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33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270篇
耳鼻咽喉   111篇
儿科学   98篇
妇产科学   114篇
基础医学   457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2277篇
内科学   728篇
皮肤病学   124篇
神经病学   123篇
特种医学   3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58篇
综合类   3595篇
预防医学   1927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1315篇
  27篇
中国医学   1248篇
肿瘤学   177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660篇
  2013年   517篇
  2012年   605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504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335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84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339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06采用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的7例肩关节后脱位。取肩关节前侧入路,将头静脉牵向内侧并保护,将胸大肌向内侧牵开,三角肌向外侧牵开显露肱骨近端;切开肩胛下肌,标记其两端。将肩胛下肌近侧牵向内侧,显露骨折,骨膜剥离子橇拨复位肱骨头;若合并肱骨近端骨折,复位骨折,选用接骨板系统或者空心钉固定骨折。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8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0.14周。1例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患侧肱骨骨折对位良好,肱骨头向后半脱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约70°,体侧外旋约20°,体侧内旋L_4水平;VAS评分4分,肩关节UCLA评分23分。其他6例术后复查X线片及CT均显示关节位置恢复正常,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100°~165°,体侧外旋50°~70°,体侧内旋T_(10)~L_1水平;VAS评分0~2分,平均0.67分;肩关节UCLA评分25~33分,平均29.67分。结论新改良McLaughlin技术治疗肱骨头缺损40%且不伴有肱骨近端Neer 4部分骨折的肩关节后脱位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52.
患者女,22岁.于2007年7月体格检查发现HBsAg、抗.Hbe、抗-HBc-IgM阳性,肝功能、AFP及CEA水平正常.上腹部CT检查发现肝左、右叶内病灶,考虑弥漫型肝癌,不排除肝转移癌或肝海绵状血管瘤.因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无明显异常及患者经济原因,未进一步诊治.2008年12月患者复查AFP、肝功能及血常规正常,HBV DNA为2.039×103拷贝/ml.腹部超声及上腹部CT检查:肝内多发占位,考虑为肝转移癌.  相似文献   
153.
目的:通过检测OA护膝对日本大耳白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基因Bcl-2、p53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OA护膝防治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健康6月龄日本大耳白兔54只,雌雄各半,空腹体重2~2.2kg,采用改良Huhh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微波组)、实验1组(电组)、实验2组(热组)、实验3组(护膝组).正常组10只,常规饲养;模型组9只,造模后常规饲养;对照组9只,微波仪治疗30min,每日1次;实验1组9只,电(疏密波)治疗30min,每日1次;实验2组8只,热(热软膜)治疗30min,每日1次;实验3组9只,电热(OA护膝)治疗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6周时处死。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膝关节软骨细胞Bcl-2、p5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6周时,各组所有抽提的兔关节软骨组织总RNA的OD260/OD280值均在1.80~2.00范围内,表明RNA纯度高:模型组、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纽、实验3组关节软骨细胞p53的mRNA相对呈高表达,而关节软骨细胞Bcl-2的mRNA相对低表达,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软骨细胞Bcl-2、p5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与实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A护膝能提高关节软骨细胞Bcl-2 mRNA表达,减弱软骨细胞p53mRNA表达,从而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延缓膝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对家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人参多糖组(GP组)。观察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tmax)、最大聚集时间(PtT)、聚集坡斜率(PtS)及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电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IR组与C组比较,各时间点Ptmax、PtS、ALT明显升高,PtT显著缩短,肝组织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人参多糖可逆转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结论人参多糖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改善肝脏微循环,从而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比较吡柔比星与其他灌注化疗药物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疗效. 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BMDisc等文摘数据库以及PubMed、ScienceDirect、Lww、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收集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已发表的关于吡柔比星与其他膀胱灌注化疗药物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疗效比较的对照研究,提取纳入研究中关于复发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获得15个符合标准的研究.其中10个研究比较了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的疗效,Meta分析显示,吡柔比星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疗效显著优于丝裂霉素(OR=0.41,95%CI0.27~0.61,P<0.01);6个研究分别比较了吡柔比星与噻替哌(OR=0.35,95%CI 0.11~1.13,P>0.05)、阿霉素(OR=0.15,95%CI 0.03~0.76,P<0.05)、表阿霉素(OR=0.53,95%CI 0.23~1.23,P>0.05)、羟基喜树碱(OR=0.25,95%CI 0.10~0.64,P<0.05)等药物以及空白对照组的疗效,统计学分析显示吡柔比星疗效显著优于羟基喜树碱、阿霉素以及空白对照组,而与噻替哌和表阿霉素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吡柔比星能有效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其疗效优于丝裂霉素、羟基喜树碱、阿霉素等药物,是新的可选择的膀胱肿瘤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6.
喉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探讨改进气管切开的吸痰方法。方法将4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按常规法吸痰,将吸痰管无负压下直接插入气管深处,再打开负压边吸边旋转退出。观察组采用先吸取气管套管内口的痰液,再将吸痰管反折(不产生负压)下插至气管内15~17cm处(支气管分叉处),上提吸痰管1cm松开反折部分,边吸边旋转退出。结果两组不同时间肺部感染、粘膜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两组日吸痰次数,吸痰时及吸痰后2min、5minSp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吸痰方法后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  相似文献   
157.
158.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由Spielberger等人编制,首版(STAL—FormX)于1970年问世,该问卷作者于1979年对STAL-FormX进行修订,1980年修订版(STAL-FormX)开始应用,1988年译成中文。该问卷旨在为临床学、行为学和内科学工作者提供一种工具以区别评定短暂的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笔者查阅了国内有关资料,目前国内肿瘤专科住院护士尚无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调查报道。为探讨肿瘤医院护士STAL变化特点,笔者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9.
目的研究彝药益元化腐汤调控T细胞亚群介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应机制,为益元化腐汤临床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科学基础。方法 32只C57BL/6健康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元化腐汤中剂量(4.05 g·kg-1)和高剂量组(8.1 g·kg-1),每组8只。除正常组,其余以自由饮水的方式给予3%葡聚糖硫酸钠(sodium dextran sulfate,DSS)诱导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每2 d更换1次饮用水,自饮用DSS第1天起,各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8 d;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s activity index,DAI)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分别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及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相关因子转录的相对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T细胞亚群中辅助性T细胞1(T-helper 1 cell, Th1)、辅助性T细胞17(T-helper 17 cell,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病理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和结肠质量显著下降、结肠长度显著缩短(P<0.05或P<0.01);与病理模型组比较,益元化腐汤组显著增加小鼠体质量、结肠质量及其长度(P<0.05或P<0.01),改善结肠病理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益元化腐汤药物干预显著下调γδTCR表达(P<0.05),且抑制Th1细胞(CD4+ IFN-γ+ T细胞)、Th17细胞(CD4+ IL-17+ T细胞)绝对数量和比例(P<0.01),然而对Treg细胞(CD4+ Foxp3+ 调节性T细胞)表达无明显影响。qPCR检测结果显示,益元化腐汤显著下调UC小鼠Th17细胞因子IL-17A和转录因子RORγτ mRNA表达(P<0.01)。结论 彝药益元化腐汤可能通过抑制Th17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介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探究27个Y-STR基因座在贵州苗族群体中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方法 采集贵州苗族418名无关健康男性个体的血液样本,采用Y filerTM Plus试剂盒对27个Y-STR基因座进行复合扩增检测,根据基因型结果计算27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多态性、单倍型多态性等群体遗传学参数,分析贵州苗族和其他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