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79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Nel样Ⅰ型分子基因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颅颌面组织特异性的成骨相关基因,可能操纵了成骨基因的下游途径,并影响了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对于它的研究可能成为颅颌面骨组织工程中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对此基因的发现、作用机制和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Bio-Oss胶原结合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Bio-Oss胶原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抽取成年小型猪骨髓,贴壁法获得骨髓基质细胞(BMSCs),经成骨诱导培养液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后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进行I型胶原、骨钙素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接种于Bio-Oss胶原,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将Bio-Oss胶原/BMSCs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皮下,4、8周后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当接种密度为0.8×106/ml时,细胞与支架材料之间有最大附着量;VonKossa染色可见钙结节形成;I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超微结构观察可见细胞生长附着于材料网孔内表面;组织学检测提示,8周时复合物内有新骨形成。结论:Bio-Oss胶原/BMSCs复合物显示成骨活性,Bio-Oss胶原可用作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3.
目的: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对骨髓基质细胞体内修复髁突软骨全层缺失进行示踪观察。方法:扩增PG13细胞株,获得大量含GFP基因的假病毒液,并直接转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将含有GFP基因转染标记的BMSCs和少量软骨细胞与生物可降解材料复合后,植入山羊髁突软骨全层缺失处,1个月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修复组织中GFP标记的BMSCs的分布。结果:标记的BMSCs植入关节软骨缺损1个月后,修复组织仍能高效表达GFP。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显示:多数新生软骨陷窝内有GFP标记的细胞。结论:标记的BMSCs可在髁突软骨全层缺失区分化为成熟的软骨细胞,并在髁突软骨缺失的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骨形成蛋白具有明确的诱导成骨能力,对其诱导成骨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也有了深入的研究。骨形成蛋白信号首先通过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经Smads蛋白介导,传导至细胞核内,在Cbfal等辅助调节因子的作用下,启动成骨基因的表达。本文就骨形成蛋白诱导成骨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多孔支架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磷灰石(poly lactic-glycolic acid/hydroxyapatite,PLGA/HA)的生物相容性。方法:贴壁法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经体外诱导、扩增,采用实验组A:PLGA/HA(5%HA)、实验组B:PLGA/HA(10%HA)的梯度浸提液进行体外培养,应用MTT法评估材料的细胞毒性;BMSCs与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C(polylactic-glycolicacid,PLGA)进行体外复合培养,通过定性及定量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能力及成骨活性,比较分析各组支架材料之间的差异。结果:两实验组材料的细胞毒性均为0或1级;BMSCs能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支架材料上粘附、增殖,且两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各时间点在两实验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多孔支架材料PLGA/HA(5%HA)、PLGA/HA(10%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可能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hBMP-4反转录病毒体系,为BMP-4基因治疗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研究平台:方法:应用亚克隆方法构建pLEGFP—hBMP-4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下转染PA317细胞,包装病毒颗粒。收集病毒上清.感染NIH3T3细胞系,测定滴度。以同样方法转染、包装获得了绿色荧光蛋白LEGFP反转录病毒,作为实验对照。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病毒液分别注射至4只裸鼠肌内,8周后取材,组织学检查,鉴定成骨的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pLEGFP-hBMP-4载体。转染包装细胞后,获得了较高滴度的LEGFP—hBMP-4和LEGFP反转录病毒颗粒。裸鼠肌内注射后8周,hBMP-4病毒注射部位有新生骨块形成,而EGFP组则未见新生骨块。结论:成功建立了LEGFP—hBMP-4反转录病毒体系.为利用BMP-4基因治疗进行骨修复的研究提供了反转录病毒工具。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3种浓度的氯化镧(LaCl3,La3+)对体外培养的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影响。方法:用5.564×102、5.564、5.564×10-2μg/mL3种浓度的La3+干预第3代BMSCs,设空白对照组和50ng/mLBMP-2干预的阳性对照组。通过MTT法、碱性磷酸酶半定量检测分析La3+对BMSCs的影响。结果:5.564μg/mL La3+干预组BMSCs在第6、7天表现出较高的生长趋势;碱性磷酸酶半定量检测发现5.564μg/mL La3+干预组OD值均数明显高于另两个实验组均数(P<0.05)。结论:5.564μg/mL浓度的La3+可促进BMSCs增殖。  相似文献   
78.
自体牙移植术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蒋欣泉 《口腔医学》1999,19(3):164-165
自体牙移植术是将自体牙完整摘出 ,移植于自身其它的缺牙部位 .供牙不仅包括牙胚或牙根未发育完成的牙齿 ,也包括牙根已发育完成的牙齿 .广泛应用于外伤、恒牙早失以及先天发育不全造成的牙齿缺失 .移植牙的来源多是完全埋伏或行将萌出的第三磨牙以及需要拔除的牙齿 ,如多生牙或正畸需减数的牙齿 [1] .1 自体牙移植术应用近况 : 目前应用最多的仍是将未发育完全的下颌第三磨牙移植于下颌第一磨牙处 .Bowden- DE等报告多例应用双尖牙移植于上颌前牙缺牙区 ,获得满意的功能和美观效果 [2 ] .Kugelberg- R等应用类似的方法治疗年轻人上颌 1…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表达载体pEGFP对MSCs的转染效率及瞬时表达,为利用 pEGFP构建骨形成蛋白(BMP)表达载体并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提供依据。方法 在体外扩增并酶切鉴定 pEGFP质粒;抽取兔骨髓,应用贴壁法培养MSCs;质粒与脂质体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pEGFP, 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及瞬时表达情况。结果 转染效率与脂质体和质粒的比例有关,绿色荧光蛋白在基因转染24 h后开始表达,48~72 h最高,1周后表达逐渐减弱,但3~4周后仍有少量表达。结论 按照合适的质粒和脂质体比例,pEGFP转染MSCs的效率可达到30%,并能持续表达3周以上,是转染MSCs较为理想的瞬时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80.
人骨形成蛋白4基因修饰的兔骨髓基质细胞异位成骨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人骨形成蛋白4(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4)基因修饰的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与天然型无机骨(naturalnon鄄organicbone,NNB)支架复合,进行自体皮下异位成骨试验,探索BMP4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法:贴壁法培养兔bMSCs,体外应用脂质体介导转染pEGFP鄄hBMP4及pEGFP真核表达质粒。将转染基因的细胞和未转染基因的对照组细胞,分别以5×107/ml的浓度,与NNB支架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6只新西兰兔自体皮下,每组6例,4周后取材,组织学观察,并进行新骨成骨面积分析。结果:空白对照NNB孔隙内无新骨形成,转染pEGFP基因组及对照细胞组,支架网孔内均有新生骨及软骨样组织形成,而pEGFP鄄hBMP4实验组形成的新生骨及软骨样组织面积更大(P<0.05)。结论:应用hBMP4基因修饰的bM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可望取得更强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