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比较短节段跨伤椎固定联合经伤椎注入液态人工骨强化和单纯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95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0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固定结合可注射液态人工骨(硫酸钙骨水泥)伤椎椎体成形,B组(55例)采用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侵占率和VAS疼痛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椎管侵占率、伤椎前缘压缩率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A组与B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两组术后长期随访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VAS评分,B组较A组疗效好,结果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经伤椎液态人工骨强化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矫正度丢失少,疗效满意,是治疗单一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为建立不同转移潜力骨肉瘤细胞亚系寻找一种理想的体外筛选方法。方法:利用体外克隆技术分离出 20株骨肉瘤MG 63细胞亚系, 通过电泳率测定和体外迁移实验两种体外筛选方法,各筛选出 1个高转移和低转移潜力的细胞亚系 (A1、A2和B1、B2),再利用体外增殖、琼脂克隆形成和裸鼠体内移植实验,进一步比较和证实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A1、B1的细胞增殖率、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和肺脏转移率均明显高于A2和B2, 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 01), A2的克隆形成能力和肺转移灶形成率均高于B2(P<0. 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筛选出高转移潜力的骨肉瘤细胞亚系, 在筛选低转移潜力的细胞亚系方面,体外迁移实验的方法明显优于电泳率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1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0例)采用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术;B组(33例)单纯行后路减压术;术后两组均给予药物等治疗。分别行X片测量两组术前、术后的伤椎椎管中矢径、椎体高度并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113例患者平均随访19个月,A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椎管中矢径恢复率分别达(90.6±9.31)%、(90.3±13.52)%、(90.4±8.27)%,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分别为P<0.01、P<0.05、P<0.01),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1)。B组术后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骨折复位良好,植骨均融合,有2例断钉,5例螺帽或螺钉松脱;按A S IA损害分级标准7例神经功能未恢复,其余均有1~3级恢复。B组术后伤椎骨折复位不佳,10例神经功能无改善。结论: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操作简便,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增大椎管容积,恢复脊柱生理弧度,重建脊柱稳定性,利于神经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疼痛及减少并发症;结合药物等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4.
目的:细菌内毒素易附着于磨损微粒表面,可导致骨溶解,探讨酸处理法去除实验用钛微粒内毒素的有效性及其检测方法,有助于进行人工关节假体松动的相关研究。方法:用0.25g/g硝酸浸泡钛微粒,70℃,1h,加入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制成3g/L钛微粒混悬液,取其浸提液,然后采用凝胶法鲎检验检测其内毒素限值。结果:样品对高灵敏度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不产生干扰作用,钛微粒样品内毒素含量&;lt;0.06 EU/mL。结论:采用此种酸处理法能有效地将细菌内毒素控制在0.06 EU/mL以内,采用高灵敏度鲎试剂进行实验用钛微粒细菌内毒素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5.
聚乳酸膜包裹煅烧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聚乳酸膜联合煅烧骨治疗修复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手术建立兔桡骨不愈合模型,将48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PLA组、TBC组和对照组,PLA组在骨缺损区植入煅烧骨(TBC),表面用聚乳酸(PLA)膜严密覆盖;TBC组仅在缺损区植入TBC;对照组缺损区不给予任何处理。术后2、4、8、12周行X线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时间动态X线和组织学检查发现,PLA组和TBC组骨缺损的修复在骨缺损两端呈现传导成骨的特性,新骨由骨端向植骨区长入;PLA组同时出现诱导成骨,植骨早期其内部出现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并逐渐与两端骨痂相接。12周时PLA组骨缺损修复较理想;TBC组骨再生和髓腔重建较缓慢,有2例尚未骨性愈合;对照组所有骨缺损均发生骨不连接。结论:膜引导性骨再生技术和煅烧骨联合应用对骨缺损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6.
椎体骨坏死较少见 ,我院收治 2例腰椎体骨坏死 ,经手术与病理检查证实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例 1,男 ,4 7岁 ,因左下肢疼痛麻木 1年 ,腰痛乏力 1周于 1996年 9月 10日入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左下肢疼痛与麻木 ,阵发性加剧 ,发作时服用泼尼松 10~30mg/d,共约 10 0 0mg。近 1周左下肢疼痛加重 ,且有腰痛 ,乏力 ,行走不便。检查 :腰椎生理前凸消失 ,屈伸受限 ,L4、5左棘突旁有压痛 ,并向左下肢放射 ;左趾背伸力减弱 ,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为 6 0°,加强试验阳性。左股外侧与左足背痛觉减退 ,左膝腱反射减弱 ,左跟腱反射正常 ,腰椎X…  相似文献   
87.
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寰枢椎不稳定病人行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融合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5例寰枢椎不稳定病人采用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及自体颗粒松质骨植骨治疗。结果 随访5—24个月,5例病人寰枢椎稳定性均获得恢复与骨融合。结论 寰枢椎后方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可提供牢固的固定,恢复寰枢椎稳定。  相似文献   
88.
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骨膜瓣、骨皮瓣或血管束是重要的移植材料,临床常用。旋髂深血管的分离是此类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术中费时较多,顺行及逆行分离法均如此。我们于1995~1997年在研究旋髂深血管与股外侧皮神经解剖关系的基础上,在采用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  相似文献   
89.
移位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其治疗原则是解剖复位,有效固定骨折,重建关节的完整性与肢体的解剖力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本文从伤情评估、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确立、术后康复方案制订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移位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旨在进一步提高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水平,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比较T型钢板与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胸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陈旧性胸锁关节脱位患者分别采用T型钢板固定20例、韧带重建组18例.结果 38例均得到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时间:T型钢板组(50±10)min,韧带重建组(80±15)min;术中失血:T型钢板组(50±11)ml,韧带重建组(90±13)ml;术后优良率:T型钢板组95.0%,韧带重建组94.4%;Rockwood评分:T型钢板组13.4分,韧带重建组12.8分(P&gt;0.05).结论 T型钢板与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胸锁关节脱位符合生理功能,固定可靠、预后好、功能恢复好,但T型钢板治疗具有所需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