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对于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3年11月来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就诊的乳腺疾病患者832例,入选病人全部双体位拍摄并进行COMBO模式检查[包括DBT和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分别对COMBO及FFDM检查进行BI-RADS分类,并比较COMBO模式和FFDM检查模式在同一患者图像中腺体含量的判断、肿块特征的显示以及间接征象的显示;对832例进行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判断两种检查方法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对有病理结果的79例患者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结果:本组乳腺疾病患者中,多量腺体者(包括c类及d类)占87.6%,少量腺体者(包括a类及b类)占11.7%。判断腺体含量时,COMBO模式可以观察到更细致的腺体分布状况;秩和检验结果显示:COMBO模式及FFDM检查模式对乳腺 BI-RADS分类诊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BO整体分类级别高于FFDM;诊断效能的比较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FFDM ROC曲线下面积是0.805,COMBO模式ROC曲线下面积为0.941,COMBO模式最佳截点值的敏感度为82.9%,高于FFDM的敏感度(60%),二者的特异度相同,均为93.2%。结论:DBT在乳腺X线检查进行BI-RADS分类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形态学定量评估方法和Genant半定量方法对DXA影像进行椎体骨折评估的一致性。方法对217例≥50岁绝经后女性作骨密度检测的同时进行胸腰椎T4~L5正侧位扫描,采用形态学定量评估方法和Genant半定量方法进行椎体骨折评估,比较二种方法确定椎体骨折的一致性和二种方法确定椎体骨折组与无椎体骨折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形态学定量评估方法确定59例椎体骨折,椎体骨折率为27.19%;Genant半定量方法确定60例椎体骨折,椎体骨折率为27.65%。kappa一致性分析,κ=0.80。二种方法确定椎体骨折组与无椎体骨折组的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Genant半定量方法和形态学定量评估方法均是评估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背景:髋关节成形患者具有较高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骨质疏松症影响假体存活率,髓腔闪烁指数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变化。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关系,提高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方法:回顾性研究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骨盆X射线正位片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和股骨颈骨密度,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57例髋关节成形患者的股骨近端髓腔闪烁指数为1.8-4.8(3.1±0.7);髓腔闪烁指数4.7者1例。年龄对髓腔类型有影响,〉60岁组烟囱型髓腔显著性多于≤60岁组,髓腔闪烁指数≥3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髓腔闪烁指数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为(0.590±0.092) g/cm2,显著低于≤60岁组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0.751±0.235) g/cm2(P=0.000),比较发现随骨密度降低,髓腔闪烁指数均值变小。因此股骨颈骨密度与髓腔闪烁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乳腺X线摄影(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及彩超对于结构扭曲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对比研究及结构扭曲在X线征象的分析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8年12月就诊的51例乳腺疾病患者,年龄20~70岁(44.84±8.738岁),均接受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及彩超检查且发现单纯结构扭曲征象,同时具有病理结果,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进行阅片诊断,比较3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及结构扭曲的征象分析。结果Fisher精确算法分析显示,结构扭曲X线征象(中心密度、病灶边缘情况、病变区周围腺体结构)均在良恶性鉴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3种检查方式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均具有乳腺疾病诊断价值。3种检查方法,数字乳腺断层摄影敏感度 ( 67.5%)大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62.2%)及彩超(61.9%),特异性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均高于其他两者。结论数字乳腺断层摄影相对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彩超能更好地观察结构扭曲病变,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简称水凝胶)隆乳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89例采用注射水凝胶隆乳患者,分析其体格检查及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结果.结果:注射水凝胶后58例乳房外观尚好,31例外观不对称;其中37例可及不规则硬块.钼靶片显示31例水凝胶与正常腺体间分界清楚.41例分界不清,其中63例密度高于或稍高于腺体,13例密度与腺体相近.13例见大小不一结节影遍布双乳,正常腺体结构未能显示.结论:乳腺X线检查能较直观反映水凝胶隆乳术后乳腺结构的变化,更能定期观察中远期疗效.可作为术后观察隆乳效果的主要方法.对于乳腺病变的排查可结合MRI检查.  相似文献   
