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基因MTA-1、P-选择素、Paxill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观察肿瘤相关基因Mta-1、P-选择素、Paxillin的表达,研究其与ESCC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1)42例ESCC组织中Mta-1、P-选择素、Paxill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29/42)、35.7%(15/42)、52.4%(22/42);在15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Mta-1、P-选择素、Paxill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15)、6.6%(1/15)、13.3%(2/15)。(2)MTA-1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ESCC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A-1蛋白在侵及肌层的ESCC组织中表达率高于未侵及肌层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选择素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浸润程度ESC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axillin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差的ESCC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xillin蛋白在未侵及肌层及无淋巴结转移的ESCC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侵及肌层及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1、P-选择素、Paxillin的表达在ESCC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中MTA-1、paxillin的表达与ESCC的进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新疆五家渠地区汉族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选取该地区汉族2012年3~12月在新疆兵团医院的健康体检者288例,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男性150例,女性138例;低年龄组(〈30岁)26例,中年龄组(30~55岁)137例,高年龄组(〉55岁)125例,应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快速检测体检人群中Hp的感染情况。结果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4.7%(52/150)和34.1%(47/138),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年龄组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5.4%(4/26)、31.4%(43/137)和43.2%(54/125),且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汉族体检人群Hp的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基因Arg16Gly和Gln27Glu多态性在新疆维吾尔族人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TaqMan技术检测了367例新疆维吾尔族EH患者及408例正常血压对照者Arg16Gly和Gln27Glu多态性。结果 Arg16Gly和Gln27Glu多态性在新疆维吾尔族群体中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Arg16GlyGG、AG、AA基因型频率和Gln27GluGG、CG和CC基因型频率在EH组和正常血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和正常血压组间Arg16Gly及Gln27Glu位点的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0%、42.5%和22.3%、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AR基因Arg16Gly和Gln27Glu多态位点可能不是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指标。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基因MCM-2和Grp9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80例,,观察肿瘤相关基因MCM-2和Grp94的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了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1)8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CM-2和Grp94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0%(40/80)、68.8%(55/80)。(2)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CM-2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在高分化及中-低分化比较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时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未侵及肌层和侵及肌层的MCM-2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比较,Р〉0.05,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rp-94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在高分化及中-低分化比较与侵及粘膜下层和侵及肌层的Grp-94蛋白的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有、无淋巴结转移时,Grp-94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比较,Р〉0.05,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提示MCM-2和Grp-94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2)提示MCM-2蛋白与转移密切相关。(3)Grp-94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P-选择素、Ang-2、Paxill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相关基因:P-选择素、Ang-2、Paxillin的表达。结果:(1)P-选择素、Ang-2、Paxill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30/84)、66.7%(56/84)、61.9%(52/84)。(2)P-选择素蛋白的阳性表达检出率在高分化及中-低分化的比较,未侵及肌层、侵及肌层的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ng-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及中-低分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侵及肌层、侵及肌层的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axill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的比较,在未侵及肌层和侵及肌层的比较,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选择素、Ang-2、Paxillin的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2)Ang-2蛋白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对判定预后、指导化疗有一定的意义。(3)Paxillin蛋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进展、转移关系密切,可能成为判定肿瘤恶性度、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6.
结肠癌组织中PKCβ1、COX-2及nm23-H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肠癌、结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蛋白激酶C(PKCβ1)、环氧化酶-2(COX-2)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5例结肠癌、16例结肠腺瘤和8例癌旁结肠粘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KCβ1、COX-2及nm23-H1的表达。结果:PKCβ1表达在结肠癌与腺瘤和正常黏膜差异显著(P<0.01),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依次递减。COX-2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肠癌组织中C0X-2的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nm23-H1的表达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肠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但与其它临床病理资料无关。结论:PKCβ1可能与结肠黏膜上皮增生有关,可能参与了结肠的癌变过程,并可能在癌变早期发生改变。COX-2异常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nm23-H1的表达下调,可促使结肠癌细胞获得进一步恶性分化及远处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结肠癌、结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蛋白激酶C(PKCβ1)、环氧化酶-2(COX-2)及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5例结肠癌、16例结肠腺瘤和8例癌旁结肠粘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KCβ1、COX-2及nm23-H1的表达。结果:PKCβ1表达在结肠癌与腺瘤和正常黏膜差异显著(P〈0.01),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依次递减。COX-2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nm23-H1的表达在结肠癌、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肠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但与其它临床病理资料无关。结论:PKCβ1可能与结肠黏膜上皮增生有关,可能参与了结肠的癌变过程,并可能在癌变早期发生改变。COX-2异常表达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且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nm23-H1的表达下调,可促使结肠癌细胞获得进一步恶性分化及远处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转移相关基因粘附分子吞噬糖蛋白(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癌手术切除组织60例,正常组织10例,观察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TIMP-1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1)6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TIMP-1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7%(31/60)、31.7%(19/60)。(2)CD44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TIMP-1在不同浸润深度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TIMP-1在晚期高表达,提示可作为联合检测肿瘤负荷的标志物之一。结论提示CD44蛋白的低表达与子宫颈癌的病情发展及转移的发生相关,并提示可作为预后判定的参数。TIMP-1的失活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获得浸润转移的潜能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提示可作为肿瘤的分期指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AJUB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中表达以及是否通过调控MST1、YAP1和TAZ因子影响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AJUBA 蛋白在食管癌细胞系KYSE30、KYSE150与KYSE450中的表达水平,构建shRNA 干扰载体AJUBA转染至KYSE150食管癌细胞系;通过体外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探究AJUBA对KYSE150细胞的增殖、周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ST1、YAP1和TAZ mRNA和蛋白的表达;核质分离实验检测AJUBA、YAP1和TAZ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稳定干扰AJUBA基因后,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AJUBA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式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shAJUBA组中的细胞阻滞于G0/G1期,G2/M期与S期细胞显著减少(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AJUBA空染组相比,shAJUBA组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减弱(P<0.001);RT-PCR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shAJUBA组细胞中的MST1、YAP1、TAZ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质分离实验结果提示AJUBA蛋白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株(SHEE)细胞核中表达,而在KYSE150细胞胞质与胞核中表达;YAP1和TAZ蛋白在SHEE细胞中不表达,在KYSE150细胞质与细胞核中表达,上述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AJUBA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可能与激活MST1、YAP1、TAZ因子的表达而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0.
WNK4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WNK 4(with no K=lysine kinase)基因内含子10(intron10)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间的关系,了解该基因多态性在哈萨克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法测定WNK 4基因intron10序列,确定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及类型,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该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1例(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173例.结果 在WNK 4基因intron10发现一多态性位点(17号染色体上碱基1156666,G→A);PCR-RFLP分型,GG、GA、AA各基因型在哈萨克族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88.0%、11.0%、1.0%和91.9%、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5%和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K 4基因intronl0多态性可能不是新疆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