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90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05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28篇
内科学   210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95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631篇
预防医学   227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246篇
  4篇
中国医学   249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总结特发性脊髓疝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手术方式与临床预后.方法 与结果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共11例有明确脊髓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的特发性脊髓疝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痛温觉减退,其中1例腰腿疼痛伴排尿困难;7例肌无力或肌张力下降,4例肌张力增高;1例发生于颈髓,9例发生于胸髓,1例发生于腰髓;日...  相似文献   
92.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广泛表达于脑组织,对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多个阶段,如增殖、迁移、分化和成熟均发挥调控作用。DISC1基因不仅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还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的发生与发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波教授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DISC1基因及其相关蛋白在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及癫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本文结合既往研究,展示我们研究团队相关成果,总结DISC1基因及其相关蛋白在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及癫发生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93.
背景:目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行为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多种,但仍在探索优化中。 目的:探索通过截断双侧阴部神经及支配髂骨尾骨肌、耻骨尾骨肌的盆底神经肌友,建立稳定的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的方法。 方法:6周龄SD雌性大鼠18只,体质量(199.44±8.41) g。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各6只。对模型组大鼠作双侧阴部神经及盆底神经肌支截断,假手术组分离暴露上述神经但不作截断,正常组大鼠不作特殊处理。术后2周测定3组大鼠的漏尿点压力。压力测定后取正常大鼠及模型大鼠的膀胱颈尿道交界部的横截面作组织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假手术组1只大鼠于术后1周死亡。余大鼠皆存活并顺利测定漏尿点压力。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平均漏尿点压力下降约33%(P < 0.05),而假手术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平均漏尿点压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组织学检查显示,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尿道横纹肌排列疏松,而肌纤维也出现一定的萎缩。提示截断双侧阴部神经及盆底神经肌支可建立较为稳定的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发脑积水病人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10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发脑积水病人随机分为A、B2组.A组54例患者行开颅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清除与沟通脑室引流脑脊液,B组53例仅行脑内血肿清除术.结果 A组患者术后复查头颅CT示脑内血肿清除彻底,脑积水缓解.B组患者术后24 h内复查头颅C...  相似文献   
95.
2005年12月28日,我所对1例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8个月龄婴儿施行了原位心脏移植术,术后对该患儿进行了2年多的随访,现将随访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动脉脉压变异(PPV)评价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中液体补充的效果。方法 4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后A组行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并计算出一个呼吸周期内的PPV值。静脉快速输注复方氯化钠和琥珀酰明胶(晶体:胶体=2:1),维持PPV值在5%~10%。B组输液量和速度以麻醉医师经验进行,液体种类和比例同A组。观察记录入手术室时(T1,基础值)、肿瘤切除完毕时(T2)、术毕(T3)时的BP、HR。T1和T3时抽动脉血监测血气,检测乳酸(Lac)和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记录两组患者尿量、输入液体量和升压药物(麻黄碱和多巴胺)的用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T2、T3时两组HR明显慢于,SBP、DBP明显低于T1时,且A组HR明显慢于,SBP、DBP明显高于B组(P<0.05)。T3时B组血Lac和Bun均高于T1时,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输入液体量、尿量明显多于B组,麻黄碱和多巴胺用量少于B组(P<0.05)。结论应用PPV指导老年人胃癌根治术中液体补充可以保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提高机体微循环灌注和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4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20例(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西酞普兰组22例(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和6周分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6周,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西酞普兰组的HAMD总分分别从治疗前(23.06±2.22)分和(22.78 ±2.03)分降至(7.76 ±2.98)分和(7.90±3.11)分;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0.0%和77.3%(x2=0.046,P=0.830),痊愈率分别为50.0%和45.5%(x2=1.828,P=0.176).两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抗抑郁疗效相同,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98.
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黏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大鼠存活情况、肠上皮黏膜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g1对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紫外分光法测定各组动物处理后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LDH活力;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观察各组动物存活情况及肠黏膜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结果失血性休克导致实验大鼠肠黏膜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LDH活力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Rg1治疗显著提高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LDH活力;稳定肠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P〈0.01),显著改善动物存活情况及病理形态改变。结论Rg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异常凋亡、抗脂质过氧化、保护线粒体功能及结构完整有关。  相似文献   
99.
冠心病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生活事件量表(LES)、A型行为量表(TABPSQ)、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应付方式问卷(CS)、社会支持问卷(SSS),测定48例冠心病患者(患者组)病前遭遇的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社会支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50名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结果:患者组本次患病前经历的生活事件频数及紧张值:TABPSQ评分,消极应付方式评分: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S的积极应付评分,社会支持总分减低(P<0.05)。家族史、生活事件紧张总值、A型行为和抑郁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为疾病的保护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