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41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脑内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探讨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右侧毁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采用左旋多巴(20mg.kg-1.d-1)治疗1个月,停药2d后断头取脑,处死前3h尾静脉注射131I-FP-β-CIT,纹状体部位冠状振动切片,磷屏显影。图像分析系统分析每个切片中左、右纹状体区单位面积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用比值R左/右来评估多巴胺转运体的数量及功能。结果 (1)假手术组大鼠左右两侧右纹状体区多巴胺转运体对131I-FP-β-CIT特异性放射性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为419.407±14.267,右侧为437.604±19.046,P〉0.05),R左/右=0.96±0.044;图像清晰,对称分布于基底节纹状体区。(2)帕金森病模型鼠损伤侧(右侧脑)放射性摄取明显减少(右侧284.052±105.84,P〈0.01),R左/右值升高(R左/右=1.495±0.25,P〈0.01),图像明显稀疏;(3)左旋多巴治疗组部分鼠损伤侧(右侧脑)放射性摄取进一步减少(右侧221.799±75.346,P〈0.01),R左/右值较帕金森病模型组进一步升高(R左/右=2.06±0.60,P〈0.05);图像中右侧基底节纹状体区更加稀疏,临床观察评分有异动症发生(53%)。结论经左旋多巴治疗后部分帕金森病鼠脑内多巴胺转运体的数目及功能进一步下调,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易促发异动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与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入院的52例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血管影像结果、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转归。结果52例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37.51±11.48)岁,首发症状以头痛(28例,53.8%)和意识障碍(20例,38.5%)为主。出血多累及脑室系统,血管造影(DSA、CTA)发现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远端闭塞,伴异常毛细血管网形成。内科治疗32例,其中6例保守治疗后择期血管重建,外科血肿引流18例,2例确诊后拒绝治疗。结论关注青壮年脑出血患者,急诊脑血管造影是诊断出血型烟雾病的主要手段;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急诊救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GJ)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作用,研究尼莫地平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对脑内缝隙连接蛋白(Cx)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脑室内注射Aβ25-35制备的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利用Y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研究尼莫地平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x43的表达水平。结果同AD组相比,尼莫地平治疗大鼠Y迷宫中正确反应次数增多,说明尼莫地平可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与对照组相比,AD大鼠海马Cx43蛋白表达增高,而尼莫地平可以降低AD大鼠海马Cx43表达水平。结论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可以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这可能与其影响海马Cx43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分析多发性肌炎(PM)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56例P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与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45±19)岁,男∶女为1∶1.9。以亚急性起病者居多,首发症状以四肢无力多见。叠加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干燥综合征-A(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SS-B)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特发性PM患者(均P〈0.05),抗Jo-1抗体在合并肺损害的PM患者中多见,92.9%的患者血清CK升高;11例行肌肉MRI,其中81.8%有异常信号;肌电图检查有肌源性损害占87.0%;肌肉病理检查85%呈肌源性损害。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丙种球蛋白和雷公藤多甙等药物联合治疗后,94.6%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PM多以亚急性起病为主,发病率女多于男,首发症状多为四肢无力。血清部分自身抗体可用于筛选伴叠加综合征的PM患者;抗Jo-1抗体阳性提示可能伴有肺部损害;血清肌酶增高,结合肌电图、肌肉MRI、肌肉活检等诊断技术可提高PM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5.
手术室的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它除了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外,手术室本身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以作为保证。我院手术室由于扎扎实实地落实规章制度,自1972年至今,共做大小手术18,200余例,未发生任何事故,无菌切口感染率由1978年1.6%下降至1980 相似文献
106.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观察大鼠在药物干预前后的行为改变。方法选取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OHDA建立单侧毁损PD鼠模型,给予左旋多巴(L-dopa 20 mg.kg-1.d-1)及生理盐水(NS,2 ml)干预满1个月,并设正常对照。观察大鼠的行为并每周1次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行为,每2两次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结果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为75%,PD大鼠的行为改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旋转速度存在先升后降的现象;AIM评分显示异动症发生率为72%。结论选择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高;PD大鼠行为变化有规律性;LID的发生与波动用药、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回顾性分析14例多发性肌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血清肌酶、肌电图、肌肉MRI、肌肉病理和治疗转归等。研究多发性肌炎(PM)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4例均有肢体无力表现,都有肌酶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肌肉MRI有特征性改变。治疗以激素为主。必要时加免疫抑制剂。提示:肌肉病理检查是诊断PM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内外侧经皮克氏针交叉置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内外侧经皮克氏针交叉置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583例,男389例、女194例;年龄1~14岁,中位数7岁;左侧394例,右侧189例;GartlandⅡ型237例、GartlandⅢ型34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 h至14 d,中位数9 h。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中位数9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3个月,参照Flynn等制定的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428例、良134例、一般21例。3例内侧克氏针置针失败,给予石膏托外固定,未发生骨折再移位;2例尺神经损伤,未做任何处理,术后3~6个月自行恢复;均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内外侧经皮克氏针交叉置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能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临床已普遍将降纤酶一类的药物用于治疗脑梗死及其它血栓性疾病 ,但这类药物有引起出血的危险 [1 ]。而临床上目前尚无明确的指标或统一的认识。最近 ,我们观察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用降纤酶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凝血象的改变 ,探讨降纤酶治疗时进行实验室监控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急性脑梗死患者 2 4例 ,男 11例 ,女 13例 ,年龄 39~ 78岁 ,平均 6 3.9岁。病程均小于 1周。随机分为降纤酶组与对照组 ,每组 12例。凡既往有脑卒中史、7天内用过抗凝剂 ,有出血性疾病、消化道溃疡、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及昏迷病例均不… 相似文献
110.
中药基本方分型论治对脑梗死治疗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基本方辨证分型加减治疗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辨证论治,对照组32例单用西药治疗,疗程14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配合应用中药基本方辨证分型加减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