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对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52例外伤性截瘫进行小结,介绍了材料、方法和注意问题。以及治疗前、治疗中或治疗后发生若干特殊情况的处理对策。通过分析完全性瘫和不完全性瘫的疗效。以及不同时间组的疗效。认为患者疗效可能与脊骨损伤的缺血性半暗区和缺血性血流阈有关,因此提出了治疗分型和适应症。  相似文献   
82.
背景:研究表明,非类固醇药物在镇痛的同时还可以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影响。然而,非类固醇抗炎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是否有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少。
  目的:分别选择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双氯酚酸钠和中枢性镇痛药盐酸曲马多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探讨2种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①动物实验:雌性SD大鼠予双侧卵巢切除后喂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之后行股骨中段骨折后髓内钉内固定,灌胃给药,1次/d,用药时间均为6周。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骨折后灌注生理盐水;盐酸曲马多组骨折后灌注盐酸曲马多;双氯酚酸钠1组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骨折之前灌注双氯酚酸钠;双氯酚酸钠2组骨折后灌注双氯酚酸钠。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行X射线摄片及灰度值测定。②临床观察: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例,盐酸曲马多组(100 mg/d)7例,双氯酚酸钠组(75 mg/d)8例。各组予相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并令回家卧板床修养,盐酸曲马多组、双氯酚酸钠组予1个月药物治疗。记录3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椎体高度变化及L3椎体骨密度值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结果:在第2,3周双氯酚酸钠1,2组大鼠的骨折端新生骨痂数量和密度低于其他2组,第2周X射线灰度值低于其他2组(P<0.01)。第4,6周双氯酚酸钠2组的骨折端新生骨痂数量和密度值低于其他3组,X射线灰度低于其他3组(P<0.05)。②临床观察结果:在首诊日、1、2、3周盐酸曲马多组、双氯酚酸钠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各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1个月双氯芬酸钠组患者受压椎体平均灰度值及L3椎体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非类固醇抗炎药会延缓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愈合强度,且主要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愈合。建议急性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不宜首选非类固醇抗炎药,但可选用中枢性镇痛药,如盐酸曲马多等。  相似文献   
83.
背景:研究表明,非类固醇药物在镇痛的同时还可以对骨折愈合产生不利影响。然而,非类固醇抗炎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是否有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少。 目的:分别选择常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双氯酚酸钠和中枢性镇痛药盐酸曲马多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探讨2种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①动物实验:雌性SD大鼠予双侧卵巢切除后喂养3个月建立骨质疏松模型,之后行股骨中段骨折后髓内钉内固定,灌胃给药,1次/d,用药时间均为6周。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骨折后灌注生理盐水;盐酸曲马多组骨折后灌注盐酸曲马多;双氯酚酸钠1组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后、骨折之前灌注双氯酚酸钠;双氯酚酸钠2组骨折后灌注双氯酚酸钠。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行X射线摄片及灰度值测定。②临床观察:2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例,盐酸曲马多组(100 mg/d)7例,双氯酚酸钠组(75 mg/d)8例。各组予相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并令回家卧板床修养,盐酸曲马多组、双氯酚酸钠组予1个月药物治疗。记录3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椎体高度变化及L3椎体骨密度值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结果:在第2,3周双氯酚酸钠1,2组大鼠的骨折端新生骨痂数量和密度低于其他2组,第2周X射线灰度值低于其他2组(P < 0.01)。第4,6周双氯酚酸钠2组的骨折端新生骨痂数量和密度值低于其他3组,X射线灰度低于其他3组(P < 0.05)。②临床观察结果:在首诊日、1、2、3周盐酸曲马多组、双氯酚酸钠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各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第1个月双氯芬酸钠组患者受压椎体平均灰度值及L3椎体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提示非类固醇抗炎药会延缓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愈合强度,且主要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愈合。建议急性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不宜首选非类固醇抗炎药,但可选用中枢性镇痛药,如盐酸曲马多等。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外侧斜形和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32足)跟骨骨折分别采用L形切口组15例(18足)、斜形切口组12例(14足)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16(10.6±1.7)个月。L形切口组与斜形切口组甲级愈合分别为14足和12足,乙级愈合分别为3足和2足,丙级愈合分别为1足和0足。斜形切口组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末次随访AOFAS评分方面略优于L形切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形切口亦可作为外侧入路治疗跟骨骨折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5.
