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目的观察葛根素是否对去卵巢大鼠血雌二醇(E2)水平改变及对下丘脑弓状核(ARC)ER、GnRH阳性神经元表达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方法通过不同剂量葛根素液、倍美力溶液、灌胃去卵巢大鼠7周,观察大鼠血雌二醇(E2)水平变化,并用ABC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下丘脑弓状核ERβ、GnRH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光密度值(AOD)变化。结果葛根素高低剂量组较倍美力组血清E2水平和ERβ、GnRH阳性神经元表达虽有减少,但无显著差异(P>0.05);较造模组有显著上升(P<0.0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能上调血E2水平和下丘脑弓状核内ERβ、GnRH阳性神经元表达,以此调节内分泌水平,进一步发挥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2.
目的:以选修课为依托,创建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两组统一采用闭卷考试以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来考察教学效果.结果: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组好于对照组.教学评价中,实验组在各选项"满意"上的人数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教学改革达到预...  相似文献   
203.
 目的 探讨严重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 PVCR)术后内固定棒断裂的危险因素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行PVCR术后发生内固定棒断裂的7例脊柱畸形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初次手术时年龄12~39岁,平均24.4岁。记录发生断棒的时间、位置,分析其断棒原因。结果 7例患者内固定棒断裂时间为术后6~53个月,平均23.4个月;其中5例在术后2年以内,2例在术后4年后。6例(85.7%,6/7)断棒水平与切除椎体水平一致。内固定棒断裂原因:(1)残留后凸(1例),(2)残留后凸合并步态不稳(1例),(3)残留后凸合并单棒内固定(1例),(4)残留后凸合并后期钛网移位(1例),(5)残留后凸合并前柱缺损(1例),(6)外伤(2例)。6例患者接受翻修手术,其中一期前后路联合翻修手术5例,单纯后路翻修手术1例;翻修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植骨融合良好,无明显矫正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PVCR术后内固定棒断裂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断裂水平多与切除椎体水平一致。残留后凸畸形是断棒的重要因素,外伤、前柱缺损、摇摆步态、单棒内固定、钛网移位等增加了断棒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4.
随着经济的发展杀鼠剂的种类不断增多 ,毒性也越来越强 ,从原来的磷化物类、敌鼠、华法林、砷、三氧化二砷及含氟类 ,到目前毒性最强的灭鼠剂——毒素强 ,口服中毒者 ,临床上陆续可见报道。我院从 1997年 2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了 2 3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3例中男 9例 ,女 14例 ,年龄 5~ 6 4岁 ,均为口服中毒 ,服毒至就诊时间 10 min~ 2 h。1.2 临床表现 见表 1。临床表现例数 百分比(% ) 临床表现例数 百分比(% )强直性抽搐 2 1 91 .3心动过缓 2 8.70昏迷 9 39.1 3心肌缺血 5 2 1 .74头晕、头痛 2 3 1 0…  相似文献   
205.
消化性溃疡归属中医"胃脘痛"、"胃痛"、"心下痞"、"呕吐"、"心痛"、"吞酸"、"吐血"、"便血"、"胃痈"等范畴[1],但以"胃脘痛"为多.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运纳失常、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进而产生痰湿瘀热等病理因素,最终胃肠功能紊乱、脉络受损、腐肌噬脏而形成溃疡[2].胃脘痛主要由肝、脾、胃此病及彼,彼病及此,相互影响,使三者功能失常所致[3].中医学对溃疡病的认识, 呈现出在脏腑定位上以脾、胃、肝为中心,病机病性以虚为重点[4],治疗在辨证施治基础上,以疏肝健脾和胃、理气活血为主[5].  相似文献   
206.
蒋军  林岚  邓婉君  夏欧东 《安徽医药》2022,26(4):841-844
目的 了解当前"儿科医生荒"背景下医学生儿科医师职业认同现状及相关对策.方法 在2020年1—4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九所医学院校共1406名大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儿科医师职业认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本科生儿科医师职业认同总均分为(3.24±0.62)分,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承诺、职业期望...  相似文献   
207.
蒋军孙勇 《智慧健康》2023,(12):217-220
目的 本次研究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例,分析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中,患者骨水泥分布状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的途径开展研究,对2018年6月-2021年6月所接受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病例报告开展研究工作,将其中8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行列,根据术后前后位X线片骨水泥是否过椎体中线的标准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双侧组(骨水泥过中线、双侧均有分布)与单侧组(骨水泥分布未过椎体中线、偏于穿刺侧),双侧组60例,单侧组20例,针对这些患者开展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并分析患者骨水泥分布状况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不同阶段内的各指标统计结果,同时测量计算患者伤锥前缘、中线相对高度的实际恢复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阶段的疼痛评分均有所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双侧组与单侧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优良率各自为93.33%(56/60)、85.00%(17/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d以及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对比中,两组组间数据对比尚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的中线相对高度两组对比结果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骨水泥在患者椎体双侧均有分布或单侧分布的状况下,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前期的疼痛状况,但是在生物力学方面的治疗效果对比中,骨水泥双侧分布状况下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单侧组患者在生物力学方面存在的治疗效果不及双侧组。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在应用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中,骨水泥双侧分布状况更有利于患者生物力学功能、促进治疗整体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