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5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初步分析此类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0例,根据术前是否感染HBV分为HBV感染组和非HBV感染组,所有患者行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为前外侧入路。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术中和切口情况,并分析HBV感染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感染患者切口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白蛋白和术中出血量对HBV感染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HBV感染组相比非HBV感染组切口愈合不良比例高[20.0%(18/90)vs 8.9%(8/90)],切口持续渗出时间长[(4.3±1.6)vs(2.5±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白蛋白(OR=0.901,95%CI 0.848~0.957;P0.001,)和术中出血量较多(OR=4.572,95%CI 1.945~10.746;P=0.010,)是HBV感染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白蛋白和术中出血量预测HBV感染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95%CI 0.789~0.919,P0.001,)和0.766(95%CI 0.682~0.851,P0.001),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8.2 g/L和440 ml。结论 HBV感染患者相比非HBV感染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主要与低白蛋白和术中出血量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探讨地藤痹痛颗粒配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RA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藤痹痛颗粒配合针刺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抗体、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90.70%(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  相似文献   
54.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价前路钛板内固定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两种术式治疗Ⅱ型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建立完整上颈椎(C0~3)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失稳模型,并在失稳模型上分别建立装配前路钛板(titanium plate)和Cage植骨内固定模型(Plate+Cage模型)、后路C2椎弓根螺钉(C2 pedicle screws,C2PS)和C3侧块螺钉(C3 lateral mass screws,C3LMS)组成的钉棒系统内固定模型(C2PS+C3LMS模型)。在枕骨髁上施加40 N轴向压力模拟头颅重力,同时在枕骨上施加1.5 N·m力矩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计算分析C2~3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力的传导路径以及骨折线处的应变。结果 Plate+Cage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屈(单侧)和旋转(单侧)方向上C2~3的ROM比失稳模型分别减少了92.4%、97.1%、96.5%、90.0%,C2PS+C3LMS模型在各方向上比失稳模型分别减少了88.6%、90.2%、95.7%、90.3%。Plate+Cage模型在任何工况下的应力峰值均小于C2PS+C3LMS模型。结论前路Plate+Cage内固定在前屈和后伸工况下比后路C2PS+C3LMS内固定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在侧屈和旋转工况下两者稳定性相当。前路Plate+Cage内固定在结构和应力分布上更加合理,可以实现复位、减压、固定、融合一步完成,是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正>根据2003年的上海市抽样调查资料,上海的流动人口达到498.8万人,到2008年增加至642.0万人~([1])。流动人口一般以打工者居多,由于他们生活水平低下,健康保健意识薄弱,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的产妇,对围生产期保健知识欠缺,产后复查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产妇健康状况~([2])。电话随访可提高产妇对医嘱的依从性,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按时产后复查,从而提高产妇健康水平,降低产后并发  相似文献   
56.
坠落伤是现代常见创伤,详细、完整、准确、规范地采集与记录病史,不仅对其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有效开展临床科研、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检查了我院1990年1月以来收治的825例坠落伤病历,着重对现病史采集与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测量兔颈2椎管解剖学数据并建立急性后侧颈髓压迫模型,为脊髓损伤机制研究提供实证参考。方法对8只日本大耳兔做第2颈椎解剖学研究,测量颈2椎管矢状径、后壁和棘突后缘的距离。将32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无菌条件下显露颈2棘突,各组拧进椎管内螺钉0mm(A组)、1.0mm(B组)、1.5 mm(C组)、2.0mm(D组),致脊髓急性压迫,观察其不同受压程度下影像学、改良Tralov运动评分、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影像学显示:B、C、D组椎管侵占率分别为(23.21±0.02)%、(33.61±0.01)%、(46.57±0.02)%。病理学显示:压迫组神经元细胞损伤数目越多,白质纤维脱髓鞘越重。术中颈髓施压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示:B、C、D组脊髓损伤兔分别为1、5、8只,脊髓损伤样本量与压迫程度呈现同趋相关。Tralov评分中脊髓损伤兔均有行走缓慢、步态异常等运动功能障碍,D组最为严重。结论本实验中建立兔急性颈髓压迫模型的方法简单、规范,可为研究急性脊髓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模型。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后环经皮钛板结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后环经皮钛板结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18例,其中C1型3例,C2型5例,C3型10例。骨折复位评估采用Matta评价标准,功能评估采用Majeed评分系统。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复位评价:优3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72.2%;功能评价:优4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7.8%。结论后环经皮钛板结合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疗效肯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Gustilo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并获得随访资料的55例Gustilo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27例采用清创,Ⅰ期应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伤口深部置管冲洗,创面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材料封闭,持续负压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