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颈癌复发的高危因素,以减少或避免复发。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术后复发的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颈癌中晚期复发率较早中期高,时间短;腺癌与腺鳞癌患者、淋巴转移患者复发率高;复发率与年龄无关;随着组织分级的增高,复发率也随之升高;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是子宫颈癌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和宫旁或盆腔脏器受侵等是子宫颈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初治就应重视其高危因素,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来减少或避免子宫颈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颈癌复发的高危因素,以减少或避免复发。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术后复发的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颈癌中晚期复发率较早中期高,时间短;腺癌与腺鳞癌患者、淋巴转移患者复发率高;复发率与年龄无关;随着组织分级的增高,复发率也随之升高;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是子宫颈癌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和宫旁或盆腔脏器受侵等是子宫颈癌复发的高危因素,初治就应重视其高危因素,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来减少或避免子宫颈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甘肃省2014 - 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构成特点,为制定手足口病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 - 2018年甘肃省手足口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 - 2018年甘肃省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1.38/10万。2014 - 2017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18年发病率又明显升高。每年5 - 7月为发病第一高峰期,9 - 11月出现次高峰;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以下的幼托和散居儿童,男女占比为1.47∶1;病原学监测2014 年以CVA 16 毒株为主,2015 - 2018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2014 - 2018年甘肃省手足口病高发地区为嘉峪关市、酒泉市和兰州市,报告发病率依次为96.13/10万、62.86/10万和59.37/10万。结论 2014 - 2018年甘肃省手足口病发病主要是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需重视病原监测及分型,在多发地区和发病高峰期,针对高发人群开展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相关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超声声像资料,并随访24~61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生存情况,以超声参数中肿瘤部位、直径、回声、肿瘤有无包膜形成、瘤内血流信号、有无肝硬化及门静脉瘤栓、收缩期最大峰值速度和阻力指数作为相关因素,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超声特征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04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1、3、5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85%、53.85%、26.92%;1、3、5a总生存率分别为85.58%、69.23%、46.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与肿瘤回声、肿瘤直径、门静脉瘤栓、血流信号及收缩期最大峰值速度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OR=0.647 8,95%CI:1.163~1.747,P=0.010 2)及瘤内血流信号(OR=0.837 3,95%CI:1.572~3.822,P=0.000 7)是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结论超声声像图中肿瘤直径和瘤内血流信号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诊断直肠肿瘤血流动力学的量化指标。方法 :分折比较直肠肿瘤与正常直肠组织的CDFI声像图。结果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PSV )、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 (EDV) ,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直肠正常组 94.6% ( 70 /74)为 0级血流 ,RI 0 .75± 0 .0 8;良性肿瘤 83 .3 % ( 5 /6)为Ⅰ级血流 ,阻力指数 (RI) 0 .68± 0 .0 5 ;直肠癌组 98.5 % ( 67/68)为Ⅱ~Ⅲ级血流 ,RI 0 .5 5± 0 .0 4,正常组与肿瘤组两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用百分位数求得RI≤ 0 .63为正常直肠与直肠肿瘤的临界值。结论 :血流分级程度≥Ⅰ级和RI≤ 0 .63可作为CDFI诊断直肠肿瘤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该研究旨在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n-butanol extract of Pulsatilla Decoction, BEPD)通过激活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信号通路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治疗作用。C57BL/6小鼠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BEPD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7 d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建立UC模型,然后进行不同浓度的BEPD和美沙拉嗪灌胃治疗。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处死小鼠后,取结肠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采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法检测杯状细胞的数量及黏液分泌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增殖标志物ki67、活化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粘蛋白2(mucin 2,Muc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相似文献   
20.
湿性愈合理念及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护理研究需攻克的难题,压疮的局部治疗为抗菌消炎,而局部抗生素的使用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研究发现,运用水凝胶、藻酸盐等湿性敷料进行压疮护理治疗,更利于创面的愈合.同时,医院组建多学科协作的压疮护理治疗团队,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压疮预警、评估和预报流程,形成以门诊、病房为一体的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规范临床压疮护理治疗,更有助于提高压疮疗效,有助于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