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高峰有向老年人推移的特征,占同期肺结核住院的比例明显上升 [1].但是由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生理特点差异,复治和耐药比例逐年上升,导致抗结核反应较多,对抗结核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成为近年来肺结核病防治的热点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近年来我国报告≥60岁HIV感染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2015-2022年报告年龄≥60岁的HIV感染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在SPSS 24.0软件中使用t检验和Kruskal-Wallis H非参检验比较不同流行特征的组间差异,运用Joinpoint 4.9.0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新诊断率随时间变化趋势。使用Excel 2019软件进行绘图。结果 我国报告≥60岁HIV感染者数从2015年的17 451例上升到2022年的27 004例,新诊断率从9.0/10万上升到10.2/10万,男性新诊断率高于女性;时间趋势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老年新诊断率均在2019年达到峰值(男性APC=13.5%,P=0.003;女性APC=15.0%,P=0.002),2019年后呈下降趋势(男性APC=-12.4%,P=0.006;女性APC=-13.0%,P=0.007)。老年男性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93.5%(160 747/171 924),同性性传播占5.1%(8 781/171 924);老年女性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98.4%(48 899/49 697);老年感染者71.5%(158 394/221 621)由医疗机构诊断发现,较其他途径发现的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更低(H=1 079.82,P<0.001)。结论 老年HIV感染风险意识较差、不安全性行为多,HIV感染风险较高,需强化主动检测发现,促进检测“关口前移”及感染者深入流调,为实施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3-2021年我国≥60岁HIV感染者的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年龄≥60岁的HIV感染者,计算死亡密度,并利用SAS 9.4软件中的Proc traj过程拟合轨迹分析模型,探索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组合下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和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的发展轨迹。结果 2013-2021年我国累计报告≥60岁HIV感染者244 770例,其中艾滋病相关死亡40 079例,非艾滋病相关死亡50 245例。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为6.32/100人年,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为7.92/100人年,两者均呈下降趋势,且男性死亡密度均高于女性。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变化趋势存在2种发展轨迹:较低死亡密度组占80.95%,呈缓慢降低趋势;较高死亡密度组占19.05%,呈3次曲线发展趋势。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变化趋势存在3种发展轨迹:较低死亡密度组占59.52%,中等死亡密度组占28.57%,这两组总体发展趋势平缓;较高死亡密度组占11.91%,呈3次曲线发展趋势。结论 我国≥60岁HIV感染者死亡情况仍不容乐观,需加强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等各种措施以进一步降低艾滋病相关死亡密度,同时应关注老年人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的情况,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不同地区和人群需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10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畅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3):867-868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必存)注射液加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组(观察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波立维)组总有效率达92.45%,显效率为75.47%,而对照组分别为77.36%和45.2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组C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依达拉奉加氯吡格雷组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死亡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描述我国报告艾滋病患者中死亡病例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研究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数据库,筛选病程为“艾滋病”患者,描述其死亡数及死亡比例随时间变化趋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我国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2010-2019年新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描述和分析不同年份和性别的青年学生HIV/AIDS分布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各年龄段报告率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共23 307例,男女性别比为33.9:1(22 640:667),诊断时年龄(19.9±2.05)岁。新发现率变化趋势分2个阶段,2010-2015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32.1;2015-2019年趋于平稳,APC=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5年各年龄组新发现率均呈上升趋势,15~17岁组新发现率上升最快,APC=30.2;2015-2019年23~24岁组新发现率呈下降趋势,APC=-17.0,其他2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以同性性传播为主,女性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异性性传播的青年学生中,男、女性均以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为主;男性主要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点,女性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男性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女性(t=3.917,P=0.000)。结论 2010-2019年我国新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整体疫情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但15~17岁年龄组新发现率仍呈上升态势。应积极开展青年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扩大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和了解我国性罪错人群人口流动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 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监管场所中开展性罪错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和HIV感染率调查,采用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性罪错人员流行病学特征,并采用MapInfo 15.0软件绘制各省感染率及省间流动状态图。结果 本研究对80 660名新入所的性罪错人群开展的调查表明,HIV抗体总阳性率为1.86%,男性为1.91%,女性为1.48%,其中部分省份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性罪错人员流出地均以中部和西南省份为主,流入地以东部沿海和较发达地区为主。在押的性罪错人员中,男性流动人口的HIV感染率高于非流动人口(2=22.978,P=0.001);女性流动人口HIV感染率低于非流动人口(2=9.910,P=0.002)。结论 监管场所性罪错人群HIV感染率较高,且省间流动频繁,应加强对该人群尤其是男性流动人群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主办、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2008年伞国胸部肿瘤和肺脏介入病学论坛于2008年8月22-25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国2015—2019年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性别比特征。  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我国2015—2019年新诊断发现、诊断年龄≥50岁且经异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分析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男女性别比差异。  结果   2015—2019年我国新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由2015年29 765例增至2019年60 591例,其中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占比由2015年12.7%减少至2019年10.6%,商业性伴及非商业临时性伴构成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46.0%、39.5%。 随诊断年龄增加,报告病例性别比由50~59岁组1.8增加至60~69岁组2.5、≥70岁组6.8。 分不同感染方式,经商业性伴感染病例和经非商业临时性伴感染者的性别比分别由50~59岁组的10.4和1.1增至≥70岁组的58.7(Z=38.31,P<0.001)和3.4(Z=51.49,P<0.001),经配偶/固定性伴感染的性别比稳定于0.2~0.4。  结论   我国报告≥50岁异性传播HIV/AIDS中不同诊断年龄、感染方式的性别比存在差异。 需扩大高风险人群检测、治疗及综合行为干预工作,结合分子流行病学探索≥50岁人群HIV传播链,提高病例发现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在R软件中实现单个率的Meta分析方法。方法在R软件中加载Meta分析程序包,录入Meta分析数据,用实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单个率资料的Meta分析要求率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R软件提供了四种率的转换方法。对实例数据进行正态性转换后进行Meta分析,其合并率及95%可信区间与原文一致。结论 R软件可以实现对单个率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功能强大,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