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蔡洁  胡波  桂明 《安徽医药》2013,17(2):234-236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征、胃镜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其中69例行胃镜检查患儿的胃镜特点、12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结果。结果患儿均有腹部疼痛,腹痛部位不固定,症状重而腹部体征较轻,腹痛发生1/2~45 d后皮肤出现紫癜。胃镜检查见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溃疡,病变以胃窦、胃体、十二指肠降部及球部为主,但十二指肠黏膜改变最严重。采用黏膜尿素酶试验或免疫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54例。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类似皮肤紫癜样病变是其常见的镜下特点,有早期诊断价值。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卢戈碘液染色对提高早期食道癌诊断率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普通内镜下怀疑早期食道癌的21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7例.碘染色组采用2%卢戈碘液约10 mL均匀喷洒于病灶及周围黏膜,在染色异常的黏膜部位定位进行4~6点活检送病理检查;对照组常规内镜检查后对可疑病灶加以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 碘染色组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15例,诊断率为14.0% (15/107),对照组诊断为早期食管癌患者3例,诊断率为2.8%(3/107).2组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卢戈碘液染色能使黏膜结构更加清晰、更加立体化、更加明确,对病变定位和目的 性活检有很大的帮助,能大大提高活检的阳性率,且操作简便、安全,在基层医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无痛胃镜是采用静脉麻醉的方法,在患者无意识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或治疗.我院采用小计量、联合用药,根据不同病情不同用药,严格掌握无痛胃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抢救物品及药品的充分准备,以及精心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使患者并发症减少,术中无不适感,术后苏醒快,感觉舒适,消除恐惧感,乐于再次接受无痛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医护捆绑式”工作模式在优质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采取医护联合查房、APN排班、加大基础护理服务的力度等方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并从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职业认同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实行“医护捆绑式”工作模式后,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职业认同等均有所提高.结论 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应用“医护捆绑式”工作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人员职业认同,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身应用更昔洛韦治疗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CMVR)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CMVR患者7例13眼。患者全身用药为更昔洛韦和膦甲酸钠注射液,更昔洛韦 5.0~7.5 mg·kg-1,每天2次静脉滴注;成人每次给予膦甲酸钠3 g,每天3次静脉滴注;同时在局部玻璃体内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前后对比的指标有: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照相情况、视觉诱发电位、眼电图和视网膜电图等检查;检测指标包括CD4+T细胞计数,血液、前房水、玻璃体CMV-DNA病毒载量等。通过检查结果辅助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6例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72±0.83)logMAR,较治疗前(1.14±0.83)logMAR提高(P=0.001),其中1例患者经过全身和局部抗病毒治疗后视力不提高。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前为(13.62±3.04)mmHg(1 kPa=7.5 mmHg),治疗后为(12.77±2.89)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注药后患者眼底病变范围逐渐变小(P<0.05)。治疗1个月后,患者视觉诱发电位N2-P2振幅及眼电图光峰电位较治疗前升高(均为P<0.05),视觉诱发电位P2潜伏期和视网膜电图(明适应)a波及b波潜伏期和振幅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例患者治疗前血液中CMV-DNA病毒载量检测为阴性,1例患者2眼经过治疗后眼内液中CMV-DNA病毒载量检测为阴性。治疗前玻璃体CMV-DNA病毒载量均明显高于前房水,而前房水CMV-DNA病毒载量又明显高于血液(均为P<0.05),说明三个部位的CMV-DNA病毒载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玻璃体>前房水>血液。治疗后玻璃体、前房水CMV-DNA病毒载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后血液CMV-DNA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CD4+T 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D4+T细胞计数与眼内液、血液CMV-DNA病毒载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均为P<0.05);治疗过程中,CD4+T细胞计数与眼内液CMV-DNA病毒载量无相关关系(均为P>0.05),与血液CMV-DNA病毒载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玻璃体CMV-DNA病毒载量与前房水CMV-DNA病毒载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20 178.973+0.165X,Y=171 849.77+0.168X,均为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静脉滴注抗病毒药物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小剂量更昔洛韦是治疗AIDS合并CMVR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6.
