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利用骨转换标志物监测双膦酸盐治疗的早期反应。方法 对60例新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前和16周时监测血清β-CTX和P1NP,判断治疗有效性 。结果 治疗前β-CTX:0.390±0.230 ng/ml,P1NP:51.445±25.955 ng/ml;24例存在骨转换标志物升高,36例骨转换标志物正常;治疗后血清β-CTX:0.133±0.120 ng/ml,P1NP:18.853±10.225 ng/ml,均非常显著降低,治疗有效率达95%。结论 β-CTX和P1NP是监测双膦酸盐早期治疗反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提高对先天性巨输尿管症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患者,评价其诊治方法。结果:15例于输尿管末段出现短于3.0cm保持正常管径的无动力非梗阻性狭窄段,左侧9例,右侧5例,双侧1例,12例13侧行肾,输尿管裁剪加膀胱再植术,3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结论:静脉尿路造影为诊断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主要方法,肾功能受损不严重者宜采用输尿管裁剪成形加膀胱再植术,患侧肾功能严重受损而对侧肾功能良好者,主张行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 探讨乳腺痰患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理诊断的的相关性以及如何利用有效的综合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754例临床症状明显的乳腺患者,全部接受乳腺钼靶X线检查,654例行彩超检查,261例经手术治疗。将临床表现分为肿块、乳痛、片状增厚、乳头溢液、肿块 溢液、乳痛 肿块、乳痛 溢液、片状增厚 乳痛8类,分析各类临床症状的影像学良恶性表现比例以及影像学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吻合情况。结果 临床表现为肿块者292例(38.73%)、乳痛189例(25.07%)、片状增厚32例(4.24%)、溢液32例(4.24%)、肿块 溢液儿例(1.46%)、乳痛 肿块98例(12.99%)、乳痛 溢液19例(2.52%)。片状增厚 乳痛79例(10.48%)。以肿块 溢液恶性影像学表现最高。手术261例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188例,恶性肿瘤73例。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90.42%(170/188),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93.15%(68/73)。结论 钼靶X线检查是乳腺疾患的首选检查方法,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术前评价的正确性应结合B超、CT及MR检查。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利塞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利塞膦酸钠灌胃治疗组(B组)、去卵巢模型+股骨干骨折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C组), 每组20只。骨折模型建模后第3周和第6周时动态观察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影像学及骨组织显微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①通过X线检查结果可知,B组在第3、第6周时,骨折处骨痂形成,局部骨密度越来越高,前3周骨折出现愈合加速,后3周出现明显延迟愈合情况;同时期B组、C组骨折处相比较,前3周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好,但在第6周时,B组大鼠出现骨折处骨连续性较A组、C组差,骨折处局部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情况;②同时期各组大鼠病理切片结果对比,B组大鼠在前3周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较A组、C组多,骨小梁较密集,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较好,骨皮质厚度更大,骨折愈合情况更好;但在后3周时,B组大鼠较A组、C组骨折处增殖的软骨细胞少,骨小梁稀疏,骨小梁相互之间连接性差,骨皮质厚度变化不明显,出现骨折愈合延迟现象;在同时期前后对比中,B组大鼠在前3周局部骨折处出现明显加速现象,后3周则出现明显延迟愈合现象;③各组大鼠BMD、BMC组间、组内对比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利塞膦酸钠在前3周可显著提高大鼠骨折处BMD、降低大鼠骨折处BMC,且显著提高骨折处BMD增加速度,延缓骨折处BMC降低速度,但在后3周出现延迟骨折愈合情况。结论 早期骨质疏松性非典型性骨折患者愈合过程中建议使用利塞膦酸钠,中、后期则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