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从细胞水平探讨灯盏生脉胶囊(DZSM)含药血清对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OGD/R )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出生24 h内SD大鼠的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7 d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OGD模型组、正常血清对照组、低剂量DZSM组、高剂量DZSM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预处理及造模,其他各组在OGD/R前分别采用0.9%氯化钠溶液、正常大鼠血清、低剂量DZSM含药血清、高剂量DZSM含药血清预处理,在OGD/R后24.0 h用光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采用X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测定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量,并观察OGD/R后0.5、6.0、12.0、24.0 h Cx43表达变化。结果OGD/R后24.0 h,OGD模型组神经元呈现损伤特征,细胞存活率〔(54.6±6.4)%〕较空白对照组(100.0%)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48.6±4.6)%与(8.8±1.0)%〕(P<0.05);OGD/R模型组Cx43在OGD/R后0.5 h表达量升高,并持续整个观察过程(P<0.05)。低、高剂量DZSM组光镜下可见神经元损伤,较OGD模型组减轻;低剂量DZSM细胞存活率为(69.6±7.7)%,高剂量DZSM细胞存活率为(76.1±8.8)%,均较OGD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高(P<0.05);低剂量DZSM组细胞凋亡率为(25.0±5.9)%,高剂量DZSM组为(18.2±4.9)%,与OGD模型组〔(48.6±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模型组、正常血清对照组、低剂量DZSM组和高剂量DZSM组Cx43表达量分别为(72.8±6.9)、(63.1±6.6)、 (21.1±3.2)、(24.4±3.8),低、高剂量DZSM组与OGD模型组相比,Cx43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 DZSM含药血清可抑制OGD/R模型神经元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x4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2.
犬颈外动脉置入国产颅内动脉支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国产颅内动脉支架的轴向柔顺性、径向支撑力、致血栓性、X线可见性。方法:将6只健康家犬随机分成3组,通过介入导管技术将国产支架置入犬双侧颈外动脉远端分支,分别在支架置入后10min(n=12)、1周(n=4)、4周(n=4)、24周(n=4)进行颈外动脉造影,观察支架情况并测量靶血管直径。结果:6只家犬共成功置入国产支架12个,无支架脱落、球囊破裂等。支架易于通过纡曲的颈外动脉虹吸部到达靶血管,支架扩张后靶血管扩张达到预定直径(术前与术后10min靶血管直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支架置入后10min颈外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无夹层、穿孔、撕裂等异常,靶血管内无急性血栓形成,1支靶血管远端小血管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支架置入后1周、4周、24周颈外动脉造影显示:靶血管开通良好,无明显狭窄,支架无移位和回缩;靶血管狭窄程度<50%,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透视下支架显影清晰。结论:国产颅内动脉支架具有轴向柔顺性好,可以通过纡曲血管;径向支撑力强,无移位和回缩;致血栓性低和X线可见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3.
简要论述急性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状,提出现代中医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应关注的问题,并对中西医结合的契合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中药与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促进中药的合理、安全使用。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文献,归纳研究方法、相互作用机制,从中西药配伍、药效学及药动学方面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进行探讨。结果中西药物合用,药物之间可能因为配伍禁忌、药理协同、拮抗、相关代谢酶的被诱导或抑制,导致疗效的改变,增加或减少不良反应,甚至发生毒性反应。结论应加强中西药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
舒筋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舒筋颗粒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77例脑卒中伴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38例)和治疗2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1组加用舒筋颗粒1号,治疗2组加用舒筋颗粒2号,疗程28d。治疗结束后,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揭盲结果为治疗1组为治疗组,治疗2组为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情况、Fuge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舒筋颗粒可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张力,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研究的回顾与分析,从中医学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思考,认为肝肾精血盛衰是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物质基础,先天之精、肾精、督脉、脑髓、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有密切联系;提出了毒邪害络损髓是抑制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病理机制,脑缺血急性期,痰瘀热毒混杂脑内,损伤脑髓、督脉、督络,是抑制NSCs分化增殖主要因素,清热化痰、祛瘀解毒通络是治疗大法;恢复期肝肾精血亏虚,毒邪留恋,NSCs增殖乏源是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当以补益肝肾为主,解毒通络为辅.  相似文献   
37.
患者,女,29岁,因反复视物不清2年余,四肢乏力半年于2010年11月15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8/86 mmHg;反应迟钝,计算力、定向力、记忆力、理解力不配合,双侧视力严重下降,指数手动不可见,双眼仅有微弱光感,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双眼睑下垂,双眼球上下运动受限;构音欠清,咽反射减弱,四肢肌力4级,四肢腱反射(+++),双侧罗索里莫征(+),双侧巴宾斯基征(+),共济运动检查不配合.辅助检查:自身免疫:重组Ro-52(±).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补肾解毒法联合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疗效和对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将60例M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补肾解毒法+激素治疗4周,对照组仅使用激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ED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同时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IFN-γ、IL-17,抑炎因子IL-6、IL-10。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 67%,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 01),说明疗效相当,EDSS评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方面,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在细胞因子可见IFN-γ、IL-17降低明显,而抑炎IL-10升高明显(P 0. 05),抑炎因子IL-6在MS初期增高,治疗后有所下降,对应Th1/Th2细胞轴、Th17/Treg细胞轴也呈相应改变。结论:补肾解毒法联合激素治疗对于多发性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轴、Th17/Treg细胞轴中的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连云港地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方法:采用王琦教授9种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对1232例纳入者的中医体质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其体质分布特点及不同性别纳入者的体质差异。结果:平和质占0.2%,偏颇体质占99.8%,偏颇体质兼夹普遍存在,男女体质分布不同。结论:该地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主要为阳虚质、气虚质和气郁质,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