摘 要:[目的] 建立基于超声影像特征预测乳腺良恶性肿瘤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探讨预测模型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88例乳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各144例,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各项指标特征,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肿瘤形态(OR=7.149)、肿瘤边界(OR=8.908)、回声均匀度(OR=3.374)、包膜情况(OR=13.079)、蟹足或毛刺(OR=15.690)是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主要超声影像特征指标。Logistic回归模型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预测准确性为94.4%(272/288),敏感性为91.7%(132/144),特异性为97.2%(140/144),阳性预测价值97.1%(132/136),阴性预测价值92.1%(140/152)。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0.016(P<0.001,95%CI:0.914~0.975)。[结论] 基于超声影像特征的Logistic预测模型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价值,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职业枯竭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医护人员职业枯竭量表为工具,随机抽取457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及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社会环境因素是职业枯竭保护因素,回归系数为-0.015,组织环境、工作环境、医院规模、工作科室是职业枯竭危险因素,回归系数为0.040~0.258.结论 职业枯竭现象是一个受众多变量作用的复合现象.而对于职业枯竭的干预,应是以改善需求与资源因素的平衡观为指导思想而进行.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评价结肠镜、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测(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及风险分级筛查策略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基于2018年5月—2021年5月全国6个中心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TARGET-C研究),将符合要求的受试者按照1∶2∶2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结肠镜组、FIT组、分级筛查组(经风险评估,高风险人群接受结肠镜检查;低风险人群接受FIT检测,FIT阳性者接受结肠镜检查)。3组人群分别接受不同方案的结直肠癌筛查,其中结肠镜组仅接受基线筛查,FIT组与分级筛查组在基线筛查的基础上接受每年1次的随访筛查。主要研究结局为进展期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比较3种筛查方案的人群参与率、进展期肿瘤检出率和结肠镜检查负荷。  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19 373名,包括男性8082名(41.7%),女性11 291名(58.3%);平均年龄(60.5±6.5)岁。其中结肠镜组3883名、FIT组7793名、分级筛查组7697名。FIT组与分级筛查组已完成2轮次随访筛查。FIT组整体人群筛查参与率最高(99.3%),分级筛查组次之(89.2%),结肠镜组最低(42.3%)。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镜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高于FIT组(2.76%比2.17%,OR结肠镜组比FIT组=1.30,95% CI:1.01~1.65,P=0.037),结肠镜组与分级筛查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2.76%比2.35%,OR结肠镜组比分级筛查组=1.19, 95% CI:0.93~1.51,P=0.156),分级筛查组与FIT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亦无统计学差异(2.35%比2.17%,OR分级筛查组比FIT组=1.09,95% CI:0.88~1.34,P=0.440)。以每检出1例进展期肿瘤所需要的结肠镜检查次数作为评价人群筛查时结肠镜检查负荷的指标,结肠镜组的结肠镜检查负荷最高(15.4次),分级筛查组次之(10.2次),FIT组最低(7.8次)。  结论  基于结直肠癌风险评估的分级筛查策略对于人群结直肠癌的筛查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作为传统结肠镜检查和FIT筛查方案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9.
不同部位右室起搏对远期左心功能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右室心尖部起搏及右室流出道起搏对远期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20例)与右室流出道起搏组(18例),随访术后不同时期两组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E/Ea及左室Tei指数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起搏的QRS时限,并与Tei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右室心尖部起搏的左室内径较术前增大,且随着植入时间的增加有增大趋势;左室射血分数则较术前下降;右室流出道起搏时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较术前无明显下降;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后12个月、18个月二尖瓣E/Ea较右室流出道起搏同期增大、Tei指数亦增大。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心电图QRS时限均有所增加,右室心尖部起搏组QRS时限为(92.48±16.55139.5±19.42,<0.01);右室流出道起搏组QRS时限为(98.29±16.76 128.94±21.36,<0.01),但前者QRS时限增宽幅度要大于后者(49.27±14.74 32.6±11.03,<0.01)。不同起搏时,QRS时限与Tei指数呈正相关(=0.584,<0.01)。结论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室流出道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对心功能的不良影响小。超声心动图是评价不同起搏位置对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的客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双下肢水肿2年余,加重10 d"于2017年11月6日入住本院。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外院诊断为"肝硬化",未特殊治疗。近10 d双下肢水肿加重,2017年11月3日腹部CT提示肝脏左右叶交界处占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