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110例冠心病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判断阿司匹林抵抗(AR)、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和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放免法测定6-酮-前列腺素PGF1α(6-Keto-PGF1α))及血栓素B2(TXB2)。结果:研究对象中AR占2.72%;ASR占7.27%,其中ADP诱导者5.45%,AA诱导者1.82%;AR与ASR合计9.99%;而AS占90.01%。对各组患者TXB2、6-Keto-PGF1α以及TXB2/6-Keto-PGF1α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抵抗、以及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患者血浆TXB2、TXB2/6-Keto-PGF1α较阿司匹林敏感患者显著升高;而6-Keto-PGF1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TXB2以及TXB2/6-Keto-PGF1α对阿对司匹林抵抗有预测和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牙周病的单纯性牙周治疗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诊断为牙周病的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38例患者先进行单纯性牙周治疗,牙周状况进入静止期后给予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比较单纯性牙周治疗前后及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前后测量探诊深度、牙冠长度、牙根长度和牙槽骨密度。 结果 单纯性牙周治疗后的探诊深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的探诊深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后的牙冠长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后的牙冠长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根长度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根长度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槽嵴顶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牙槽嵴顶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单纯性牙周治疗组治疗后的根尖区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根尖区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 牙周病单纯性牙周治疗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均可以改善牙周情况,增加牙冠长度,不增加牙根长度,单纯性牙周治疗增加牙槽骨的骨密度,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减少牙槽骨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畲族和汉族成人头影测量标准值的差别,为临床正畸治疗错牙合畸形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准入标准选择浙江丽水地区汉族和畲族成人正常牙合各40 例,均拍摄头颅X线侧位片,采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头影测量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测量结果显示,畲族成人的面角、上下中切牙夹角、Y 轴角以及下颌平面角(MP-FH)和上中切牙突距均较汉族显著增加(P<0.05 或0.01),而颌凸角及下中切牙突距显著减小(P<0.01);畲族女性成人下颌平面角(MP-SN)和面角均较男性成人显著增加(P<0.05),其他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畲族成人较汉族相对是长面型,垂直生长型较多。而畲族男女比较,女性长面型较男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3,3',5-碘-L-甲腺原氨酸(3,3',5-triiodo-L-thyronine,T3)对小鼠颅顶前成骨细胞亚克隆14(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增殖及分化水平的作用.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浓度T3干预细胞,培养1、2、3 d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在成骨分化诱导试剂干预7 d基础上,结合上述T3给药,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检测各浓度组成骨细胞分化水平,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浓度组的成骨细胞标记性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在分别干预1、2、3 d后,T3随着浓度增高,对细胞的增殖水平均呈明显上调;而且相同剂量的T3对于细胞增殖呈时间依赖性增强.此外,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诱导7 d后,对比于0对照组,低浓度T3(1 nmol/L)对成骨细胞各分化参数均无明显作用,而10、100、1000 nmol/L的T3对细胞ALP染色,成骨细胞相关基因及蛋白均明显上调,其中以10和100 nmol/L组最为显著.结论T3对于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分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中国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临床诊疗指南发布以来,随着临床技术各个领域的不断进步,包括骨密度诊断技术的发展,骨折风险评估方法的改进,新的治疗方案或药物在OP治疗上的应用,国内外不断更新其指南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在此结合2006年以来近5年国内外相关OP诊疗指南进行介绍,为广大医务人员在临床OP管理过程中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乳铁蛋白对原代大鼠成骨细胞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细胞以6×103/cm2接种于六孔板内,用不同浓度乳铁蛋白即0μg/ml(对照组)、0.1μg/ml(乳铁蛋白1组)、1μg/ml(乳铁蛋白2组)、10μg/ml(乳铁蛋白3组)、100μg/ml(乳铁蛋白4组)、1000μg/ml(乳铁蛋白5组)干预原代大鼠成骨细胞1、3、5、7 d后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IGFBP-3、IGFBP-4、IGFBP-5 m 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组及时间段对IGFBP-3 m RNA表达的影响不稳定,时高时低。与对照组比较,除了乳铁蛋白1组外,其他浓度对IGFBP-4 m RNA的表达呈浓度梯度的抑制(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干预第1天,呈浓度梯度抑制IGFBP-5 m RNA的表达(P<0.01),乳铁蛋白4、5组在第5、7天表现为继续抑制(P<0.01),而其他时间及浓度对IGFBP-5 m RNA的表达调控不稳定。结论乳铁蛋白影响原代大鼠成骨细胞IGFBP-3、IGFBP-4、IGFBP-5 m RNA的表达,其中乳铁蛋白对IGFBP-3、IGFBP-5 m RNA表达的调控不稳定,而乳铁蛋白抑制IGFBP-4 m RNA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乳铁蛋白(LF)对体外培养原代大鼠成骨细胞增生与分化的影响,观察LF是否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与分化。方法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别用不同浓度LF(0、0.1、1、10、100、1000μg/mL)干预成骨细胞1、3、5、7d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生,采用PNPP法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除0.1μg/mL组外,各时段不同LF干预组均可促进成骨细胞增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10、100μg/mLLF组干预第7天时细胞增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LF组干预第5天及第7天时细胞增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显示,0.1μg/mLLF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影响。1~1000μg/mLLF均可促进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1000μg/mLLF在干预第7天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铁蛋白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生与分化,并在一定时间和浓度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高渗盐水加自血回输抢救胸腹腔出血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0~2001年间应用7.5%高渗盐水,加自血回输共抢救成功胸腹腔内出血性休克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经腹完全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对上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5月至2023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2例上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划分为观察组(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和对照组(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口电切术)各26例,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12.49±10.87 mL)显著低于对照组(148.05±13.48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7.45±8.41 min)、尿管留置时间(4.91±0.72 d)和术后住院时间(6.58±0.88 d)均较对照组(138.73±12.68 min、10.43±1.24 d、8.61±1.11 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 (5.18±0.73)、24 h (4.24±0.61)和48 h (2.37±0.43) VAS优于对照组(6.04±0.84、5.18±0.70、3.05±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漏尿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感染3例、漏尿1例、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内服联合替硝唑注射液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诊治的148例牙周炎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以常规疗法、口服替硝唑片治疗,观察组包含胃火上炎、肾气虚弱、气血两虚3种证型患者,分别予相应的中药内服联合静脉滴注替硝唑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疗程后进行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的检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59%,对照组为82.8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胃火上炎、肾气虚弱、气血两虚3种证型患者均有较好疗效,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疗程后,2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2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辨证内服联合替硝唑注射液治疗牙周炎,能够明显提高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显著改善牙龈质量及牙周袋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