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院自 1993年 1月至 1998年 6月共收治脊髓单发性血管网状细胞瘤 12例。现结合文献 ,分析总结脊髓血管网状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治疗。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16~ 6 2岁 ,平均 31.9岁。其中 2 1~ 4 0岁 8例 ,占 6 6 .7%。病程 3月至 4年 ,平均 2 2 .5个月。1.2 症状和体征 :感觉障碍 7例 (58.3% ) ;运动障碍8例 (6 6 .7% ) ;自发性疼痛 5(4 1.7% )。大小便功能障碍 3例。病变部位以下的感觉和运动障碍是最常见的神经体征。1.3 病变部位及大小 :延颈髓 2例 ,胸段脊髓 8例 ,腰骶段 2例 ,均为单发 ,不…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2007年4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MM患者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8~74岁.5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脊髓,1例全脑转移.均行CT或MRI检查.病灶位于右额4例,右颢、左颞、左顶和C5~7,各1例.6例行病灶切除术,1例行伽玛刀治疗.病理诊断2例为转移性中枢神经系统MM,5例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MM. 结果 术后1例原发MM失访.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周~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例转移MM于术后2个月死亡,1例转移MM行伽玛刀治疗后2周死亡;1例原发MM术后2年死亡.3例原发MM分别于术后6、10、24个月健在,生活能自理. 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MM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MRI诊断有一定帮助,但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建议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4.
徐建国  游潮  周良学  蔡博文  姜曙 《西部医学》2009,21(11):1866-1867,1869
目的探索额下-翼点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58例颅咽管瘤患者采取经额下-翼点入路切除肿瘤,并分析患者术前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效果、随访情况。结果158例颅咽管瘤患者经额下-翼点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全切138例(87.34%),围手术期死亡4例(2.53%)。术后尿崩129例(81.64%),癫痫发作9例(5.69%)。患者术后综合效果良好。平均随访56.3个月,27例患者复发,复发率17.53%。结论经额下-翼点入路能安全切除颅咽管瘤,死亡率、致残率低,术后并发症可预防,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55.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技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结果 全部病灶均于显微镜下全切,术中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海绵状血管瘤.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2例无变化,3例症状加重.术后随访6-24个月,13例患者复查均无复发,其中8例恢复正常生活,2例生活基本自理,3例偏瘫.结论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PET/CT显像中病灶径长(最大径、最小径)、密度与标准摄取值(SUV)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将影响因素扣除后,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分期肺癌标准摄取值(SUV)间的差异。[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2011年4月行PET/CT检查疑诊肺癌,后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原发性鳞癌无转移患者9例,鳞癌有转移患者13例(和/或淋巴结及远处病灶转移),腺癌无转移患者13例,腺癌有转移患者16例(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对病灶径长及病灶密度与SUVmax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分析。对肺癌各组织学类型及不同分期间SUV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最大径、最小径及密度与SUVmax之间的单因素相关分析P值均<0.001,R分别为0.600、0.666、0.452,即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三个变量与SUV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P值<0.05;R为0.692,得到回归方程Y=1.353+0.537×最大径+3.036×最小径+0.024×密度。四组间协方差分析结果为:P值>0.05。[结论]病灶最大径、最小径及病灶密度均与SUV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将各影响因素扣除后,不同组织学类型及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SUVmax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巨大富血管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疗效与技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2年6月32例巨大富血管脑膜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脑膜瘤切除按Simpson分级,1级15例,2级9例,3级6例,4级2例.死亡2例.并发症:术后继发颅内血肿4例,脑水肿及梗死6例(再次手术减压4例),缄默症1例,脑脊液漏3例,颅内感染1例.神经功能损害或症状较术前加重7例.30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6月, Simpson 1级切除无复发,Simpson 2级切除4例复发,Simpson 3、4级切除5例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肿瘤6例.7例放射治疗随访期内肿瘤均无明显增大.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评估神经功能障碍,Ⅰ级25例,Ⅱ级5例,Ⅲ级2例,术前后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696). 结论脑膜瘤手术治疗应力争全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分块切除肿瘤,利用显微技术仔细分离瘤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8.
颅脑气枪伤是近年来逐渐出现的1种新的员伤类型,其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特殊性,我科从1980年至今共收治40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9.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5%.10%,多数发生于幕上,约占75%,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约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20%。目前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由于部位深在,位于生命中枢,其周围有重要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手术风险大。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我科自2002年至2004年共手术治疗8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0.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治疗结果和并发症,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颅咽管瘤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各种治疗方法均具有相应的并发症和复发可能,总病死率12.5%。下丘脑损害后症状复杂,发生率60.7%: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48.2%;术后视力减退发生率14-3%。其他并发症还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鼻漏、暂时性偏瘫、缄默性失语、创伤性动脉瘤、癫痫等。平均随访1.98年,复发率17.9%.结论颅咽管瘤并发症发生率高,机制复杂;采用微创治疗手段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