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治疗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6例,分别静滴小剂量甘露醇、七叶皂甙钠(SA)、小剂量甘露醇+SA、大剂量甘露醇+SA。观察各组肢体消肿时间、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B、C、D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6.06±0.92)、(6.19±1.01)、(4.61±0.87)、(4.53±0.88)d,C、D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明显少于A、B组(P均〈0.01);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80.1%、94.4%、94.4%,C、D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P均〈0.01),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P均〉0.05。结论甘露醇联合SA治疗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有良好的消肿作用,两者联用疗效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嵌插型骨折采用早期活动和传统制动3周后开始活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共诊治肱骨近端嵌插型骨折28例,平均年龄62岁,男性8例,女性20例;采用骨折72 h内开始活动治疗组和传统制动3周后开始活动组各14例。临床疗效评价:分别于6周、3个月和6个月采用Constant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肩关节整体功能、VAS疼痛评分和主动活动范围。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半年以上随访,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一例肱骨头坏死。早期活动组的肩关节整体功能评分和主动活动范围较传统制动组更快更早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活动组有VAS评分较传统制动组改善趋势。结论肱骨近端嵌插型骨折采用早期活动和传统制动3周后开始活动非手术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早期活动能早期减轻疼痛与改善肩关节功能,同样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中虚精变"是类比《内经》"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所提出的理论,中虚指代中焦脾胃之虚衰,精变包含了精子、精浆的变化,整个理论的提出旨在分析男性精液疾病与脾胃间关系,以及从脾论治精液疾病的相关策略.首先,脾胃经筋联络阴器,构成脾胃与男性生殖器官生理联系的前提,包括脾胃生血,精血互化,血盛精充而能育;脾胃生气,固摄精关,调精关开阖则能控精液藏泄;脾胃斡旋气机,畅达精道,使精液运行有序而不受阻;脾胃运化水液,濡润精室,则精室阴阳和调而生精、藏精、泻精有道.其次,中焦脾胃虚衰原因复杂,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先天不足、药物及手术损伤、应激损伤、久病虚损和湿邪困遏等皆可诱发其虚而引发精液疾病.再次,中虚所致精变,包含精子数量、活力的异常,精液量、色、质的异常,精液排泄的异常,基本涵盖了所有精液疾病的内容.最后,形成虚证健脾兼益肾、实证祛邪兼护脾,虚实夹杂分轻重、疾病混杂抓病机,无证可辨用通补、方药有度不偏颇的论治原则,为从脾论治精液疾病确立了基本框架,并借助于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报道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简要论证,表明"中虚精变"的理论是真实的,是能够作为临床参考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POSSUM)及改良POSSUM(P-POSSUM)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手术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7例年龄≥60岁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POSSUM及P-POSSUM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实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根据POSSUM评分公式预测术后发生并发症118例,实际发生并发症103例,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的生理学评分及手术侵袭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值均<0.05)。根据POSSUM评分公式预测术后死亡21例,实际死亡7例,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POSSUM评分公式预测术后死亡10例,与实际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SSUM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P-POSSUM比POSSUM能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康复训练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6年1月~2000年1月,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分期、系统的 康复训练指导,使病人掌握术后床上训练、下床活动及出院后的自我锻炼方法,缩短卧床时 间,促进术后恢复,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996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8例,均为保守治疗无效 后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男233例,女95例,年龄21~63岁,平均35岁。术后卧床时间3~ 8d,平均5d。1.2 康复训练方法[1] (1)术后第1~2d。卧硬板床,协助卧床期间良肢位的摆放,翻身时应 注意保持脊柱在一条水平线上,…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一次性自体血液回输器对术后切口引流液进行回输。结果 :平均引流量约2 0 0~ 130 0ml,术后平均回输血量约 5 30ml,无 1例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术后均未输同种异体血。讨论 :此方法具有节约血资源 ;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感染其他疾病的危险 ;减少患者医疗费用 ;操作简便等优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颈椎前路减压及内固定的解剖学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安全界限的解剖标志及适合国人的颈椎前路钢板螺钉设计参数。方法 :采用 17例完整成人颈部标本 (含C3~C7) ,对颈椎前路减压及钢板螺钉内固定设计的有关解剖学参数进行测量 ,包括颈长肌间距、横突孔间距、椎体矢状径及钩突与横突孔间距等。结果 :在C3~C7相应椎体 ,颈长肌内侧与横突孔之间有 7~ 9mm的距离 ;钩突内侧缘距横突孔 5mm ,钩突前脚距横突孔 4mm。从C3~C7,钩突前脚间距从 15 .4mm增大到 2 3 .2mm ,椎体矢状径为 14 .8~ 16 .3mm ,钩突前后径约 11mm。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的安全区域可以双侧钩突前角为解剖标志 ,在此之间手术比较安全。适合国人的颈椎前路钢板设计以宽度 16~ 17mm ,螺钉长度 12mm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占位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胸腰椎爆裂骨折常合并脊髓、神经损伤 ,但是骨折片在椎管内占位程度与神经损伤常不一致。作者对 14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椎管内占位程度与脊髓、神经损伤的关系分析探讨如下。资料与方法  1996年 12月~ 1999年 6月经CT检查证实为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例共 141例 ,其中胸椎 (T1~T10 )19例 ,胸腰段 (T11~L1) 74例 ,腰椎 (L2~L5 ) 4 8例。男性 114例 ,女性 2 7例。年龄最大 6 4岁 ,最小 2 1岁 ,平均 38 5岁。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正侧位X线片及CT扫描 ,并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法对患者损伤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于CT片上测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的评估方法及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POSSUM)对高龄骨科手术术前风险评估的效果。方法以2002年3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386例高龄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评分系统预测高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例数和死亡例数情况。结果根据POSSUM、NORSSVEPP对并发症的预测,前者预测值45例,显著高于实际值29例(P>0.05);后者预测值32例,与实际发生2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OSSUM、NORSSVEPP系统预测死亡例数分别为5例、3例,预测值均高于实际值的2例,但NORSSVEPP预测死亡例数最接近实际死亡例数。结论NORSSVEPP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例数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较准确地预测高龄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短节段内固定与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自愿并知情同意原则分为2组,A组21例行单纯内固定术,B组15例行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临床指标和Frankel分级变化,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B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侵占率改善优于A组(P<0.05);2组有神经功能损害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均较治疗前有1~2级恢复;末次随访时B组优良率(93.3%)高于A组(85.7%)(P<0.05).结论 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特征,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防止内固定失败和迟发性畸形,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