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目的:对以针刺为主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文献进行Meta分析,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月经不调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以"针刺""针灸"和"月经不调"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中国知网2012年至2017年9月在国内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月经不调的随机对照临床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分别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经异质性检验,发现大部分研究对象同质,且以针刺为主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部分文献证明以针刺为主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42.
目的 观察并比较≥18岁HIV感染者(感染者)接受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RT)36个月内,不同年龄组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水平,探讨年龄因素对参加ART的感染者CD4计数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柳州市和昆明市3家艾滋病治疗定点医院初次接受ART年龄≥18岁感染者,观察时间为初次接受ART之日(基线)起满36个月。研究对象基线和随访数据通过国家ART信息系统收集。按照基线年龄分组为18~49岁组、50~59岁组和≥60岁组。CD4计数按照基线水平分为<200个/μl和200~350个/μl两层。以基线和治疗36个月内不同时间CD4计数水平为因变量,应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基线年龄、病毒抑制情况、性别、基线CD4/CD8比值以及开始ART方案等因素对CD4计数水平的影响。结果 共收集5 331例感染者数据。基线CD4<200个/μl和200~350个/μl两层的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 P=0.938)。在基线CD4<200个/μl层,50~59岁组和≥60岁组在ART 36个月内的CD4计数水平均低于18~49岁组;在基线CD4为200~350个/μl层,50~59岁组与18~49岁组的CD4计数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组的CD4计数水平低于18~49岁组。结论 年龄是ART后CD4计数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针对≥50岁感染者应该更早启动ART,有助于其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3.
多器官功能衰竭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病因以感染,创伤和中毒居多数。发病机理与内源性介质,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TNF)有关。MOF104例中死亡67例(64.4%),累及4个器官以上所致功能衰竭病死率达100%。存活37例中,采用人工肾和呼吸机20例(54.1%)。首发衰竭器官以及免疫系统最多,器官累及数目以2-4个为多,病死率随着累及器官的频数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而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慢乙肝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1]。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为探讨细胞免疫在慢丙肝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程度,我们对75例慢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及73例慢乙肝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选自近3年我院住院病人。诊断按1990年第六次全国肝炎学术会议(上海)标准诊断为慢丙肝和慢乙肝的病人,排除重叠和混合感染,检测前没有应用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45.
[目的]通过项目管理提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安全套使用率及安全意识,减少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及性病的传播。[方法]运用项目管理分析HIV感染MSM安全套使用率低的原因,制定随访管理及健康宣教标准化方案,分析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医院感染门诊随访的778例HIV感染MSM实施项目管理方案干预后安全套使用率和安全意识的变化。[结果]778例病人年龄18~78(37.54±12.22)岁。项目管理实施后,HIV感染MSM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使用安全套意识提高,安全套全程使用率由76.3%提高到98.1%,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制定随访管理及健康宣教标准化方案的项目管理可提高门诊HIV感染MSM安全套使用率,改变其性行为的方式及提高其安全性行为的意识,减少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6.
艾滋病(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较常见,现将我院2001年收治的2例AIDS合并痴呆综合征报道如下。 病例1:男,37岁,广州某大学讲师。因反复发热、智力进行性下降1年入院。近1年无明显原因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无寒战、盗汗、智力、记忆力进行性下降,有时出现幻影及听力减退等,无头痛、咳嗽、恶心、呕吐。起病后精神、胃纳差,全身乏力,间有腹泻,每日2~4次,排黄色水样便。患者有冶游史,10年前到巴拿马及泰国居住数月。查体:体温37.3℃,神清,表情呆滞,综合理解力  相似文献   
147.
230例HIV/AIDS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肝脏损害情况。方法检测230例住院的HIV/AIDS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分为单纯HIV感染、HIV/HCV、HIV/HBV、HIV/HCV/HBV合并感染4组,对这4组患者的肝脏病理、CD4 淋巴细胞计数、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合并HCV感染的患者住院时的CD4 计数216±195/mm3,与单纯HIV感染者及合并HBV感染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纯HI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呈非特异性改变,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酸转氨酶(AST)呈轻度升高,白蛋白(ALB)降低;HIV/HCV、HIV/HBV合并感染者的肝脏损害表现为肝脏病理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比单纯HIV感染者高,ALT、AST呈轻度升高,ALB降低,以HIV/HBV合并感染者为明显,达27.7±7.5g/L;HIV/HCV/HBV合并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最严重,表现为总胆红素(TB)明显增高,达61.0±100.6μmol/mm3,ALT、AST呈轻至中度升高,ALB降低,胆碱脂酶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除ALB外,与单纯HIV感染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单纯HIV感染患者的肝脏损害呈非特异性,HIV合并HCV或/和HBV感染,可加重患者的肝脏损害,以同时合并HCV、HBV感染者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8.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12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通过对12例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SM)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12例AIDS合并PSM的住院患者的资料。PSM的确诊依靠培养和病理检查。结果本组患者以反复发热、咳嗽、消瘦、腹泻、贫血、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尤其是皮肤坏死性丘疹为临床特点,外周血CD4计数均少于0.1×109/L。结论遇上述情况时应考虑PSM并行相关检查,此对PSM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组1例极可能是江西首次发现的AIDS合并PSM。  相似文献   
149.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可引起人类感染,大多经呼吸道吸入,在肺部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传染,亦可由破损皮肤及肠道传人.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可向全身播散,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HIV感染、肝硬化、糖尿病、实体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类风湿性疾病、皮质激素的使用和慢性肾脏疾病等¨].在未知或没有免疫抑制的人群中,也会发生隐球菌感染[2].在HIV感染高流行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高,且预后差.艾滋病患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的病死率为9% ~ 55%,非HIV感染者病死率为15% ~44%[3].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对临床医师来说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比较分析我院非HIV感染与HIV感染患者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