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Lyme氏病为包柔氏螺旋体感染,其动物宿主是硬蜱属壁虱。病程分三期:Ⅰ期症状为红斑、淋巴结炎、流感样症状;Ⅱ期有淋巴细胞性脑膜神经根炎、面瘫、前庭症状和听力障碍;Ⅲ期为关节炎,慢性萎缩性肢皮炎,慢性脑膜炎。发病症状多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实验室诊断依靠血清和脑脊液IgG及IgM荧光免疫试验(IgG-IFT,IgM-IFT)、酶联免疫吸附试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价我国3种商品化抗棘球蚴抗体检测试剂盒用于棘球蚴病血清学诊断的效能。方法 收集142份细粒棘球蚴病、89份多房棘球蚴病确诊患者及39份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分别采用试剂盒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B(ELISA法)、C(胶体金法)检测,比较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差异,分析采用试剂盒A和B检测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吸光度值(A值)与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评价3种试剂盒检测棘球蚴病的效果。结果 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单核细胞计数(MONO)、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细粒棘球蚴病患者淋巴细胞计数(LYM)和白蛋白(ALB)中位数显著高于多房棘球蚴病患者(P均< 0.05),而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中位数显著高于细粒棘球蚴病患者(P < 0.01)。采用试剂盒A检测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A值与患者WBC(rs = 0.153,P < 0.05)、EOS(rs = 0.174,P < 0.05)呈线性正相关,与TBIL(rs = -0.134,P < 0.05)、IBIL(rs = -0.146,P < 0.05)呈线性负相关。采用试剂盒B检测的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A值与WBC(rs = 0.257,P < 0.01)、NEU(rs = 0.203,P < 0.01)、MONO(rs = 0.159,P < 0.05)、EOS(rs = 0.330,P < 0.01)、ALT(rs = 0.171,P < 0.01)、AST(rs = 0.160,P < 0.05)呈线性正相关,与ALB呈线性负相关(rs = -0.168,P < 0.05)。试剂盒A、B和C诊断棘球蚴病患者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6.30%、69.63%和91.48%,敏感度分别为84.42%、64.94%和92.21%,特异度分别为97.44%、97.44%和87.18%,约登指数分别为0.82、0.62和0.79,Kappa值分别为0.600、0.337和0.750。试剂盒A、B和C诊断细粒棘球蚴病患者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4.54%、64.64%和71.82%,敏感度分别为80.99%、55.63%和68.31%,特异度分别为97.44%、97.44%和87.18%,约登指数分别为0.78、0.53和0.56;试剂盒A、B和C诊断多房棘球蚴病患者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2.19%、85.16%和85.16%,敏感度分别为89.89%、79.78%和84.27%,特异度分别为97.44%、97.44%和87.18%,约登指数分别为0.87、0.77和0.72。试剂盒C在诊断细粒和多房棘球蚴病时存在交叉反应。试剂盒A和B用于诊断棘球蚴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和0.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1.618,P > 0.05),试剂盒A和B诊断棘球蚴病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 = 0.585,P < 0.01)。结论 3种抗棘球蚴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多房棘球蚴病血清学诊断效果均优于细粒棘球蚴病。试剂盒A诊断棘球蚴病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性能相对稳定、干扰因素相对较少,适合用于棘球蚴病术前初步诊断和术后患者血清抗体随访监测;试剂盒C诊断棘球蚴病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方便、报告率高,适用于棘球蚴病初步筛查。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IH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特发性面肌痉挛126例作A组,不伴面肌痉挛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作B组(对照组)。在神经根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显微镜或鼻内窥镜观察面神经根周围病变。结果:A组中面神经根部病变包括:责任血管压迫120例(95.2%);胆脂瘤1例(0.8%);原因不明5例(4%);伴神经根粘连82N(65%);B组中面神经根出现血管“接触”64例(80%);构成压迫者仅18例(22.55%);6例(7.5%)伴蛛网膜粘连。结论:引起IHFS主要病因是神经根血管压迫,局部新生物如胆脂瘤也是病因之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明。面神经根部蛛网膜粘连是血管压迫致病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超声在眼外伤后晶状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眼外伤后晶状体病变的声像图表现。结果1.晶状体的声像图因眼外伤后晶状体受损部位、程度、形式的不同而不同。2.根据声像图中晶状体回声的有无、形态的完整与否、位置的正常与否将眼外伤后晶状体病变分为四型:单纯白内障型、白内障伴囊膜破裂型、白内障伴脱位型、晶状体消失型。结论超声能弥补眼外伤后眼科常规检查的不足,清晰显示晶状体的受损情况并作出超声分型,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及治疗时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5.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自2003年4月以来,我科在鼻内镜下应用显微鼻钻对36例下鼻甲骨质肥厚行“功能性”下鼻甲手术,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扁桃体摘除术是常见手术之一,术后扁桃体出血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后果严重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回顾本院白1998年6月至2006年12月行扁桃体摘除术480例中,发生扁桃体出血19例,分析术后出血原因,探讨扁桃体出血治疗和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偏头痛疼痛点病理学观察及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采用麦角胺等药物、针灸和局部阻滞疗法效果不理想,愈后容易复发,且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Wolff血管假说认为头痛是颅外血管过度扩张所致,但至今缺乏局部病理学依据,疼痛发生机制不清。我科1993年以来对12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的疼痛点作了局部病理学观察及显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肌痉挛(IH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选择IHFS126例作A组,不伴面肌痉挛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0例作B组(对照组)。在神经根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显微镜或鼻内窥镜观察面神经根周围病变.结果:A组中面神经根部病变包括:责任血管压迫120例(95.2%);胆脂瘤1例(0.8%),原因不明5例(4%),伴神经根粘连82例(65%)。B组中面神经根出现血管“接触”64例(80%),构成压迫者仅18例(22.5%),伴蛛网膜粘连6例(7.5%)。结论:引起IHFS主要病因是神经根血管压迫,局部新生物(如胆脂瘤)也是病因之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明。面神经根部蛛网膜粘连是血管压迫致病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从长期临床疗效证实特发性半面痉挛 (idiopathichemifacialspasm ,IHFS)的病因 ,分析比较显微血管减压术 (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 ,MVD)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神经梳理牵拉术(microneurovasculardecompressionneurocombingneurotractiondraw ,MVDCTD)治疗特发性半面痉挛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访 1985年以来资料完整、手术时间超过 3年以上的患者 5 5 4例。结果 MVD148例 ,观察时间最长者 13年 9个月 ,治愈 117例 ,治愈率 79 0 5 % ;复发 31例 ,复发率 2 0 95 %。MVDCTD 40 6例 ,观察时间最长者 12年 3个月 ,治愈 374例 ,治愈率 92 12 % ;复发 32例 ,复发率 7 88%。 6 3例复发病例中 38例在手术后 2年之内复发。并发症 :听力下降 31例 (2 85 % ) ,轻度耳鸣 2 2例 (2 0 2 % ) ,1度面瘫 78例 (7 18% ) ,颅内感染 34例 (3 13% )。结论 血管压迫面神经根为特发性半面痉挛的主要病因 ,面神经核功能异常也为其原因之一。MVDCTD治愈率高 ,复发率低 ,长期疗效稳定 ,优于MVD。  相似文献   
30.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自2003年4月以来,我科在鼻内镜下应用显微鼻钻对36例下鼻甲骨质肥厚行"功能性"下鼻甲手术,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