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FHIT基因定位于染色体3p14.2区域,此区域含有脆性位点FRA3B,而该位点具有不稳定性。目前认为FHIT基因是一个候选的抑癌基因。本文对FHIT基因与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1024例儿童尿流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求长沙地区儿童尿流率正常值及其列线图。方法 对1024名正常儿童进行1048次尿流率检测。将所得资料按性别、年龄、体表面积、排尿量分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出各组相应的列线图以阐明尿量、体表面积、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4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正常儿童尿流率曲线为典型的钟形曲线。〈7岁男性儿童的最大尿流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年龄每增加1岁最大尿流率增加1.7ml/s,〉7岁者其最大尿流率同成年人相仿。〈9岁女性儿童的最大尿流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年龄每增加1岁最大尿流率增加1.2ml/s,〉9岁其最大尿流率同成年人相近。儿童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量均随体表面积增加而增加,同时,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也均随排尿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9岁的女童和〈7岁的男童最大尿流率的正常值有明显的年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FHIT、p21waf1/cip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及p21waf1/cip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探讨FHIT基因以及p21waf1/cip1基因与膀胱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及1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FHIT基因及p21waf1/cip1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FHIT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与之有相关性(P<0.05);FHIT蛋白的表达在GI肿瘤、浅表性肿瘤中明显低于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在上述组织比较中无差别(P>0.05);FHIT蛋白的表达在初发肿瘤中与复发肿瘤中无明显差别(P>0.05)而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在上述两种组织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FHIT蛋白与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FHIT基因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指标。p21waf1/cip1基因可能成为估计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肿瘤侵袭性、预后的指标。FHI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21waf1/cip1基因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和浸润致上尿路梗阻的处理。方法选取因肿瘤转移和浸润导致输尿管梗阻的患者25例,单侧13例,双侧12例。经尿道留置单侧D-J管4例,手术探查术中切开输尿管放置单侧D-J管3例,双侧1例,B超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7例,微创经皮肾造瘘术(mPCN)3例,肾造瘘术4例,输尿管膀胱再植1例,双输尿管腹壁造瘘术2例。其中2例B超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引流不畅,1例造瘘管脱落,重新置管困难均改行肾造瘘术。结果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其中双侧梗阻中6例完全恢复正常。随访期间14例死于转移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无一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对于肿瘤转移和浸润所致的输尿管梗阻的处理,首选D-J管内引流,失败后mPCN是最佳处理手段,肾造瘘术可作为所有手段失败后的补救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经肋间穿刺途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科2007年1—9月共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231例,其中97例(42%)为经肋间穿刺建立通道。观察行肋间穿刺患者的结石清除率及其并发症。结果97例经肋间穿刺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71.3%(69/97例);并发症发生率13.4%(13/97例):其中严重出血5例,有4例需要输血,胸腔积液3例,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例,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经第11肋间进行穿刺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应常规进行胸片检查以排除胸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切除的原因,探讨尽可能避免肾切除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过去11年我院施行肾切除145例。结果肾、输尿管结石并无功能54例,肾结核38例,肾、输尿管及其他部位肿瘤35例,肾损伤7例,畸形7例,肾血管性疾病3例,非特异性输尿管炎1例。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肾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门诊收治的186例难治性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选用左氧氟沙星+坦索洛辛治疗,C组选用左氧氟沙星+坦索洛辛+芬必得治疗,疗程4~8周。用NIH-CPSI前列腺炎症状评分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结果A组与B、C组之间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及P<0.01),B、C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α受体阻滞剂在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30例晚期肾结核患者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晚期肾结核的发病原因及其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学诊断的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临床症状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90.00%).血尿(66.67%),腰痛(26.67%)。病程不超过半年者7例(23.33%).其中5例患肾功能已丧失。实验室检查尿常规100%(30/30)结果异常.红细胞沉降率81.82%(18/22)异常升高.结核杆菌及其抗体检测阳性率偏低。静脉尿路造影57.14%(16/28)患侧不显影。B超检查均提示患肾积水、结构紊乱等改变。结论:肾结核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及部分患者的早期隐匿无症状,是导致晚期肾结核发生的重要原因。肾结核的正确诊断首先有待于临床上对其临床特点及其不典型的变化趋势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其次是应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尖锐湿疣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功能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皮损中郎格尔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LC)的特征性表型,探讨其在CA微环境中的功能状态。方法30例初发CA皮肤组织为标本,20例正常包皮为对照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LC的CD1a、HLA-DR、S-100蛋白的表达,采用Motic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以及光学显微镜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并对不同蛋白分子标记的LC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Motic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以及光学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尖锐湿疣皮损中CD1a( )LC数量、表面标志物蛋白表达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100( )LC、HLA-DR( )LC数量、蛋白表达密度则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 )LC/CD1a( )LC比值为0.082±0.0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CA皮损表皮中CD1a( )LC、S-100( )LC、HLA-DR( )LC的平均灰度值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皮损表皮中LC上CD1a与HLA-D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CD1a( )LC、S-100( )LC以及S-100( )LC、HLA-DR( )LC两者之间无线性相关性。结论CA皮损中存在不同标记的LC,这些不同标记的LC的数量和其表面标记蛋白的表达密度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提示:CA微环境中LC功能异常是HPV致病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