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改良的适合膜片钳试验的血管内皮细胞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适合膜片钳试验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处理方法,并在培养的细胞上观察其钙激活钾通道(Kca)特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用单通道记录法记录内皮细胞Kca电流.结果 内皮细胞在光镜下呈梭形,并可以检测到细胞膜上的Kca电流.结论 本方法改良了传统的内皮细胞培养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膜片钳通道记录,是一种适合膜片钳试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研究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后大鼠血清炎性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及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探讨机械通气生物伤引起肺水肿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分成3组: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 乌司他丁组.收集机械通气后的3组大鼠的血清,并将这3组血清分别作用于ECV-304细胞,观察聚合型肌动蛋白的变化,并测定血清刺激后的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和正常潮气量机械通气相比,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可以导致内皮细胞周边肌动蛋白带消失,细胞中央出现明显应力纤维,细胞骨架重排,而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开始时注射乌司他丁的大鼠血清对内皮细胞骨架重排影响减轻,3组机械通气后的大鼠血清作用于单层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通透系数变化百分比(Pa%)分别为(6.95±1.66)%,(27.50±7.77)%,(17.71±4.66)%.结论 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血清中的炎性介质可诱导内皮细胞骨架中重组,应力纤维形成,增加其通透性,而乌司他丁可减轻大潮气量大鼠血清中炎性介质对内皮细胞骨架的影响,应力纤维生成减少,改善了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143.
目的:建立并评价从血标本中检测曲霉菌基因的real-time PCR方法。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高效率引物探针对标准菌株及临床疑似病人血标本进行检测,对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检测出曲霉菌基因敏感性达10拷贝ITS I基因,相当于5~10CFU/ml,与人类基因组、其他真菌及细菌无交叉反应。29例临床疑似标本阳性率为69%,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6%。结论:real-time PCR检测血中曲霉菌基因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4.
文化程度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评估及控制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文化程度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评估及控制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门诊初次诊断为哮喘的患者75例,以患者文化程度分为两组,包括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组(A组)46例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组(B组)29例.所有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控制药物均为沙美特罗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SM/FP).按照全球哮喘防治推荐方案降阶梯治疗.在治疗第8、12及24周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最大呼气流速日内变异率检测.根据病人对ACT问题的回答、体征及肺功能检测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估控制水平的情况.ACT评分19分认为已达良好控制.分析文化程度在不同治疗时期自我评估情况及控制水平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肺功能等基础水平无显著差异.经过8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为29例,其中11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24%,实际哮喘控制率为39.1%.B组中ACT评分19为17例,其中4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实际哮喘控制率44.8%.两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自我哮喘评估也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12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为37例,其中17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37.0%,实际哮喘控制率为43.6%.B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22例,其中4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13.8%,实际哮喘控制率为62.0%.两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高估控制水平显著多于B组(P<0.05).经过24周治疗,A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42例,其中19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占该组的38.7%,实际哮喘控制率50.0%.B组中ACT评分19分的为26例,其中5例存在高估控制水平,实际哮喘控制率为72.4%.B组实际哮喘控制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高估控制水平显著多于A组(P<0.05).结论 文化程度可能是影响病人病情评估和哮喘控制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在治疗期间不同时期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45.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是全世界最普遍的慢性病之一,控制不佳可引起巨大医疗负担。尽管大多数哮喘患者能被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扩张剂有效控制,但部分重症哮喘患者在常规疗法下仍难达理想的控制状态。为更有效地治疗重症哮喘,分子水平的靶向药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综述旨在通过讨论目前在哮喘精准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靶向治疗药物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构建白细胞减少性鲍氏不动杆菌肺炎的动物模型。方法 45只Sprague-Dawleg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白细胞减少组及模型组,各组15例;模型组接种细菌前4 d及接种前1 d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5 mg/kg和肌内注射地塞米松90 mg/kg,之后气管内滴注1.2×109CFU/ml鲍氏不动杆菌悬液;动态观察动物活动度、饮水及进食情况,同时观察肺组织湿干比(W/D)、病理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模型组大鼠滴注鲍氏不动杆菌悬液后6 h,开始出现明显活动度、饮水及进食减少,同时湿干比增加W/D 5.21±0.52,对照组W/D3.00±0.44(P<0.05),病理切片见肺部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内出血等肺部炎症改变,36 h达到高峰然后开始改善,而其他各组干预后有轻度肺部炎症,但迅速恢复正常,接种鲍氏不动杆菌后,肺组织培养鉴定均可见鲍氏不动杆菌。结论该方法成功构建白细胞减少性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47.
这个杀手不一般,它躲藏在暗处,悄无声息;它出手时来势汹汹,夺命于瞬息之间!小心,别让它盯上你……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将其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LPS组及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Ac-YVAD-cmk)+LPS组(简称cmk+LPS组)。采用四氮唑盐(MTr)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测定各组细胞Caspase-1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白介素1B(IL-1B)水平。结果3组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Caspase-1mRNA的表达水平较cmk+LPS组和对照组增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Caspase.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mk+LPS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IL.1B水平高于对照组和cmk+LPS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炎症复合体诱导的Caspase.1活化参与人气道上皮细胞LPS的致敏过程,并促进下游IL-1B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9年11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1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将患者按相关危险因素自然分组,比较VAP发病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有77例发生VAP,发病率为48.1%。机械通气≥5d、仰卧位、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进行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g/L、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与各自对照组比较,其机会比(OR)及OR值95%可信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较长时间、仰卧位、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制酸剂)、侵入性操作、应用糖皮质激素、白蛋白〈30s/L、发生MODS是影响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索简单有效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通过组织贴块法、蛋白酶消化 + 机械刮刷法、纤支镜刷检法分离获得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结果:组织贴块法可获得纯度高、存活率高、数量多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蛋白酶消化+机械刮刷法获得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混杂较多的成纤维细胞,纤支镜刷检法获得的支气管上皮数量少且易老化,其中混杂大量的红细胞,影响上皮细胞的贴壁和生长.结论:组织贴块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培养人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方法,无血清培养基可提供满意的生长条件,提高上皮细胞的纯度,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