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心电图 QT离散度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描记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80例 (观察组 )入院首次心电图及治疗 2周复查心电图的 QT离散度。观察组分为两组 ,Ι组为室性心律失常 (n=40 ) , 组为室上性心律失常 (n=40 ) ,设健康儿童为对照组 (n=2 0 )。结果 :I组、 组 QT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0 .0 1)。观察组治疗前后 QT离散度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QT离散度是一个能较好反映心肌复极状态的指标 ,可作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崎病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患儿给予全面体格检查,采用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CRP)、尿常规、肝功能、及心脏彩色超声检查。29例均使用静滴丙球、阿司匹林或潘生丁等综合治疗。结果:29例中血沉、CRP急性期均较缓解期升高(t=6.692、13.305,P〈0.01);血小板急性期较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2,P〉0.05),虽血小板增高与冠状血管扩张无相关性,但5例患儿入院时、有冠状血管扩张均伴血小板明显升高。所有患儿治疗后随访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冠状血管内径均正常。结论:川崎病患者大多有血沉、CRP患病期升高,可作为疾病活动和炎症反应指标;早期使用丙球、阿司匹林或潘生丁等治疗可阻断血管损伤的免疫反应,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扩张和动脉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婴儿浮肿型营养不良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2例婴儿浮肿型营养不良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喂养儿多以谷类食物为主,缺乏蛋白南导致浮肿;由于基导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常造成漏诊,误诊,本组误漏诊分别为3.5%和35.9%,提介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应哺以乳类食品为主,对浮肿儿要警惕该病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报告18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进行了临床分析,指出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误诊,早期诊断应从初发症状中寻找线索.治疗以皮质激素为主.对于病情控制不好或合并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脑病患者用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患儿血清MMP-9、TIMP-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不同时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免法(RIA)对34例KD患儿急性期、治疗后5d、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MMP-9、TIMP-1、ET-1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4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对照。同时应用心脏彩超检测KD患儿冠状动脉的病变。结果KD患儿不同时期血清MMP.9、TIMP.1、ET-1水平及MMP-9/TIMP-1比值组间有差异。KD患儿血清MMP-9、TIMP-1、MMP-9/TIMP-1及ET-1(292.56±28.65)μg/L、(394.50±46.80)μg/L、(0.75±0.11)、(80.65±14.00)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7.53±11.67)/μg/L、(100.47±32.96)μg/L、(0.28±0.10)、(52.70±11.39)pg/ml,其中冠脉扩张组血清MMP-9/TIMP-1显著高于无扩张组,且与冠脉扩张程度呈正相关(r=0.83),而扩张组血清MMP-9、ET-1水平与无扩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血清TIMP-1水平低于无扩张组。结论血清MMP-9、TIMP-1、ET-1可能参与了川崎病的病理发病机制,血清MMP-9/TIMP-1持续失衡,可作为预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炎,尤其是冠状动脉扩张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研究BCL-2蛋白在增生性肾炎与非增生性肾炎中表达程度及与蛋白尿、血尿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与肾损害类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活检标本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在增生性肾炎26例中,着色强染21例(80.8%),BCL-2蛋白表达程度与24h尿蛋白有正相关,与血尿无关。提示与疾病程度有关。非增生性肾炎14例着色低染11例(78.6%),BCL-2蛋白表达与24h尿蛋白无关,正常肾组织10例中着色低染8例(80.0%).结论:BCL-2蛋白的表达可作为估计疾病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我院近8年来急诊入院的4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进行病案回顾性总结,对临床资料、心电图特点及诊治经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46例患儿中,40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6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2)40例SVT中,26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心律平对PSVT的总有效率达88.24%。(3)6例IVT心电图均呈窄QRS波伴室房分离。4例IVT起源于左心室,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 电轴左偏,对异搏定敏感;2例起源于右心室,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 电轴右偏,心律平、利多卡因有效。结论:(1)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起病急,预后与原发性心脏疾患有很大关系,经及时救治绝大多数能转律,预后均较好。(2)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最常见为PSVT,心律平可作为急诊治疗PSVT的首选药物。(3)小儿IVT多呈窄QRS波,室房分离是诊断IVT的有力依据。起源于左室的IVT对异搏定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