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伴有多发伤漏诊规律和防治策略. 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432例符合重型、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ISS≥20分)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漏诊组和尤漏诊组,对ISS、GCS、漏诊的部位、时间、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432例患者中有54例漏诊,ISS为(42.97±10.94)分,与无漏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组GCS≤8分的患者比例高于非漏诊组(P<0.05). 结论 迅速准确的程序化伤情判断、贯穿生命第一原则的全面体检、重点辅查及动态复查是防止漏诊、提高重型颅创伤合并多发伤生存率并减少致残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2.
颅脑创伤后颅内双侧多发血肿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近10年颅内双侧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以确定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选择较为理想的处理方法,以期得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额底-纵裂-经终板入路处理第三脑室前部病变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模拟额底-纵裂-经终板入路解剖15具彩色乳胶灌注血管的尸头,重点观察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视路等重要结构与终板的毗邻关系.结果 额底-纵裂-经终板入路至终板的平均深度63.21 mm,终板长度平均11.23 mm,宽度6.38mm,面积46.12 mm2.前交通动脉丛位于终板上1/3或终板下1/3.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A1段发出穿支供应终板和视交叉,穿支主要分布于终板的上外方.结论 终板是处理第三脑室病变的入路标志点,通过额底-纵裂-经终板入路有助于保护垂体柄、下丘脑及重要血管和安全处理鞍区及鞍上区第三脑室前部病变.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治疗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例颅脑手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脑创伤4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及术后治疗、病情转归。结果 4例颅脑创伤及3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脑水肿后,经减少甘露醇使用、改善微循环及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均完全治愈。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1. 5个月诊断为脑脓肿,给予脓肿腔置管引流及抗炎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颅脑术后迟发性脑水肿CT表现为“指状水肿”,持续时间长达2周以上。其原因可能与长期使用甘露醇、术区炎性反应等因素有关;采用综合治疗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5.
病历摘要 患者女,58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1h"于2012年6月18日23:05急诊入院.受伤时左颞枕部着力,伤后无昏迷史.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嗜睡,GCS 14分.左侧颞顶可触及一4 cm×4 cm头皮血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直接、间接光反射灵敏.双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头颅CT显示右颞叶脑挫裂伤,右额颞薄层硬膜下血肿,右外侧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环池、第三脑室显示欠清,中线居中,血肿量约7 ml(图1).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等基本正常.入院诊断:轻型闭合性颅脑伤(1)右颞叶局灶性脑挫裂伤.(2)右额颞薄层硬膜下血肿.(3)蛛网膜下腔出血.(4)左颞顶头皮血肿.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单侧损伤灶所致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仅行病灶侧去骨瓣减压术30例(A组),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28例(B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者较仅对血肿侧去骨瓣减压者颅内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下降了25.2%,预后良好率上升了26.9%.结论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患者的颅内压,减少急性脑膨出和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ilateral balance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in treatment of the most severe brain injured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mydriasis. Methods Fifty - eight cases of the most severe brain injury due to unilateral lesions with bilateral mydriasi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rom Jan 2005 to Dec 2010. Thirty were treated by unilateral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rom Jan 2005 to Sep 2007(group A) and 28 by bilateral balance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rom Oct 2007 to Dec 2010(group B).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prognosi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ostoperative IC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B than group A; patients in group B had a lower mortality and better outcome than in group A. Conclusion Bilateral balance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can efficiently reduce the values of ICP, occurrence of acute encephalocele and brain infarction and mortality of the most severe brain injured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mydriasis.  相似文献   
27.
泰能联合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严重颅内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严重颅内感染患者的治愈率,改善预后。方法用泰能和万古霉素鞘内和静脉联合用药治疗特别严重的颅内感染106例。结果106例严重颅内感染的患者中,治愈101例,死亡5例;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肢抽搐9例,经降低用药浓度等处理后缓解。随访1~10年。仅3例病人出现轻度腰痛。结论泰能和万古霉素静脉和鞘内联合用药对常规抗菌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颅内感染有明确的疗效。  相似文献   
28.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为院前急救及后期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54例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组)与270例同期未发生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着力部位、误吸、低血压、高血压病史、原发脑干伤、合并多发伤、颅底骨折等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原发脑干伤、低血压、着力部位(枕部)、误吸、年龄等因素与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原发脑干伤、低血压、着力部位(枕部)、误吸是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高龄是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9.
对冲伤致颅内多发血肿的手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对冲性颅脑损伤所致的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合并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的手术处理,提高此类病人的疗效。方法回顾我科近5年67例对冲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CT片进行分类,其中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为主15例(Ⅰ型),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量与对冲部位血肿量相似17例(Ⅱ型),对冲部位血肿量为主35例(Ⅲ型)。对不同类型的病例采取相应的手术处理。结果按GOS评分,患者预后良好31例,中残15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5例。结论通过对病人的血肿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0.
浓度峰值<1.0μg/ml MIC.结论 对于外科开颅术后具有引发颅内感染危险因素的潜在性颅内感染的可疑病例,在静脉用药的基础上早期鞘内注射头孢他啶,能够防治颅内感染,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