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柯欣  杨明  陈方慧  王弋  郑永科  胡炜  董晓巧  杜权  俞文华 《浙江医学》2018,40(23):2553-2556,2560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粘合素-C(TNC)浓度与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30d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型TBI患者130例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3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C浓度,采用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价患者伤情严重度,预后评价指标包括30d病死率和生存时间。比较两组血清TNC浓度,分析血清TNC浓度与GCS评分、30d生存时间与死亡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TNC浓度对30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型TBI患者血清TNC浓度196.5ng/ml,较对照组(46.9ng/ml)升高(Z=9.765,P<0.01)。重型TBI患者血清TNC浓度与入院时GCS评分、30d病死率和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或0.01),且可预测30d死亡(AUC=0.820,95%CI:0.743~0.882,P<0.01)。结论血清TNC浓度增高可预测TBI伤情严重程度及死亡。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检测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揭示其与脑外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重型脑外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16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和肽素浓度,统计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与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和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425.6±163.9pg/ml)较健康体检者(54.6±18.1pg/ml)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浓度与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是脑外伤后6个月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OR=1.172,95% CI:1.097~1.891,P<0.01)和死亡(OR=1.205,95% CI:1.103 ~2.216,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浆和肽素浓度预测脑外伤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不良(曲线下面积=0.894,95% CI:0.838 ~0.942,P<0.01)和死亡(曲线下面积=0.903,95% CI:0.842 ~0.961,P<0.01)有显著预测价值.结论 脑外伤后血浆和肽素浓度显著升高,该指标测定可显著预测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3.
目的检测OPN、CD44v6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与脑胶质瘤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胶质瘤和60例减压手术中切除的正常脑组织中OP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OPN、CD44v6表达阳性率在脑胶质瘤中分别为75.0%、66.7%,在正常脑组织中分别为16.7%、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胶质瘤中OPN、CD44v6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均P>0.05),但在复发与非复发者、高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与低级别胶质瘤(Ⅰ~Ⅱ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两者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1)。结论 OPN和CD44v6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两者均反映了脑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并与患者预后有关,且OPN和CD44v6的表达之间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Vm)和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外伤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104例和健康体检者40例,用脑血管多普勒(TCD)检测MCA Vm,同时测定全血低切黏度(LWBV)、全血高切黏度(HW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含量,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重型颅脑外伤组术后第1天,MCAVm、LWBV、HWBV、PV和Fi含量明显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术后第1、3、5、7、14天的MCA 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者术后5个时间点MCA Vm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者(P〈0.05)。ROC曲线对预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外伤性脑梗死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血浆Fi含量尤为灵敏,TCD检测大脑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预测外伤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53.1%。结论脑血管痉挛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颅脑外伤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参与外伤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TCD检测MCA Vm联合血浆Fi含量测定可明显提高外伤性脑梗死预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热休克蛋白70(HSP70)、IL-18和S100B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及脑脊液HSP70、IL-18和S100B水平,统计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血浆及脑脊液HSP70、IL-18和S100B水平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脑室积血及生存率均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血浆及脑脊液HSP70、IL-1吕和SIOOB水平对脑出血后1周内死亡均有显著预测价值(均P〈0.05),且有较高或中等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血浆及脑脊液S100B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及血肿量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及脑脊液HSP70和IL-18水平较入院时GCS评分及血肿量曲线下面积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HSP70、IL-18和S100B共同参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S100B水平预测脑出血死亡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老年人常见病,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医师对钻孔数量的意见各异,有单孔及双孔之分。本院近5年来采用单孔或双孔钻颅引流术治疗CSDH7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是指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h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超过3分或死亡,它是脑出血急性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参与脑出血后炎症反应过程,与脑出血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8.
陈锋  俞文华  朱强  车志豪  王昊  董晓巧  许培源  张祖勇  傅林  杜权  陈军 《浙江医学》2011,33(11):1580-1582,1585
目的探讨肿瘤侵袭相关基因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将8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42例和非侵袭组38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N、VEGF蛋白的表达。检测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这些指标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组的OPN、VEGF表达均较非侵袭组增高(均P〈0.05),其MVD值也较非侵袭组增高(P〈0.01),但这些指标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P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2.P〈0.01)。结论OPN影响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改变可能与促使肿瘤血管形成有关。OPN、VEGF和MVD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三者联合检测有望更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39.
血浆NSE浓度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脑出血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评价其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脑出血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各98例,采用ELISA测定血浆NSE浓度,统计分析其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NSE浓度(14.7±4.9)μg/L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4.2±0.7)μg/L(P<0.01)。脑出血患者血浆NSE浓度与血肿量(r=0.621,P<0.01)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r=-0.595,P<0.01)显著相关,认定为脑出血患者3个月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31,95%CI=1.114~3.614,P<0.01),对脑出血3个月内死亡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81,95%CI=0.824~0.941,P<0.01)。结论:血浆NSE与出血性脑损伤程度显著相关,可正确预测脑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40.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好发于老年人,钻孔引流术治疗效果较好,其中分隔型CSDH术后血肿复发率相对偏高。作者自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在神经内窥镜辅助下钻孔引流治疗分隔型CSDH,可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CSDH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