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流行病学与实验研究显示 ,饮食中脂肪酸的含量和种类对结肠癌发生与发展有影响[1] 。我们通过体外实验观察 7种外源性脂肪酸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同时观察其对成纤维细胞生长有何影响 ,并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一、材料软脂酸 (PA )、油酸 (OA )、亚油酸 (LA )、γ 亚麻酸(GLA)、花生四烯酸 (AA)、二十二碳六烯酸 (DHA)及二十碳五烯酸 (EPA) :均购自美国Sigma公司 ;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成纤维细胞株HLF :购自中科院细胞所 ;丙二醛 (MDA)测定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四甲基偶氮…  相似文献   
42.
浅蓝霉素对大肠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浅蓝霉素能否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方法观察浅蓝霉素对大肠癌细胞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对浅蓝霉素作用后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浅蓝霉素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浅蓝霉素引起大肠癌细胞发生G2/M期阻滞。结论:浅蓝霉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G2/M期阻滞而引起大肠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在个体化对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中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以降低BV复发的效果.方法:147例BV患者,其中复发性BV(RBV) 50例,被随机分成A、B两组.A组67例,其中RBV 21例;B组80例,其中RBV 29例.两组均接受个体化治疗并维持3个月.A组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Amsel正常后,继续调节阴道微生态至Nugent评分≤3分、AV评分≤2分、阴道茵群密集度Ⅱ~Ⅲ度且乳杆菌占明显优势、H2O2 ≥2 μmol/L时停药;B组治疗至临床症状消失、Amsel正常时即停药.两组停药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3个月后复发率及A组在治疗过程中继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VVC)、需氧菌性阴道炎(AV)及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结果:A组5例因治疗不规范被剔除.A组随访3个月复发率16.13%、B组4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治疗过程中,A组继发AV 17例(27.42%)、继发VVC24例(38.71%).A组BV患者经甲硝唑、奥硝唑及克林霉素个体化治疗,继发VVC及AV的患者经唛咪康帕、克林霉素个体化治疗9疗程后,阴道微生态均得到完全恢复.结论:个体化对症治疗中动态监测并消除继发感染和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可明显降低BV复发率.  相似文献   
44.
不育夫妇男方检查以精液异常常见。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来源于附睾,是附睾的特异性酶和标志性酶,标志物的改变间接反映附睾的功能变化,同时也会直接影响精子的某些参数,进而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为了探讨精浆中性α-葡萄糖苷酶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现把我院男科不育门  相似文献   
45.
精液分析是评估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男性不育症疾病诊断、疗效观察的主要实验依据。准备生育的夫妇就诊时要求做精液分析,不育夫妇初诊时男方至少按WHO技术规范做2次精液分析,2次分析如有明确差异,还要进行第三次分析。现将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4839例男性精液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调节内皮细胞表达凝血-抗凝分子TM和EPCR的作用.方法 本实验于温州医学院实验室完成,选取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健康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假休克组)和实验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每组均为10只.采用颈内动脉均放血至40 mm Hg(1 mm Hg =0.133 kPa)60 min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留取假休克组、休克组血清,并将胎牛血清作为健康对照组,无菌处理后加入到培养基,与内皮细胞分别培养6h、12 h和18 h,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休克血清刺激后内皮细胞TM、EPCR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休克组血清刺激SVAREC 6 h后,TM和EPCRmRNA均升高(P<0.01),18 h升高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失血性休克血清上调内皮细胞TM、,EPCRmRNA表达.血栓调节素-活化蛋白C-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系统发挥抗凝作用,保护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7.
探讨抑制脂肪酸合成酶对人乳腺癌和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体外实验中应用 MTT法观察抑制脂肪酸合成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 :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 Cerulenin可抑制人乳腺癌和大肠癌细胞生长 ,并诱导细胞发生 G2 / 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结论 :抑制内源性脂肪酸合成可使细胞沿着 G2 / M期阻滞、细胞凋亡这一转归发展。抑制脂肪酸合成酶对乳腺癌和大肠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蔡文伟$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花天放$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曹俊$上海第一人民…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杭白菊总黄酮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肥厚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40只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总黄酮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0只。总黄酮组和干预组给予总黄酮(100 mg/kg)灌胃处理14 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等渗NaCl溶液灌胃处理。模型组和干预组于第8天皮下多点注射ISO(5 mg/kg,0.5 mL)连续7 d以建立小鼠心肌肥厚模型,对照组和总黄酮组给予皮下相同体积等渗NaCl溶液多点注射。计算所有小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全心质量指数(HMI)、心脏质量/胫骨长度(HW/TL)比值。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及活性氧的含量;并且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Collagen-1、Notch1、Hes1、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β-MHC)、心房利钠肽(ANP)、Nox4及Nrf2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4组小鼠间LVEF、LVFS、LVMI、HMI、HW/TL、SOD、丙二醛及活性氧含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62.114、18.814、59.824、66.375、48.362、59.677、46.195、48.257,P均< 0.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LVEF、LVFS及SOD水平均明显降低,LVMI、HMI、HW/TL、丙二醛及活性氧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 0.05),而干预组小鼠的LVEF[(56 ± 6)% vs.(38 ± 5)%]、LVFS [(32 ± 5)% vs.(22 ± 4)%]、SOD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LVMI [(4.1 ± 0.4)mg/g vs.(5.8 ± 0.5)mg/g]、HMI [(5.3 ± 1.1)mg/g vs.(6.5 ± 0.6)mg/g]、HW/TL [(9.8 ± 1.2)mg/mm vs.(12.4 ± 1.3)mg/mm]、丙二醛及活性氧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均< 0.05)。4组小鼠间Collagen-1、Notch1、Hes1、β-MHC、ANP、Nox4及Nrf2的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85.372、43.865、69.841、36.358、23.964、48.354、57.781,P均< 0.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Collagen-1、Notch1、Hes1、β-MHC、ANP、Nox4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Nrf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均< 0.05),而干预组小鼠Collagen-1、Notch1、Hes1、β-MHC、ANP及Nox4的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下调,Nrf2的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调(P均< 0.05)。 结论杭白菊总黄酮可以明显减轻ISO诱导产生的心肌肥厚,其作用与阻断Notch1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及抑制心肌组织纤维化的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挽救性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西医常规治疗无效的53例突发性聋的患者,采取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辨证内服、中成药静脉滴注、穴位注射、耳穴贴压、穴位敷贴、针灸、按摩导引及声信息治疗等)进行挽救性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主要伴随症状缓解情况及其病程与疗效关系。【结果】(1)经中医综合治疗后,53例患者中,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49.06%。(2)在患者耳鸣、耳闷、眩晕等主要伴随症状中,因2例描述不够详细未纳入统计,其余患者中大部分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3)病程在14 d内者22例,总有效率为72.73%;病程超过14 d者31例,总有效率为32.26%;病程在14 d内的疗效显著优于病程超过14 d者(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挽救性治疗突发性聋疗效确切,且越早进行中医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