26.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技术平均腺体剂量(AGD)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乳腺三维断层摄影技术进行检查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乳腺厚度的不同,分为4组,每组各59人。采用非参数统计以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厚度乳腺的曝光条件(mAs)和AG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同一厚度,不同AGD条件下成像的乳腺图片,分析其图像信噪比与AGD之间的关系。结果:当乳腺厚度增加时,曝光条件(mAs)与AGD均随之增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77, P<0.05)。对于相同厚度的乳腺图片,AGD越高,图像信噪比越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厚度≤29 mm:r=0.977, P=0.023;厚度30~45 mm:r=0.994, P=0.006;厚度46~59 mm:r=0.998, P=0.002;厚度≥60mm:r=0.980, P=0.020)。结论:乳腺的厚度越厚,其曝光条件(mAs)与AGD就越大;对同一厚度的乳腺,AGD越高,成像的图像信噪比越高,图像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比较普通与骨质疏松专长放射科医师X线胸部侧位像的椎体骨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216例50~95岁住院女患者胸部侧位像的椎体X线表现,将获得ISCD证书的放射科医师的评阅结果与既往普通放射科医师的报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1)既往普通放射科医师报告椎体脆性骨折98例,椎体骨折率为3.0%,报告中均未进行椎体骨折的分度诊断。获得ISCD证书的放射科医师诊断椎体脆性骨折数为374例576椎,椎体骨折率为11.6%,其中1个椎体骨折252例,2个椎体骨折81例,≥3个以上椎体骨折41例;576骨折椎中,轻度132椎(23.0%)、中度226椎(39.2%)、重度218椎(37.8%);获得ISCD证书的放射科医师诊断椎体脆性骨折显著高于普通放射科医师(P0.01)。(2)50~59岁椎体骨折率为4.3%,60~69岁椎体骨折率为11.1%,70岁以上椎体骨折率为25.8%,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50岁女性中,椎体骨折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普通放射科医师诊断形态学椎体骨折漏诊率高,经过骨质疏松知识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椎体骨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9.
背景: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脆性骨折或骨密度 T ≤-2.5标准差,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可作出骨质疏松的诊断。在做骨密度检查时同时进行椎体骨折评估,可以避免单一因素的评判造成骨质疏松症的漏诊,有利于提高骨质疏松的诊断率。目的:评估骨密度结合椎体骨折对骨质疏松症临床诊断率的影响。方法:对217例年龄≥50岁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行髋部骨密度检测,同时进行椎体骨折评估,比较单纯依靠骨密度检查与骨密度结合椎体骨折评估对骨质疏松的诊断率的影响,同时探讨骨密度对椎体骨折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92例骨密度T ≤-2.5,达到骨质疏松诊断阈值,占42.4%;102例骨密度-1〉 T 〉-2.5,为低骨量,占47.0%;23例骨密度在正常范围,骨密度T〉-1,占10.6%。158例无椎体骨折;59例(27.2%)椎体骨折,101个骨折椎。骨密度T〉-2.5的患者椎体骨折率为21.6%,骨密度T ≤-2.5的患者椎体骨折率34.8%,两组骨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骨密度结合椎体骨折评估的骨质疏松诊断率为54.8%,比单纯依靠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诊断率提高12.4%(P=0.01)。说明绝经后女性做骨密度检测的同时进行椎体骨折评估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骨密度和髋部结构强度变化。方法对95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女性患者进 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和髋关节结构分析,年龄:76. 60 ±9. 36岁,体重指数:20. 88 ±3. 72 kg/m2 ;将63例年龄>50岁骨密度 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女性年龄57. 24 ±5. 65岁,体重指数:26. 56 ±4. 82 kg/m2,比较二组股骨颈骨密度和结构强 度参数(包括骨横截面积、皮质厚度和屈曲应力比)。结果髋部骨折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股骨颈和转子间的骨横截面积和 皮质厚度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屈曲应力比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87. 4%髋部骨折患者的股骨颈和转子间屈曲应力比均> 10;而84. 1%正常骨密度组患者的股骨颈和转子间屈曲应力比均< 10。结论髋部骨折患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及髋关节结构 强度均发生非常显著改变,骨强度降低,HSA提供的结构强度参数有助于预测髋部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