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中药(单味、复方制剂、中成药或汤剂)与西药合用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中药、西药或两者)作用与药效的变化.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与西药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问题,药物之间可能因为配伍禁忌、药理协同或拮抗、药代动力学改变、相关代谢酶的被诱导或抑制,导致疗效的改变、增加或减少不良反应,甚至发生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62.
目的 采用TOAST分型法研究进展性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43~87岁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定诊断.依据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OAS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的脑梗死病因分型,经统计学分析构成比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结果 (1)根据TOAST分型构成,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占54.12%;小动脉闭塞型卒中占41.18%;心源性脑栓塞占1.18%;其他原因型卒中占1.18%;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占2.34%.(2)危险因素暴露率最高为吸烟(32.94%),其次是脑梗死病史(29.41%),以下依次为糖尿病史(27.06%)、饮酒(15.29%)、冠心病史(8.23%).结论 进展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卒中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因素以吸烟、脑梗死病史及糖尿病史的暴露率为高.  相似文献   
63.
目的:开发和验证中医证候的缺血性中风病复发早期预警模型和风险评估工具.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注册登记研究设计,在全国7家临床分中心,纳入2016年11月—2019年2月期间,1741例首发缺血性中风病的住院患者.采用距离相关系数、互信息熵和统计相关性检验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变量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的Cox回归模型并结...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近5年已发布的中国神经血管手术防治卒中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和推荐意见。方法以卒中与指南相关的主题词与自由词计算机检索国内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医脉通等)及国外平台(PubMed、NGC、GIN等),时限为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Ⅱ)评价指南质量,比较不同指南的证据与推荐意见。结果初步检索9 490篇文献,最终纳入16篇。16篇指南在AGREEⅡ6个领域,即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制定严谨性、表达清晰性、应用性、编辑独立性的平均得分率分别为66.3%、27.4%、23.0%、53.9%、18.8%和0%。不同指南均提示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球囊扩张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应用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而对于颅外段椎动脉狭窄则推荐行椎动脉支架治疗,但并不对颅内动脉狭窄推荐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介入手术围手术期需关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血压、血糖、血脂管理和术后监测的适用。对于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特别是椎动脉支架术后,指南推荐使用药物涂层支架,但术中抗凝肝素剂量尚有争论。颅内动脉瘤指南更倾向推荐行介入治疗,不同区域的脑出血推荐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案。结论该领域指南能体现临床实践中的关键问题,紧跟国际理念。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指南需要更新且推荐意见应多参考我国人群的证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价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关于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评价其研究质量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共计患者1 337例.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按对照措施分临床亚纽时,OR合并=3.75[95%CI:2.70,5.20],显著性检验Z=7.88,P<0.00001.按高低剂量分临床亚组时,OR合并=3.60[95%CI:2.59,6.00],显著性检验Z=7.61,P<0.00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比较:WMD合并=-3.39[95%CI:-4.83,-1.95],显著性检验Z=4.60,P<0.00001.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缺血中风急性期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具有提高缺血中风急性期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较低,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均不同程度降低了该Meta分析结论的可靠性,故尚需进行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对211例缺血中风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7±3) d,分别以二磷酸腺苷( ADP)和花生四烯酸( AA)作诱导剂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以ADP及AA作为诱导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进一步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阿司匹林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能促使部分阿司匹林非敏感患者,达到阿司匹林敏感水平( P=0.00)。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能协同进一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联合用药情况下能对阿司匹林抵抗产生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7.
从临床试验实施前准备、实施过程的分级质量控制、数据管理、质量控制的难点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对实施大型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为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应在临床试验前平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试验开始后重点督促样本纳入进度,保证数据填写和录入及时、真实、可靠;数据管理要根据研究目的建立数据库,事先考虑到不同数据库之间转换,严格遵照《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原则动态全程管理,以此保证临床试验数据可信、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68.
突发急性传染病是最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几千年来,中医药广泛应用于包括急性传染性疾病等多种病症的防治.但是,目前仍缺乏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辅助中医药在此背景下的临床决策,中医药应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措施与研究方法也有待完善.因此,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循证工作组提出5项倡议,以期推动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初步探讨舒筋颗粒对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急性卒中后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舒筋颗粒、巴氯酚治疗,并用统一的肌张力评定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级别差值经秩和检验、下肢痉挛评定积分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21d、28d的上、下肢肌力不同级别变化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颗粒对缓解卒中后肢体痉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其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病例四诊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获得每一个患者所属的中医证候分型,比较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470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患者中医证候类型构成中不同证候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27.45%)、心脾两虚(22.34%)、痰火扰心(14.47%)、大肠结热(12.98%)、痰毒阻络(10.85%)、肾阳虚(7.02%)、肾阴虚(4.47%)、痰毒蒙闭(0.43%)。从虚实来看,61.28%的患者以虚证为主(第一、二、四、五证型),38.72%以实证为主。不同年龄组的中医证型构成不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型的性别分布:男女患者均以脾胃虚寒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心脾两虚,最低为痰毒蒙闭,男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诊断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本组患者中,铅吸收主要存在5个中医证型,其显现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脾胃虚寒(50%)、心脾两虚(18.55%)、大肠结热(16.94%)、肾阳虚(8.06%)、痰火扰心(6.45%);轻度中毒则依次为心脾两虚(24.16%)、脾胃虚寒(24.16%)、大肠结热(20.13%)、痰火扰心(20.13%)、肾阳虚(6.71%)、肾阴虚(6.7%);中度中毒依次为痰毒阻络(26.15%)、心脾两虚(23.59%)、脾胃虚寒(15.9%)、痰火扰心(15.38%)、肾阴虚(7.18%)、肾阳虚(6.67%)、大肠结热(5.13%);中毒仅出现属痰毒蒙闭型的铅脑病2例,暂未收集到铅麻痹病例。结论:本结果初步揭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中医辨证驱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