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5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复杂。《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徐灵胎亦云:“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遗害无穷。”中医药在治疗咳嗽方面有其独到的方法。蔡宛如主任中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从医近30年,学验俱丰,对于治疗各种咳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择要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2.
肺血管重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发生及不可逆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主要表现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肌型血管中膜增厚,非肌型血管肌化,成纤维细胞和胞外基质合成增多等。中医认为肺脏久病,病邪由气入血而病络,或邪气直接扩散入于肺络,络气亏虚,气虚无力推动血及津液的正常运行而致血停成瘀,津聚为痰,痰浊、瘀血有形之邪阻塞肺络,致肺络改变,病理因素主要仍是“痰”和“瘀”。近年来,有关中医药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血管重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一定进展,现将其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3.
蔡宛如教授、浙江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对于膏方在治疗预防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使用经验,在运用膏方调理哮喘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温肾益气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的80例COPD稳定期C组及D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C组予噻托溴铵18μg吸入,1次/d;D组在C组基础上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320μg/4.5μg/吸,60吸)吸入,2次/d。对照组依据COPD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指南2013年版予上述西药治疗,疗程12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基础上加温肾益气颗粒口服,1包/次,2次/d,温肾益气颗粒疗程3个月,西药疗程同对照组。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指标、肺功能指标、肺过度充气指标的变化。[结果](1)临床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症候评分:两组积分较治疗前均减少(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肺功能: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肺功能指标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肺过度充气指标: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5)急性加重次数:两组治疗后均能减少急性加重发作频率(P0.01),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6)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温肾益气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C组和D组患者,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肺过度充气状态,减少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35.
蔡宛如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病位多在肺、脾、肾三脏,病程迁延,易出现"痰"、"瘀"等病理产物,常因虚致实从而导致急性加重事件的发生,临床多表现为正气不足、痰瘀内阻所致诸症。因此,蔡师认为"治未病"思想应贯穿该病治疗始末,该思想基于中医五脏生克乘侮规律,根据疾病传变特点,并且结合体质辨证,强调扶正培元的重要性,在治疗上多采取补肺健脾、温肾益气等方法,处方灵活,配伍严谨,在控制病情及预防急性加重等方面收效显著。由此,蔡宛如教授治未病思想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实用价值,值得传承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对哮喘大鼠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 6)与白介素-13(IL-13)水平的干预作用,探讨其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ULL组)、模型组(OVA组)、地塞米松组(DXM组)及芍药甘草汤高(SG10组)、中(SG5组)、低(SG2.5组)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均行支气管哮喘造模,相应药物灌胃。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法测肺组织中STAT 6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3含量。结果与NULL组比较,OVA组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气道上皮STAT 6表达和血浆IL-13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DXM组及各剂量芍药甘草汤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气道上皮STAT 6表达和血浆IL-13水平较OVA组降低(P0.01),但仍高于NULL组(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防治大鼠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STAT 6表达,降低血浆IL-13水平,降低哮喘大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37.
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一种迄今为止尚未充分认识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它是由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所引起,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认为应按瘟病及湿热疫病论治.中医理论历来就非常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工作,强调扶正治未病.为更好地早期防治非典,笔者拟就祖国医学有关疫病防治的文献作一简要的回顾,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8.
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疾病时,根据不同病情、病期而有侧重。在急笥发作期和重症阶段,由于西药抗感染,平喘,止血等作用奏效较快,故先以西药治疗为主,辅以中药如清肺化痰止咳等;随着病情控制,逐渐加强中药治疗力度,以祛邪扶正,为尽早撤离西药做好准备,在缓解期则重用中药扶正固本,增强机体防御能力以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39.
蔡宛如教授治疗肺系疾病,善从脾胃着手,治疗上注重肺与脾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健运脾胃、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理气止咳,益胃滋阴、润肺止咳,清胃泻热、清肺止咳,温胃化饮、固护肺卫,兼以通腑降气、调畅气机。不拘泥于古方,临床用药简洁有效。临床上注重辨病与辩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芍药甘草汤对支气管哮喘SD大鼠Treg/Th17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IL-2、IL-6、IL-10、IL-17的干预情况,探讨芍药甘草汤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芍药甘草汤组、地塞米松组、中西医结合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卵白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组给予对应药物,用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肺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IL-2、IL-6、IL-10、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脾脏CD4+细胞数及比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均可显著降低IL-2、IL-6及IL-17水平(P<0.01),同时能显著升高IL-10含量(P<0.01);各药物组之间比较IL-2、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IL-17表达比芍药甘草汤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芍药甘草汤组能显著增加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P<0.01)。结论 芍药甘草汤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哮喘大鼠Treg/Th17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