自血光量子疗法和腹蛇抗栓酶联合治疗兔销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8只兔造成脊髓损伤,分为四组:对照组、腹蛇抗栓酶治疗组、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组以及AA和ALQ联合治疗组。通过运动功能、脊髓诱发电位、光镜和电镜的对比研究,发现ALQ和AA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ALQ或AA单独应用。认为ALQ和AA联合应用除了都能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外,ALQ可以提高组织供氧量和氧利用率;AA可以溶栓疏通微循环,因此具有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协同疗效。  相似文献   
86.
目的建立一种分离、培养扩增成人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进行鉴定,并与骨髓源性MSCs比较生物学特性.方法 30名成年志愿者随机平分为二组,一组直接抽静脉血,并细分为全血细胞法组和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组,同时抽骨髓为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组;另一组为血细胞分离机法组.各组进行细胞存活率、集落形成率、形态学、流式表型分析、胶原染色等研究.结果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静脉血后培养,贴壁细胞呈梭形,集落形成率为(0.12±0.08)/106单个核细胞,传代扩增到第5代时每份平均细胞数达51.4674×106,表达CD44、CD54、CD105和CD166,不表达CD14、CD34、CD45和CD31,细胞分泌Ⅰ、Ⅲ型胶原.全血细胞法和血细胞分离机法获得的细胞不能连续多次传代.结论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比全血细胞法和血细胞分离机法简单,贴壁细胞培养扩增容易,获得的血源性MSCs与骨髓源性MSCs的生物学特性相似.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观察微创植骨术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在30只兔双侧桡骨干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将每只兔双侧前肢分入开放植骨术组(A组)和微创植骨术组(B组),其中微创植骨术组用自行研制的微创植骨器进行微创植骨。术后第1、2、4、6、8周每周随机处死6只动物,对骨缺损部位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和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密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但同一时间微创植骨术组的骨密度均高于开放植骨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微创植骨术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出现时间、两种细胞内细胞器活跃程度、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及钙盐的沉积数量均优于开放植骨术组、新生骨塑形速度亦快于开放植骨术组。结论 用微创植骨器治疗骨缺损,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可加快骨缺损的修复速度,提高骨缺损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植骨器进行微创植骨术修复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学观察。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截骨制成骨缺损模型,随机把每只兔双侧前肢分为两组:开放植骨术组沿原切口切开20mm长皮肤进入,开放桡骨髓腔,植入金世植骨灵骨块。微创植骨术组应用自行设计的微创植骨器进行植骨。分别在术后第4,8周,各随机取6只兔进行生物力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两组家兔桡骨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12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兔桡骨生物力学检查结果:第4周开放植骨术组和微创植骨术组分别有2根和5根桡骨可以进行生物力学检查,微创植骨术组桡骨的抗弯曲破坏应力值大于开放植骨术组[(69.58±34.99),(12.83±20.41)N,P<0.05];第8周开放植骨术组和微创植骨术组均有6根桡骨可以进行生物力学检查,微创植骨术组桡骨的抗弯曲破坏应力值大于开放植骨术组[(220.97±33.79),(186.73±29.84)N,P<0.05]。②两组兔桡骨组织学观察结果:第4周微创植骨术组骨缺损区骨小梁密度(比值)大于开放植骨术组[(67.07±4.56),(51.29±5.95),P<0.01];第8周,微创植骨术组骨缺损区骨小梁密度小于开放植骨术组[(40.82±6.37),(50.81±7.51),P<0.05],骨小梁改建形成板层骨比开放植骨术组早。结论:通过生物力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微创植骨术修复骨缺损的疗效优于开放植骨术。  相似文献   
89.
24只家兔造成胸腰段脊髓损伤,用多普勒超声研究损伤平面上下的血流速度频谱,发现脊髓损伤后腋动脉血流峰值无变化,而股动脉明显慢。白血光量子疗法(ALQ)能提高股动脉血流峰值,提示ALQ可以增加损伤平面以下的血流供应,改善脊髓缺血状况,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0.
48只兔造成脊髓损伤,分为四组:对照组、腹蛇抗栓酶(AA)治疗组、自血光量子疗法(ALQ)治疗组以及AA和ALQ联合治疗组.通过运动功能、脊髓诱发电位、光镜和电镜的对比研究,发现ALQ和AA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ALQ或AA单独应用.认为ALQ和AA联合应用除了都能改变血液流变学性质外,ALQ可以提高组织供氧量和氧利用率,AA可以溶栓疏通微循环,因此具有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协同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