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及尿液中缬沙坦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酸化后用乙醚提取浓度后进行分析;尿液样品直接稀释进样,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SB-C18,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缬沙坦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436.4→253.2,定性分析离子对为m/z 436.4→291.3;内标氯沙坦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423.4→207.1,定性分析离子对为m/z 423.4→180.2。结果:血浆和尿液中缬沙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5 000 ng/ml(r=0.998 5)、20~50 000 ng/ml(r=0.998 8);最低定量限分别为4、20 ng/ml;血浆萃取回收率为61.21%~70.30%;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因子的RSD分别为3.20%、11.21%;日内和日间RSD均≤8.34%。结论:所用方法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人血浆及尿液中缬沙坦的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苦参碱诱导人乳腺癌Bcap-37细胞自噬及凋亡的作用,为苦参碱用于乳腺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苦参碱(终浓度为0、0.5、1、1.5、2、2.5、3 mg/mL)处理乳腺癌Bcap-37细胞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FITC和碘化丙啶(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运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Cleaved PARP和Lc3b-Ⅰ/Lc3b-Ⅱ蛋白表达水平。苦参碱联合氯喹(chloroquine)(自噬抑制剂)处理Bcap-37细胞24 h后,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变化。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多组均数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均以P<0.01为差异显著的检验标准。结果:苦参碱可显著抑制乳腺癌Bcap-37细胞增殖,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苦参碱诱导细胞凋亡,且凋亡率与苦参碱浓度成正比;经苦参碱处理后,Bcap-37细胞胞浆内出现大量囊性小泡,经透射电镜扫描证实细胞发生自噬;Western-blot法检测到Cleaved PARP和Lc3b-Ⅱ蛋白表达均上调。苦参碱联合氯喹作用于Bcap-37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加强(P<0.01)。结论:苦参碱可显著抑制Bcap-37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发生自噬现象;自噬抑制剂氯喹可增强苦参碱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提示自噬现象是一种细胞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44.
目的: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随访了2006年1月-2012年2月采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的87例患者,手术方法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开放新膀胱构建及吻合,并对随访3年的临床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所有的新膀胱漏尿并发症均被有效处理;仅有1例患者因肠瘘行肠造口,3个月后行肠回纳;术后3年整体生存率为88.5%(77/87),无瘤生存率为92.2% (71/77);整体控尿功能及肾功能保护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良好的控尿功能和较好的保肾功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5.
退休之后,老陈爱上了电脑。上网看东西,真是人坐家中,可知晓天下事,还可以看最新的相声小品,跟远在美国的儿子联系更快捷了,一个电子邮件,二三秒钟即可发给儿子。老陈逢人便说:电脑就是好,上网就是好! 可是,上个月,老陈却感觉到右手关节有点儿疼痛,到医院,医生说是用电脑太多引起的。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手腕生疼,肩膀发木,手指的关节不灵活……其实,这些伤害我们的“杀手”就在身边——鼠  相似文献   
46.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属良性肿瘤,但生物学行为类似恶性肿瘤,可沿侵入或起源的静脉壁到达下腔静脉,进而侵入右心房,危及生命,极少数病例易复发、转移。IVL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妊娠期间发病罕见。近日我院成功救治1例妊娠末期IVL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蓝天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0):582-582
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医学院Vale等的一项初步临床研究表明 ,对慢性心肌缺血病人 ,用经导管基因转移治疗是可行、安全而且可能有效的。该研究论文刊载于 2 0 0 1年 5月 1日出版的Circulation (10 3 :2 138)上。经导管的基因转移以往尚未在人类试验过 ,虽然在动物实验中进行过多次实验并取得了成功。曾经试验过的对人类慢性心肌缺血的基因疗法 ,是在心前区手术开胸后在直视下向心肌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ale等报告的这项研究的目的 ,是在慢性心肌缺血病人中探讨经导管转移编码人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的裸质粒DN…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不同制剂对干槽症的治疗作用,以期获得一种即抗菌又能加速成骨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72只SD雄性大鼠拔除左上前牙,在其拔牙窝形成干槽症。7 d后被随机分配到以下4组,接受不同治疗方法。A组—清创;B组—清创+碘仿纱条填塞;C组—清创+派丽奥软膏充填;D组—清创+TC-PHBHHx/β-TCP。治疗后的1、4、8周进行荧光标记,获得标本后,制作硬组织切片及脱钙切片,利用组织形态分析方法对各组成骨面积百分比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同一观察时间不同治疗组在成骨效果上相比, A、B、C 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而D组与其他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相应地,可见有明显的新骨形成。同一治疗组不同观察时间在成骨效果上相比,B和C组间成骨面积无统计学差异, A组有少量骨形成,但伴随大量炎症细胞。然而,随着时间推移,D组表现出成骨面积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TC-PHBHHx/β-TCP复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成骨效果,碘仿纱条和派丽奥软膏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但成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49.
爱情,当如茶     
蓝天 《健康天地》2010,(6):77-77
<正>很早以前,我一直以为,爱如茶,爱情就像一杯芳香的茶。随着一次次水的过滤,变得色淡味浅。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也变得乏味和疲惫。所以经常会伤感,因为,在我看来,女人的一生注定是为爱消瘦的。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小板颗粒膜蛋白(CD62p)和血小板质膜蛋白(CD61)的表达及奥扎格雷和硝酸甘油联用干预治疗改善心肌缺血的机制。方法将69例ACS病人随机分为奥扎格雷+硝酸甘油联合用药和硝酸甘油单独用药两组。联合用药组病人硝酸甘油10mg+奥扎格雷120~160mg静点,qd×15d。单药对照组静点硝酸甘油10mg,qd×15~20d。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CD62p、CD61表达水平,同时评价临床疗效。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测定CD62p、CD61表达水平。结果CD62p在ACS病人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联合用药组药物干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其水平的变化与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STT的改善符合;单药对照组治疗前后CD62p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CD61在ACS病人的表达与正常人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CD62p在ACS病人表达增高,奥扎格雷和硝酸甘油联合用药改善心肌缺血的临床作用与CD62p的变化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