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张帆  郭学刚  董树强  罗志刚 《医学争鸣》2006,27(10):916-916
1 临床资料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对照组17(男9,女8)例,平均年龄46.5岁,其中胆源性10(结石7,蛔虫1)例,乙醇性8例,高脂血症5例,暴饮暴食5例,既往行胆囊切除术2例,有急性胰腺炎病史3例. 治疗组18(男11,女7)例,平均年龄48.3岁,其中胆源性10(结石6,蛔虫0)例,乙醇性8例,高脂血症7例,暴饮暴食5例,既往行胆囊切除术3例,有急性胰腺炎病史3例. 治疗前两组血气各指标无差异,肺功能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残胃、左肾原发癌并Zenker憩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胃、左肾原发癌并Zenker憩室一例报告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650011)张宇民田敬学董树强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71岁。因黑便两天于1996年2月23日入院。患者1972年12月27日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在我院急诊手术,术中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比较LCA和LCM一周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取Hp感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门诊患者80人,随机分为LCA、LCM两组,各40人,疗程1周。疗程结束1月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症状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符合研究标准者71例。①意向性分析(ITT):总根除率70%(56/80),其中LCA组根除率80%(32/40),LCM组根除率60%(24/4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符合方案分析(PP):总根除率78.9%(55/71),其中LCA组根除率88.9%(32/36),LCM组根除率68.6%(24/3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②主要症状缓解率90.1%(64/71),其中LCA组86.1%(31/36),LCM组94.3%(33/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③不良反应发生率25.7%(19/71),其中LCA组19.4%(7/36),LCM组34.3%(12/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④成本-效果分析:C/E比值2.82(LCA)对3.21(LCM)。C/E比值2.82(LCA一周疗法)对5.29(LCA两周疗法)。结论PPI三联疗法的LCA和LCM方案均能明显改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LCA一周方案治疗Hp感染根除率(88.9%)明显高于LCM,是目前疗效较好及成本-效果分析较佳的方案。LCA和LCM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25.7%,两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在减少根除Hp治疗的不良反应方面,阿莫西林并不比甲硝唑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昆明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幽门螺杆菌(Hp)菌株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耐药的流行病学情况,观察Hp耐药菌株对不同抗Hp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选取Hp感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和慢性活动性胃炎门诊患者80人,年龄18~68岁。于胃镜下从患者胃窦取2块胃黏膜组织,进行Hp培养及E-test药敏试验。患者随机分为LCA和LCM两治疗组,各40人,疗程1周。疗程结束1月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甲硝唑耐药率为77.1%(54/70),MIC范围0.016~>256mg/L。克拉霉素耐药率为11.4%(8/70),MIC范围0.016~24mg/L。阿莫西林耐药率为0%(0/70),MIC范围<0.016~0.125mg/L。甲硝唑和克拉霉素同时耐药率为5.7%(4/70)。结论昆明地区Hp对甲硝唑耐药严重(耐药率达77.1%),克拉霉素耐药已经存在(耐药率为11.4%),未见阿莫西林耐药(耐药率为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不同病因重症急性胆管炎的阶段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临床诊断为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梗阻性黄疸病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及内镜下治疗.结果 35例胆管造影均成功显影[其中1例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病因为壶腹部腺癌],EST 35例,ENBD 31例,内支架4例,治疗后胆管炎症状均明显改善.内镜下治愈34例,治愈率94.44%;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3例,发生率8.33%;注射性胰腺炎1例,发生率2.78%;无大出血及穿孔发生.死亡1例,死因为呼吸衰竭,病死率2.78%.结论 熟练的ERCP技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具有诊断、治疗于一体等优点,是诊治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张帆  罗志刚  董树强 《医学综述》2006,12(6):350-35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出现代谢紊乱及肠道功能紊乱,严重感染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主要死因。在SAP病程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营养(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单独或者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维护肠道黏膜屏障及机体免疫功能,避免或减轻炎性细胞因子的过量释放和瀑布样级联反应(cascade)造成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从而显著降低SAP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因肠外营养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过度营养”的问题,故强调早期放置鼻空肠管到Treitz韧带下方进行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对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及其参数与肝功能Child—Pus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90例肝硬化(childA、B、C)和3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对照研究。结果①肝硬化患者门静脉(PV)、脾静脉(SV)、胃左静脉(IGV)内径(D)明显增宽,流速(V)下降,血流量(Q)增加,胃左静脉分流指数(QLGV/QPV)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②A、B、C级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胃左静脉内径(DLGV)按A、B和C级顺序逐渐增宽(P〈0.01),门静脉流速(VPV)、脾静脉流速(VSV)逐渐减慢(P〈0.01),胃左静脉流速(VLGV)逐渐加快(P〈0.05),脾静脉血流量(QSV)、胃左静脉血流量(QLGV)及QLGV/QPV值明显加大(P〈0.01)、门静脉血流量(QPV)无明显变化(P〉0.05)。③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DPV和DLGV,逐渐增宽(P〈0.01),VPV逐渐减慢(P〈0.05)、VLGV增加(P〈0.01),QLGV,及QLG,/QPV值明显加大(P〈0.01)。④所有健康对照组均呈向肝型血流,而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有82%为离肝型,轻度曲张病人约57%仍为向肝型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V、SV、IGV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储备功能,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