘤起病呈播散性,患者治疗反应率高,预后好,各种治疗方法的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纯手术者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36.
18F-FDG-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分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对比18F-FDG-PET/CT与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分期诊断价值,分析DLBCL病灶的18F-FDG-PET/CT显像及分布特点。方法32例以淋巴结病理确诊的DLBCL患者,同时以18F-FDG-PET/CT及CT评价分期,18F-FDG-PET/CT及CT测量肿瘤病灶的部位、大小及SUVmax,计算与纵隔大血管主动脉弓血池SUVmax比值(T/MB)。结果18F-FDG-PET/CT及CT检测DLBCL病灶的一致率为70.6%,其敏感性分别为100%、75.8%,特异性分别为9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9.7%、91.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2%,假阳性率分别为4%、96%,假阴性率分别为0、24.2%,准确率为99.7%、70.9%。结论18F-FDG-PET/CT对DLBCL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好于CT,对多种结外病灶尤其是骨骼侵润的诊断较CT具有优越性,能够协助临床准确分期。DLBCL病灶的18F-FDG-PET/CT显像分布特点及T/MB值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37.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一种最常见的病理亚型,约占所有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为侵袭性淋巴瘤的一种,经过标准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41%[1].DLBCL可累及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以突眼为首发表现者罕见,现将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收治1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回顾性分析6例多中心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MCD)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方法 6例初次诊断的MCD患者,采用干扰素和(或)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详细记录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反应.结果 6例患者均为HIV阴性,其中4例病理学分型为浆细胞型,2例为混合型;6例均表现为多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低白蛋白血症.干扰素治疗2例,其中1例完全缓解,另1例激素及联合化疗效果均不满意,采用干扰素治疗3个月达到持续的部分缓解;其他4例采用联合化疗,其中1例死于疾病进展,3例部分缓解.结论 干扰素及联合化疗是最方便有效的治疗MCD的方法;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是MCD的诊断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评价P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两种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分别有21和3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纳入PD和VAD治疗组,接受2—5个疗程治疗。所有52例患者中,48例为初治患者,4例曾应用过1—2个疗程M2或MP方案化疗,但未达到部分缓解。在PD组中,完成2、3、4、5个疗程的患者分别为4、4、8、5例;在VAD组中完成2、3、4、5个疗程的患者分别为6、11、12、2例。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反应良好(CR和VOPR)的患者比例在PD组明显高于VAD纽,分别为57.1%和16.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2)。治疗有效(CR、VGPR和PR)的患者比例在PD和VAD两组中分别为95.2%和74.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08)。PD组所有患者无1例出现疾病进展,VAD组中有1例疾病进展。两组患者在血液学毒性、肝肾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病变、感染、间质性肺炎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一线治疗方案VAD相比,PD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反应良好的比例,且不增加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0.
薄剑  赵瑜  李红华  王全顺  于力 《中国药房》2007,18(29):2292-2293
目的:观察复方氨基酸胶囊(8-11)治疗血液病化疗后肝损害的疗效。方法:60例化疗后引起肝损害的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化疗后给予硫普罗宁肠溶片200mg+复方氨基酸胶囊(8-11)700mg,口服,3次.d-1;对照组化疗后仅给予硫普罗宁肠溶片200mg,口服,3次.d-1。2组疗程均为4wk,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改善及白蛋白水平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氨基酸胶囊(8-11)对血液病化疗后肝损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