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 制订以冠心病二级预防为主的心血管专科护理培训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基于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制订培训方案,选取1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0名护士开展培训,培训合格后进行临床实践,通过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结果对方案进行全面评价。 结果 经过系统培训,30名护士冠心病二级预防测试问卷得分由(62.24±15.67)分提高至(78.99±9.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40,P<0.001)。护士在临床实践阶段对培训方案的执行情况较好;患者血压、血脂的达标率显著提高,二级预防药物的服药依从性达到86%以上,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均有明显改善(P<0.001)。 结论 以冠心病二级预防为主的心血管专科护理培训方案可显著提升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促进二级预防在临床的有效开展,使冠心病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72.
目的 在对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外周血细胞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时发现嗜中性粒细胞存在大量的核内包涵体,系统研究了这些核内包涵体的超微结构,以探讨其来源和形成过程.方法 应用电镜技术对这些核内包涵体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斜带髭鲷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的核内包涵体可分为假包涵体和真包涵体两种类型,包涵体中的内含物来自胞质.胞核首先是以核膜内陷的方式将胞质及其各种有形成分包绕进核内而在核质外层形成具有双层膜包裹的典型假包涵体,随后假包涵体双层膜降解消失而转化成无被膜包裹的真包涵体,即核内糖原包涵体.结论 假包涵体是形成真包涵体的开始阶段.随着假包涵体向真包涵体的转变,包涵体内含物的组成及其超微结构也出现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观察并比较麻黄碱(ephedrine,E)、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及其水杨酸衍生物麻黄碱水杨酸(ephedrine salicylate,ES)及伪麻黄碱水杨酸(pseudoephedrine salicylate,PES)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方法 观察E、PE、ES和PES ip给药对ip戊巴比妥钠小鼠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的影响及对正常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观察4种药物与阈下剂量戊四氮、烟碱及印防己毒素的协同作用。结果除大剂量(100mg/kg)E外,PE、ES和PES对正常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E及较大剂量(≥50.0mg/kg)PE、ES及PES能缩短ip戊巴比妥钠小鼠的睡眠时间,小剂量(12.5~25.0mg/kg)PES能缩短ip戊巴比妥钠小鼠的入睡潜伏期;较大剂量的E、PE及ES与阈下剂量戊四氮有协同作用,大剂量ES与阈下剂量烟碱及印防己毒素有协同作用,各剂量PES均不能增强阈下剂量致惊剂的作用。结论E、PE及ES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而PES无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174.
目的:通过比较2 Hz及100 Hz跨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大鼠慢性单发佐剂性关节炎症痛时三种神经肽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TEN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油包水型完全弗氏佐剂(CFA)右侧踝关节腔内注射致炎,TENS治疗,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致炎前及致炎后1~9周大鼠脊髓背半侧组织中与疼痛有关的神经肽: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孤啡肽(OFQ)及内吗啡肽-2(EM2)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致炎后2~5周,CCK-8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100 Hz TENS使关节炎时脊髓CCK-8含量升高的时间推迟至第3周且维持时间明显缩短;100 Hz较2 Hz TENS能更明显的升高炎症后期降低的脊髓OFQ含量;致炎后1~9周,关节炎大鼠脊髓EM2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100 Hz TENS使炎症所致EM2降低时间推迟至第2周,2 Hz和100 Hz TENS均可使炎症后期(5~9周)EM2含量恢复正常.结论:2 Hz及100 Hz TENS对慢性炎症痛大鼠脊髓组织中有关的神经肽,CCK-8、OFQ和EM2的影响可能是两者疗效存在差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5.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甘珀酸钠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药理活性。方法分别配制氧化苦参碱和甘珀酸钠溶液,将两种溶液按比例混合,分离提纯后得到复合物样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形成常数,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和核磁来表征该复合物。将制得的药物测其急性毒性,采用CCl4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经不同比例氧化苦参碱-甘珀酸钠复合物干预后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结累氧化苦参碱一甘珀酸钠可形成1;1的复合物}1;1、2;1比例形成的复合物的急性毒性均比其前体药物甘珀酸钠、氧化苦参碱低}与CCI.模型组比较,经氧化苦参碱一甘珀酸钠1;1、2;1复合物处理的小鼠血清AST、ALT水平较低。结论氧化苦参碱与甘珀酸钠不同比例复合物的毒性均比其前体药物低;对小鼠急性CCl4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6.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缺氧病人,常需长期氧疗(LTOT),为了解决LTOT病人对氧疗的顺应性,作者尝试先对病人进行评估选好用氧处方,把各项标准输入计算机,然后在胸科顾问医师指导下,由呼吸科技师和护士实施。病人和方法 作者选择需要LTOT的病人,这些病人均低氧(PaO2<7.3kPa),肺功能测定都较稳定,但吸氧后可使PaO2>8kPa,而且PaCO2的升高不超过1kPa。如果病人近期仍吸烟,则测定肺功能和碳氧血红蛋白。治疗前,每人接受1h的训练,由呼吸专科护士仔细讲解,特别强调每日用氧至少超过15h的…  相似文献   
177.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LNT)白细胞介素-2(IL-2)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4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腔内注射LNT,B组腔内注射IL-2,近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A组有效率(CR+PR)66.67%,B组有效率(CR+PR)71.42%(P>0.05)。结论生物免疫制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较轻,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8.
氧化苦参碱(oxymartrine, OMT)系从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中提取的生物碱.为探讨OMT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ip OMT 15~20min后,分别ip催眠阈剂量(40mg/kg)和阈下剂量(30mg/kg)戊巴比妥钠,观察OMT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应用GJ-1型光电计数仪观察ip OMT对小鼠外观行为活动及对小鼠自由活动的影响,观察OMT对戊四氮(100mg/kg,sc)惊厥及对最大电惊厥(2Hz,40V,10ms)的影响.结果表明,ip OMT 50,100,200mg/kg(LD50为800mg/kg,ip),对小鼠自由活动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戊巴比妥钠睡眠的影响为缩短入睡时间,显著延长睡眠时间,并能显著加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OMT 200,400mg/kg ip均不能对抗戊四氮惊厥和最大电惊厥.试验提示氧化苦参碱具有镇静、催眠等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9.
目的研究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的镇痛作用及其对小鼠全脑和脊髓GABA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温浴法测定小鼠痛阈,观察OSR(iv)对小鼠热甩尾潜伏期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实验技术(Western blot)检测OSR对小鼠脊髓和脑GABAARα1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OSR对小鼠脊髓和脑GABAARα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OSR(500.0,250.0 mg.kg-1,iv)可明显延长小鼠温浴热甩尾潜伏期(P<0.05,P<0.01),药效可持续60 min以上,最大痛阈提高率可达59.82%。OSR(500.0 mg.kg-1,iv)可使福尔马林致痛小鼠脊髓和脑GABAARα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 OSR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脊髓和脑GABAARα1参与了OSR的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180.
目的 评价分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与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2例晚期肾细胞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舒尼替尼组20例(50 mg,1次/d,口服4周,停药2周,6周为1周期)和索拉非尼组22例(400 mg,2次/d,口服,直至疾病进展,6周为1周期).每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舒尼替尼组、索拉非尼组疾病缓解率(RR)分别为30.0%(6/20)、22.7% (5/22),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0.0% (18/20)、77.3% (17/2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0.8、6.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0S)分别为25.6、18.6个月.两组比较,近期疗效RR(x2=0.287,P=0.592)和DCR(x2=1.222,P=0.2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PFS(x2=6.041,P=0.014)及OS(x2=11.24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舒尼替尼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乏力、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等,多见Ⅰ~Ⅱ度,可耐受.索拉非尼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59.1%)明显高于舒尼替尼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2,P=0.026).结论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于索拉非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